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功能障碍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2019-01-03 08:08丁原全邵丽
中国疗养医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电针认知障碍功能障碍

丁原全 邵丽

人口的老龄化,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痴呆患者,其认知功能障碍(cognitive impairment)的问题愈发严重,加重了社会和患者家庭的负担。因此,很多医者试图从早期阶段入手进行干预,以此降低和延缓认知损害的进展,防止老年痴呆的症状出现。笔者对中医药治疗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综述如下。

1 病名

认知功能障碍属于现代病名,中医没有与此完全相同的病名。从文献研究来看,与痴呆之间联系密切。可属于“痴呆”“善忘病”“恍惚”“呆病”“郁症”“愚痴病”“文痴病”等病证的范筹。先秦时期的《左传》有关于呆病的最早记载:“不慧,盖世所谓白痴”。而“痴呆”病名最早见于汉代《华佗神医秘传》;《针灸甲乙经》以“呆痴”命名。《灵枢·调经论》:“血并于下,气并于上,乱而善忘”。《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云:“邪入于腑,即不识人。”

2 病因病机

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多见于老年人。其病因多为年老肾衰[1],脑髓失充,神机失用。其病位在脑,与肝、心、肾、脾等脏腑失调密切相关,尤以肾为发病根本[2],其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多数学者认同认知功能障碍是综合因素所致,有认为和瘀血相关[3],或以血瘀为主,与痰饮、气机、肾虚等多重因素有关[4-5]。王利等[6]认为气虚血瘀是认知功能损害根本病理改变。叶梦怡等[7]认为湿蒙是病理基础,湿蒙转化为痰阻是病理关键,湿与痰是其证候特征。周瑞等[8]认为其病因是正气损耗,任脉失养,督脉阻滞,脑发失神之病。刘爽等[9]、丁潇等[10]认为是虚实夹杂,实证瘀血、痰浊、热毒为患,虚证是脑、心、肝、肾的不足。王洪海等[11]认为病理基础是肾气亏虚,发病的关键是瘀血。罗磊玲等[12]认为是脾胃衰弱,痰瘀化热,心主之神明受损所致。

3 研究

3.1 动物实验 周晓俊等[13]为探讨中药防治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通过菖葛益智方(石菖蒲,葛根,巴戟天,郁金,远志)对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大鼠脑组织微血管内皮细胞occludin和claudin-5表达的影响研究,发现中药可保护血脑屏障的完整性,使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得以降低,菖葛益智方大剂量组occludin和claudin-5表达增加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燕灏敏等[14]通过动物实验,发现当归有改善血管性痴呆的作用,因此,作为认知功能障碍的潜在药物当归,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李晓冰等[15]的研究结果,认为当归芍药散可明显改善糖尿病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其作用机制可能是中药通过促进大鼠抗氧化力的提高,促进损伤神经细胞的修复、生长等综合作用来完成的。应娜等[16]的实验研究也证明了当归芍药散能够改善糖尿病小鼠的认知障碍。刘静等[17]研究了知母-黄芪散复方改善阿尔茨海默症大鼠认知障碍的作用机制及其药效,实验发现知母-黄芪散组能改善大鼠的行为学及修复大鼠组织神经元,因此推测有较显著的改善记忆和认知行为的作用。

电针促进认知功能康复的研究,引起了更多研究者的关注。万隆等[18]、王政等[19]、高玲莉等[20]通过电针大鼠的督脉穴实验发现,电针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神经行为评分等指标均优于模型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作者认为电针督脉穴能够改善血液循环,抑制脑神经细胞凋亡,延缓组织损伤,减轻大鼠的认知功能障碍。张巧玲等[21]、靳兰洁等[22]的研究也说明电针刺激可减少脑神经细胞的死亡,改善大鼠的认知障碍。

3.2 临床研究 脑为神府,因此针刺头部穴位是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治疗手段。段小东等[23]观察了电针联合高压氧治疗对40例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治疗前后治疗组与观察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CA)各项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P300检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作者认为电针联合高压氧能较好地治疗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功能。薛洋等[24]电针神庭、百会穴,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42例,与电针四神聪穴做对照,结果治疗组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MoCA评分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周瑞等[8]运用调任通督针刺法治疗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30例,治疗21 d后,与对照组比较,其MMSE,MoCA量表评分、BHI值改变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因此作者认为此种针法可调整脑内小血管的反应性,调节脑内灌注压及供氧,减轻因脑损伤引起的病理改变,促使认知功能的改善。

