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党刊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2018-12-25 01:36段利军
新闻采编 2018年6期
关键词:党刊融合

◇ 段利军 刘 昊

段利军

一、党刊的定义和分类

党刊,是由党的机构主办并宣传本党主张的刊物。在我国,党刊特指由中国共产党各级组织主管主办,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为主要职责的刊物,是党的重要舆论阵地。作为党的“喉舌”,各级党刊从创刊时起,就高举旗帜、恪守使命,积极为党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鼓与呼,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引导舆论、凝心聚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时起,就有着办刊的光荣传统,党的领导人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等曾先后主持办过(或为其撰文)《新青年》《湘江评论》《群众》等刊物。这些刊物在宣传党的主张、引领社会思潮、推动社会革命等方面都发挥过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党刊的品种和数量大大增加,影响力覆盖全社会,成为全国的主流媒体。

目前,我国有各类刊物500多种。这些刊物按主管主办者分类,可分为党委机关刊、国家机关和党政有关部门主管主办的工作指导类刊物、群众组织和社会团体主管主办的工作指导类刊物、其他新闻媒体主管主办的党刊;按内容、性质分类,可分为党建类、政治理论类、党史期刊类、新闻时政类等;按出版周期划分,还可分为周刊、旬刊、半月刊(双周刊)、月刊等。其中,省级党委主管主办的政治理论类党刊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主要有北京市委《前线》、江苏省委《群众》、山西省委《前进》、湖北省委《政策》等。

二、融媒体时代党刊的优势和劣势

作为各级党委的机关刊,党刊有着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具体表现在:

1.政策优势。党刊受到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政策支持与保护。在政策保护上,各级党委、政府也对党刊给予了大力支持(如河北省2016年出台了《关于加强对各级新闻媒体财政支持的通知》,明确提出构建全省宣传“一报一台一网一刊”大格局,从顶层设计上支持党刊的发展);在发行方面,各级党委每年都会召开党报党刊发行工作会议,保障党刊发行。

2.内容优势。党刊传递的是各级党委的声音,独享权威信息来源和发布渠道。同时,由于出版周期较长,党刊社采编部门有时间和精力对各类资讯进行全面、系统、深度的梳理,在受众中有较高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3.人才优势。长期以来,各级党刊社积累了大量专业的工作人员和权威的专家学者,可以迅速调集人员对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大政方针进行深度解读,对社会思潮和舆论导向进行引领,拥有独特的人力资源优势。

但在融媒体时代,各级党刊尤其是政治理论类党刊受到以“两微一端”等为代表的新媒体行业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冲击,其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主要表现在:

1.受众面较窄,传播渠道有限。各级党刊的受众主要是党员干部,传播渠道主要以订户订阅为主。

2.时效性较差。虽然目前大部分党刊已经办了网站、有了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但受主刊出版周期的限制,党刊在内容的时效性上明显弱于其他传播媒介,这是各级党刊的“先天缺陷”。如何克服这个“先天缺陷”,是摆在各级党刊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3.体量小。全国大部分党刊社的工作人员在10—50人之间;除《求是》杂志外,全国大部分省级政治理论类党刊的发行量在2—5万份之间;经营收入大都为百万元级别,部分党刊甚至还没有开展广告经营业务。无论在从业人员的数量上,还是在发行量和经营收入上,党刊的体量都与同级党报相差太大。

三、近年政治理论类党刊转型发展的探索和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媒体创新融合时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全国党刊界同仁牢固树立品牌意识、阵地意识和服务意识,切实增强历史感、使命感和责任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融入、迅速行动,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快媒体融合发展,使党刊的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持续提高,为融媒体时代纸媒的转型发展探出了路子、提供了经验。具体到政治理论类的党刊,主要有以下做法:

(一)明确刊物定位,做精做强原创,重塑核心竞争力

相对于新闻媒体强调舆论导向,党刊主要是搞党的思想理论宣传。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政治理论类党刊无疑应当坚持思想引领、理论先行,或者明确提出“理论立刊”。在近年的具体实践中,各级党刊社牢固树立政治意识、研究意识、大局意识和品牌意识,准确把握价值导向、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业绩导向,研究阐释宣传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和大政方针,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精心办好重点栏目,推出了一批接地气有底气聚人气、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思想理论佳作。

山西省委前进杂志社明确提出“理论立刊”,将杂志定位为“三个平台”,即理论学习平台(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展示中心组学习成果)、智库展示平台(宣传阐释研究政策,服务决策指导工作)、工作交流平台(服务省直各部门、各市县、各企事业单位),内容

以理论学习、政策解读、时政评论等为主,紧跟中央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省委决策部署在山西的具体实践,努力将《前进》杂志办成促进党员干部成长、服务领导干部决策,系统解答党员干部群众关注的热点、疑点、难点问题的智库型平台。

刘 昊

湖北省委政策杂志社坚持“党刊姓党”的办刊原则和“宣传政策、研究政策、服务决策、指导工作”的办刊宗旨,明确“一二三四”的办刊总体要求,即紧贴“一个中心”(省委中心工作),做到“两个满意”(省委领导满意、广大读者满意),努力增强三性(针对性、指导性、可读性),强化“四种意识”(政治意识、超前意识、精品意识、审美意识),着力增强栏目策划能力,不断提高文稿质量,刊物质量显著提高。

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在把“规定动作”做到位、“自选动作”做出彩的同时,通过开辟“前线论坛”专栏等方式,加大对错误思潮的辨析力度,持续对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等错误思潮进行批驳,刊发了《揭开历史虚无主义的真面目》、《西式民主为什么褪色》、《认清普世价值的真实价值取向》等系列文章,在当前纷繁复杂的舆论环境中发出了主流舆论的声音,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力。

