传统文化对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影响研究

2018-12-19 10:53李莎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8年12期
关键词:健康成长传统文化青少年

李莎

【摘要】现阶段,我国处于社会经济转型重要发展时期。社会转型发展对青少年的成长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表现为各种思潮、价值观深刻冲击青少年思想。传统文化作为文化精髓,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力量支持,青年少年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培育需要传统文化的引领。为此,在阐述传统文化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传统文化对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影响,并为如何更好的发挥出传统文化对青年成长的引领进行探究。

【关键词】传统文化 青少年 健康成长 影响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发展的过程中孕育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厚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但是从当前情况来看,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却十分令人担忧。表现在现阶段青少年教育中那种重物质轻精神、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能力、重成才轻成仁的现象较为普遍,一些青少年在对传统文化表现出冷淡与漠视,在个人成长过程中存在较为严重的行为失范、极端主义和功利化思想倾向。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文章结合实际就传统文化对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影响问题展开探究。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概括

(一)官本位文化

官本位文化是我国传统古代文化之一,伴随社会转型发展,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这种“官本位”文化下的“铁饭碗”观念逐渐被弱化。但是从发展实际情况来看,我国体制没有达到完善的程度,对社会各阶层利益分工难以达到公平的效果,官本位文化仍然存在。

(二)忠孝文化

古老的中华民族向来提倡忠孝道德,形成了光耀千秋的传统美德,忠孝道德作为封建道德的基本规范,是为了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服务的,虽然违背人性、伦理,但也有广泛的全民性,作为调整社会人伦关系的基本规范,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具有积极的社会价值。在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弘扬忠国孝亲的传统美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三)人生理想文化

从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来看,中国传统文化以圣贤作为理想人格的典范和人生追求的目标,激励人们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完善自己的人格操守,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从而实现人的价值和尊严,这在今天仍有其积极意义,对激励人、鼓舞人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中国传统文化和青少年成长之间的关联

(一)官本位思想和青少年成长关联

我国长期发展以来能够保持一种稳定和官本位文化的实施存在密切关联,可见,在当下,官本位文化没有在真正意义上被根除。官本位文化的延续使得人们无法公平看待社会上的各类工作,使得学生对社会上的各个岗位产生了挑剔的心理,不利于引导青年学生形成正确的择业观。

(二)忠孝文化和青少年成长的关联

在传统社会,忠孝文化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形式,忠孝是评判一个人的基本内容,对促进个体成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忠孝文化的形成是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森严阶级统治而刻意灌输的,具有一定阶级意义。忠孝文化发展至今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表现为家庭在对子女的教育上忽视了对子女思维能力的开发。

(三)人生理想文化和青少年成长的关联

传统文化中体现了先哲对个人理想的执着追求,在这个过程中显示出较强的意志品质和道德力量。这种人生理想文化对当下青少年学习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榜样力量。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一点指引当下青年刻苦专研、踏实学习。第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弟子规》“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强调了小事对一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引领作用。

三、加强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一)家庭要充分发挥出摇篮的作用,将传统文化培养蕴含到青少年实际生活中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课堂,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子女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在對青少年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时候,家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青少年处于人生成长的重要时期,思想深受社会鱼龙混杂文化的影响。为了减少不良思想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不利影响,需要通过家庭教育将中华民族特有之诚信守约、勤劳俭朴、扶弱济贫、尊老爱幼等这些传统美德融入日常情态之中,让家长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学生热爱传统文化,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塑造优秀品格。

(二)学校要发挥对青少年传统文化培养的主阵地作用,将传统文化培养和科学文化教育结合在一起

学校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渠道、主要阵地,在素质教育的深化开展下,针对当前青少年学生重知识轻品德、重成绩轻能力、重教材轻素质,不能吃苦耐劳、不善于协作交流的问题,学校需要在科学文化教育之余加强对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的关注。一方面,要在学校教材和考试中要充分体现传统文化。比如,可以在语文教育中引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笠翁对韵》等内容。另外,一个方面,可以让传统文化走进课堂,在校园范围内营造良好的风气。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符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的中华传统美德教材,倡导在学前生中讲故事,将传统文化精神充分蕴含在这些故事中,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三)社会要发挥重要平台作用,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

为了能够让传统文化中优秀内容在社会范围内流传发展,社会要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保护,在梳理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编写相应的文化教材,加强对学校、家庭、社区传统文化教育进行宏观指导、组织与管理,促进各类传统文化的有效交流。另外,在传统文化的传播过程中还需要充分发挥出新闻媒体的作用,借助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体宣传优秀传统文化,把富有特色的传统文化以全新的形象展现给青少年。借助媒介平台可以将传统文化精髓内容转变为歌谣、民谣、民间故事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现给青少年,激发青少年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为了更好地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发挥传统文化在青少年成长发展的重要引领作用,需要社会积极整合社会德育资源,加强德育教育基地的建设,要将博物馆、纪念馆等设施免费向青少年开放,将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教育充分结合在一起,在双休日的时候组织学生听历史故事、歌唱民间歌曲,在身体力行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国独特的历史条件使得中国传统文化体现出鲜明的双重性格,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在发展的过程中积极和消极并存。基于传统文化的这一特点,需要相关教育人员能够辩证看待,应用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兰霞.浅论家教门风对未成年人成长的重要作用及意义[J].文教资料,2017,(20) :148.

[2]张波.中国传统家族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4,(02) :52.

[3]王洪学.论传统文化对当代青少年成长的影响[J].科技信息,2008,(18) :314.

[4]李斌.中国传统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初探[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4,(03) :9.

[5]李斌.中国传统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初探——转型期中国青少年工作的一个视角[J].中国青年研究,2004,(07) :58.

[6]李斌.中国传统文化对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影响初探[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4,(06) :80.

猜你喜欢
健康成长传统文化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因为有你,我才健康成长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