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多酚酸盐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2019-01-04 06:50李永庆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年11期
关键词:琥珀酸酚酸缓释片

李永庆

(河南省安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 安阳455002)

冠心病心绞痛是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以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造成心肌缺氧缺血为主要病理表现,患者常伴有间歇性胸部疼痛,若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威胁生命安全[1]。目前冠心病心绞痛主要治疗原则是改善心肌供血、供氧,延缓疾病进展。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保护血管内皮,改善心肌缺血状况。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是一种选择性β1阻滞剂,可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血流代谢循环[2]。本研究采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取得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男22例,女 28例;年龄 61~82岁,平均年龄(70.55±4.78)岁。对照组男20例,女30例;年龄61~84岁,平均年龄(70.60±4.80)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冠心病心绞痛诊断标准[3];签署知情同意书;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既往未发生过急性心肌梗死;依从性良好。(2)排除标准:伴有严重肝、肾、肺功能衰竭者;存在相关药物过敏史者;合并无法控制高血压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基础疾病对症治疗。对照组予以心肌代谢优化、抗血小板凝聚等常规治疗:阿司匹林(国药准字H23020745)100 mg/次,1次/d;硝酸异山梨酯(国药准字H22024722)60 mg/次,1次/d;阿托伐他汀(国药准字 H20070054)10 mg/次,1次/d;硝酸甘油(国药准字H23021574)0.5 mg/次(心绞痛急性发作时含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国药准字Z20050249)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国药准字J20150044)治疗: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200 mg+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滴,1次/d;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25 mg/次,2次/d,口服。两组均以连续治疗7 d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4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与标准 (1)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2)比较两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显效:静息心电图恢复正常;有效:静息心电图原有ST段压低回升0.5 mV以上但未至正常,主要导联倒置T波变浅达50%以上或T波由平坦转为直立;无效:静息心电图ST-T较前无明显改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研究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均较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比较(±s)

组别 n 心绞痛发作频率(次/周)治疗前治疗后tP心绞痛持续时间(min)治疗前治疗后tP观察组对照组50 50 50.581 36.485 0.000 0.000 70.050 50.711 0.000 0.000 t P 8.96±0.93 8.90±0.89 0.330 0.742 2.14±0.21 4.02±0.32 34.732 0.000 7.88±0.42 7.82±0.44 0.698 0.487 2.40±0.36 3.96±0.31 23.219 0.000

2.2 两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比较[例(%)]

2.3 两组血脂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HDL-C、LDL-C、TC、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LDL-C、TC、TG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血脂水平比较(mmol/L,±s)

表3 两组血脂水平比较(mmol/L,±s)

组别 n 时间 LDL-C HDL-C TC TG观察组对照组50 50治疗前t P观察组对照组50 50治疗后t P 2.59±0.72 2.60±0.69 0.071 0.944 1.31±0.69 2.44±0.66 8.368 0.000 1.03±0.41 1.01±0.44 0.235 0.815 2.19±0.36 1.26±0.34 13.280 0.000 3.96±1.18 3.98±1.15 0.086 0.932 2.09±0.92 2.87±0.90 4.286 0.000 1.28±0.34 1.29±0.31 0.154 0.878 0.67±0.32 1.05±0.30 6.126 0.000

3 讨论

药物治疗是冠心病心绞痛最常用的基本治疗。阿司匹林、硝酸异山梨酯、阿托伐他汀等是目前临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常用药物,可改善心肌代谢、抗血小板凝聚、调控血脂,取得一定治疗效果,但未达临床预期[4]。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含有丹酚酸B镁盐,对内皮细胞介导脂类氧化、动脉粥样硬化等具有抑制作用,可提高PGI2合成酶含量,抑制血小板聚集,且可增加纤维蛋白溶解,促进钙离子通道开放,改善冠脉血流灌注,同时能减少乳酸脱氢酶自胞体漏出,降低丙二醛水平,保护缺血再灌注心肌组织[5]。陈世莲等[6]研究指出,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潜在支持了该药物临床应用价值。

近年来美托洛尔在临床冠心病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可作用于心脏β1受体,具有改善心率、降低心肌运动耗氧量、提高射血分数等作用。以往国内多采用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由于其为非零级释放中短效药物,为确保血药浓度,每日需进行多次口服,易造成血药浓度过度波动,影响患者血流动力学,增加晨间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7]。而本研究采用的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在制作工艺上进行了一定改进,为零级释放长效药物,可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晨间心血管事件发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冠心病心绞痛采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可显著减少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缩短心绞痛发作时间,改善心电图特征。冠心病心绞痛发生病理基础是血脂代谢异常造成的动脉粥样硬化,故改善血脂水平有利于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改善患者预后[8]。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 LDL-C、TC、T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能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脂代谢情况,有助于延缓疾病进展。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对脂质的调节作用主要是通过降低LDL-C水平实现的,而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具有独立于他汀类药物之外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两者联合可协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有利于缓解病情。综上所述,冠心病心绞痛以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可减少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缩短心绞痛发作时间,改善心电图特征,调节血脂水平,延缓疾病进展。

猜你喜欢
琥珀酸酚酸缓释片
双咖酚酸在小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与组织分布
丹参中丹酚酸A转化方法
川芎总酚酸提取工艺的优化
三七总皂苷缓释片处方的优化
琥珀酸美托洛尔的核磁共振波谱研究
氢溴酸高乌甲素纳米粒缓释片的制备
琥珀酸索利那新口腔崩解片的制备及质量研究
α-生育酚琥珀酸酯的酶法合成研究进展
丹参总丹酚酸水提工艺的优化及其丹皮对丹酚酸溶出效率的影响
磺基琥珀酸酯表面活性剂市场2023年将达4.46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