(二)主动应对挑战,布局媒体融合,增强品牌影响力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是党中央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舆论的重大部署,也是各级党刊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重大任务。面对这个崭新的课题,近年各级党刊社主动应对挑战,布局媒体融合,不断强化互联网思维和一体化发展理念,努力探索思想理论宣传的新路径、新模式。

江苏省委群众杂志社坚持把办好《群众》系列期刊与建设群众工作研究基地结合起来,以群众网改版升级为突破口,带动微博、微信公众号、微视频、手机报等新媒体的发展,形成了“刊地网”融合发展的新格局。目前,该社正着手进行采编发管理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开发,加快构建云应用服务、云传播服务、云数据服务,力求打通网站、APP、微博、微信、电子刊等形态的媒体采编发布流程,使杂志社的研发、生产、办公、经营实现云端化。未来几年,该社将从“物理融合”向“化学融合”跨越,在形式上聚合、在内容上融合,努力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媒体融合形态。

前线杂志社在已有前线网的基础上,先后推出前线手机报、前线电子刊、前线视频、前线微博、前线理论圈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初步形成涵盖网站、手机报、视频节目、电子刊、自媒体等在内的新媒体平台。目前,前线手机报覆盖北京市16个区的领导干部,用户达10万多;前线微信公众号也拥有众多粉丝,推出的多篇原创文章成为广受欢迎的“爆款”。

(三)扫除发展障碍,理顺运作体制,提高队伍战斗力

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融合发展关键在融为一体、合而为一”。“融为一体、合而为一”,就是要打破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界限,整合多方资源发挥合力。近年来,各级党刊社冷静分析自身面临的形势,集思广益理顺运作体制,充分利用多方资源扫除发展障碍,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

前线杂志社充分利用社内、社外资源建设融媒体平台,为传统媒体插上新兴媒体的翅膀。该社创新运转机制,强化全社“一盘棋”思想,通过尝试部门“混搭”,实现了采编人员的有机流动、通力合作;通过建立项目制,最大限度地调动起现有人力资源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扩展了经营渠道;通过与高校合作建立起实习生制度,既有效缓解了一线人手不足的问题,又为杂志社建立起一个后备人才库,一举多得。

群众杂志社在推动全媒体平台建设过程中,主动转变理念,融合先进思想,运用先进技术,叠加内容优势和技术优势,有效提升了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和群众的品牌影响力。该社树立“全社、全员办全媒体”的思想,打破原有组织架构,成立由总编辑挂帅、分管副总编具体负责的领导班子,建立由总编办统筹实施、各处室承担相应项目的全社办全媒体机制,创建了“互联网+期刊+网站+智库+新媒体群”的传播模式,形成一次采集、多次生产、多元发布、多级放大、多渠道融合、多平台互动的格局,找到一条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的现实路径。

四、未来几年党刊的发展趋势

分析当前媒体发展格局,笔者认为,未来几年全国党刊将出现以下发展趋势:

(一)培养、储备全媒体人才队伍成为必然

媒体的融合转型是党刊一次深刻的自我变革,适应这种变革是党和人民赋予党刊人的使命。媒体融合,关键在人,只有拥有一支素质高、作风正、业务精、能力强的全媒体人才队伍,党刊才能在瞬息万变的时代发展和残酷的竞争中守住舆论阵地、发出党的声音、实现转型发展。因此,今后各级党刊社必将不断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通过专题业务培训、专业人才招聘、体制机制创新、软硬件升级等方式,在培养和储备全媒体人才队伍上下大工夫,将原来单一的纸媒队伍拓展成为一支集传统纸媒、网络编辑运营管理、视频制作、手机报编辑、微信微博运营的复合型团队。

(二)“抱团取暖”组建区域性党刊联盟成为可能

早在几年前,全国地方报业为应对新媒体大潮的冲击,先后成立了粤桂黔城市报业联盟、两广九市报业联盟等媒体组织,在广告经营合作、采编内容共享、互派人员交流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党刊由于体量不大、运营压力较小等原因,在新媒体大潮的冲击中反应相对比较迟钝。但在网络和数字技术迅猛发展、媒体格局发生深刻变革、运营压力骤增的背景下,各级党刊社都认识到,加快媒体融合发展、拓展广告经营业务刻不容缓。因此,笔者预测,未来几年,和报纸行业一样,为了确保运转顺畅、持续发展,党刊界成立区域性的党刊联盟“抱团取暖”、全方位开展合作成为可能。

总之,在互联网时代大潮中,媒体融合转型发展成为党刊界的共识,各级党刊社必须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破除路径依赖和惯性思维,以学习新知、借鉴他山拓宽眼界视野、提高站位水准、弥补短板不足、克服本领恐慌,着力提升政治政策水平、思想理论水平和理论宣传水平,努力在解决问题中提升自己、改进工作、推动发展,充分发挥思想舆论引领作用,让党的思想成为互联网时代最强音。□

注释:

【1】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8月19日

【2】百度百科

【3】我国党刊的发展历程、现状及趋势,闫永栋,《传媒》,2011年07期

【4】我国党刊的发展历程、现状及趋势,闫永栋,《传媒》,2011年07期

【5】河北省“两办”发文加强对新闻媒体财政支持,中国经济网,2016年12月13日

【6】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2月19日

【7】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2月19日

猜你喜欢
党刊融合
一次函数“四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媒体时代党刊如何做好选题策划
宽窄融合便携箱IPFS500
《融合》
如何提升新时代下党报党刊的影响力
党刊记者应牢固树立强烈的政治意识
注重党刊学用 确保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