4 治疗

4.1 非药物治疗 目前对认知功能障碍的针刺治疗,有一定的优势,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并能减少医疗资源的耗损。史哲[4]采用醒脑开窍为主的针刺法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36例,分别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4 d、28 d患者MMSE评分及对治疗前后MMSE中认知、记忆、语言、运用和视觉空间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梁翠梅等[25]通过对108例认知障碍患者针刺与健康宣教进行对照研究发现,认知障碍患者如果干预不积极,其损害会进一步加重,而通过2次/周针刺干预,有效改善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的MoCA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刘爽等[9]从补虚泻实入手,用调神益智针刺法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25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与对照组69.6%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东挺等[3]根据不同体质的认知障碍患者予以针刺治疗,通过体质的改善,准确地改善其认知功能的损害,纠正偏颇的认知状态。

4.2 药物治疗

4.2.1 中药 迟晓玲等[1]自拟补肾活血益智汤(熟地黄、山药、枸杞、山茱萸、远志、益智仁、地龙、丹参、川芎、石菖蒲、甘草)治疗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31例,对照组给予尼膜同口服,治疗12周后观察疗效。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谢步霓等[5]用补肾祛毒丸治疗脑白质疏松症认知障碍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32例,与口服尼莫地平片32例对照组比较,Cr、BUN水平、MMSE评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叶梦怡等[7]用《温病全书》中菖蒲郁金汤加竹茹、浙贝母、半夏等化痰药防治认知障碍,疗效显著。

4.2.2 中西药结合 王利等[6]在“补阳还五汤”基础上创制芪龙益智颗粒,结合3次/d口服尼膜同30 mg治疗缺血性中风后认知障碍(非痴呆)30例,给予常规治疗同时,对照组只给予尼膜同口服。6个月后,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综合认知、生活机能、学习记忆、执行功能、睡眠状况、中医证候指标等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罗玮等[2]用加味涤痰汤联合口服尼莫地平片治疗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30例2个月,结果治疗组的总疗效率、MMSE、ADL、NIH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明显。兰鹏等[26]用芪蛭通络胶囊加口服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30例,结果发现芪蛭通络胶囊能减少脑组织的氧化应激损伤,保护脑组织,可显著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水平,与单纯口服尼莫地平的对照组比较,MMSE评分、ADL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王洪海等[11]用复方丹参片加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64例,治疗36周后,结果与对照组单纯口服盐酸多奈哌齐比较,治疗组治疗后SDSVD评分、ADAS-Cog、HDS-R、ADL、CDR的改善程度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作者认为复方丹参片能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智能。

4.3 综合治疗 李永宝[27]采用化瘀通络汤(毛冬青15 g,赤芍、当归、川芎各12 g,僵蚕、地龙各10 g,全蝎5 g)联合针刺(主穴:百会、三阴交、风府、神庭)治疗脑小血管病致认知障碍35例,治疗1个月。结果治疗组认知功能评分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罗磊玲等[12]、郭志平[28]通过分析黄连温胆汤联合益脑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效果,认为针药综合治疗可清除氧自由基,修复神经元,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促使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

严宏达等[29]用雷火灸大椎、肾俞穴结合认知功能康复训练,延缓了病情的发展,治疗30例患者,8周后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MoCA、MMSE评分等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王永新等[30]研究丛刺头穴和认知康复训练对60例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效应说明,这种治疗可升高VEGE水平,降低血UA、ACA含量,改善脑组织物质代谢,激发脑部经气,提高认知层次,疗效显著。丁潇等[10]观察了头针联合运动再学习康复疗法对40例卒中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结果治疗后,治疗组MMSE、Barthel指数评分升高优于对照组(P<0.05),作者认为头针联合运动再学习可直接调解大脑皮层的功能,促使脑部气血运行,达到益智健脑的目的。王晓红等[31]将头针留针入高压氧舱治疗17例颅脑损伤认知障碍患者,治疗60次后,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作者认为,高压氧对神经具有保护作用,联合头针治疗,可使脑功能活动增强,减少认知障碍的治疗时间,疗效更佳。何晓慧等[32]用温针灸加口服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30例,治疗后MMSE总评分、MoCA总评分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 展望

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是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综述以上文献,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在防治认知功能障碍方面效果较好,安全性高,副作用小,尤其在改善症状、缓解病情、延缓病程、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其预后等诸多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前景广阔,值得推广。但由于对其病因病机的研究尚需进一步明确,治疗上也都是出于摸索阶段,诊断及评价多依靠各式量表,客观量化数据较少。因此,应在明确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客观的、公认的评价方式,建立规范治疗、辨证治疗,以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疗认知功能障碍方面的优势和特色。

猜你喜欢
电针认知障碍功能障碍
不同电针参数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不同时长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镇痛疗效观察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有氧运动与老年认知障碍
漫谈令中老年女性难堪的“社交癌”——盆底功能障碍
防跌倒,警惕认知障碍性疾病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关爱父母,关注老年认知障碍症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