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观察*

2019-01-04 06:50宿英豪耿立梅马蕴蕾康增路郭勇英耿艳娜苏奎国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年11期
关键词:证候支气管哮喘

宿英豪 耿立梅 马蕴蕾 康增路 郭勇英 耿艳娜 苏奎国

(河北省中医院呼吸科 石家庄050011)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是由多种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的,以气道慢性炎症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1]。西医多采用对症支持治疗,但疗效欠佳。中药离子导入是以脉冲离子导入的电泳作用、热疗作用,提高中药药物粒子的活化能、电趋向性,将中药有效成分由经络入脏腑而发挥治疗作用,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中的应用报道尚不多见[2]。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观察宣肺平喘化痰通络方中药经离子导入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8年5月收治的10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18~65岁,平均(42.53±5.28)岁;病程 0.5~12年,平均(5.12±0.38)年。观察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19~65岁,平均(42.65±5.37)岁;病程 0.5~13年,平均(5.24±0.41)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均确诊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3];肺部可闻及哮鸣音,肺功能检测提示通气功能异常;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参与研究,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伴支气管扩张等导致的慢性咳嗽、喘息患者;伴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者;妊娠及哺乳期女性;伴血液系统、内分泌系统原发性疾病者;近1个月内使用过其他药物治疗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包括:(1)根据药敏结果或临床经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抗感染治疗。(2)雾化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国药准字H20150325)治疗,1 吸 /次,2 次 /天,吸毕以清水漱口,按需应用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国药准字J20160074),连续治疗4周。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药离子导入宣肺化痰通络方——桑苏饮治疗,桑苏饮方由:炙甘草6g,苏叶、陈皮、姜半夏、桑叶、茯苓、浙贝母、荆芥、僵蚕、黄芩各10 g,瓜蒌、鱼腥草各15 g组成,水煎成药液,经离子导入法给药,每日1次,每次20~30 min,连续治疗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哮喘及治疗前后肺功能改善情况。(1)疗效评价标准[4]:哮喘症状缓解,即使偶有轻度发作,无需用药即可缓解,FEV1/PEF增加量大于35%,或治疗后FEV1/PEF≥80%预计值,PEF昼夜波动率低于20%,为临床控制;哮喘发作较治疗前减轻,FEV1/PEF增加量在25%~35%,或治疗后FEV1/FVC达预计值60%~79%,PEF昼夜波动率低于20%,需给予糖皮质激素或支气管扩张剂,为显效;哮喘症状较治疗前有所减轻,FEV1/PEF增加量15%~24%需给予糖皮质激素或支气管扩张剂,为有效;哮喘症状及FEV1/PEF测量值无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临床控制+显效+有效)/总例数×100%,为无效。(2)中医证候积分情况包括咳嗽、自汗、食少纳呆、神疲乏力、大便异常等,分3级:轻为2分,中为4分,重为6分。(3)采用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评价治疗后哮喘改善情况,包括日常活动、呼吸困难程度、哮喘对睡眠的影响、用药情况、主观疗效等5个方面;哮喘完全控制,ACT评分为25分;哮喘部分控制,ACT评分为20~24分;哮喘仍未控制,ACT评分低于20分。(4)采用肺功能仪检测治疗前后肺功能改善情况,包括:第1秒呼吸容积(FEV1)、呼吸峰流速(PEF)、用力肺活量(FVC)、第 1秒呼吸容积 /肺活量比值(FEV1/FVC)。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82.00%),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注: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P<0.05。

症状 观察组(n=50)治疗前治疗后tP对照组(n=50)治疗前治疗后tP咳嗽自汗食少纳呆神疲乏力大便异常4.62±0.68 4.75±0.72 4.58±0.63 4.67±0.66 4.56±0.61 1.51±0.52*1.53±0.54*1.61±0.55*1.65±0.53*1.58±0.51*25.689 25.299 25.112 25.228 26.502<0.05<0.05<0.05<0.05<0.05 4.61±0.65 4.68±0.64 4.52±0.61 4.59±0.63 4.52±0.60 2.28±0.58 2.36±0.61 2.15±0.54 2.82±0.67 2.41±0.52 18.912 18.555 20.571 13.609 18.791<0.05<0.05<0.05<0.05<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哮喘控制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ACT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有改善,且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 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哮喘控制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哮喘控制评分比较(分,±s)

组别 n观察组对照组50 50 16.016 6.581<0.05<0.05 t P治疗前 治疗后 t P 15.20±2.14 15.25±2.15 0.117>0.05 22.88±2.63 18.16±2.27 9.607<0.05

2.4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情况 治疗后,两组肺功能情况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FEV1、PEF、FVC、FEV1/FV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情况(±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情况(±s)

组别 n观察组50时间FEV1(L)PEF(L/s)FVC(L)FEV1/FVC(%)治疗前治疗后t P对照组50治疗前治疗后t P t治疗后P治疗后1.24±0.24 1.59±0.28 6.711<0.05 1.26±0.23 1.41±0.27 2.990<0.05 3.272<0.05 2.81±0.30 3.50±0.36 10.412<0.05 2.82±0.31 3.02±0.35 3.025<0.05 6.760<0.05 2.01±0.31 2.32±0.34 4.764<0.05 2.02±0.32 2.15±0.37 1.879<0.05 2.392<0.05 61.69±12.52 68.53±14.87 4.525<0.05 62.38±12.93 65.58±13.72 2.258<0.05 2.345<0.05

3 讨论

临床医学研究显示[5],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主要为支气管、小支气管黏液腺体出现肥大增生、黏膜充血肿胀等病理性改变,肺通气、换气功能显著降低,其关键在于通气阻塞。中医学认为[6],哮喘急性发作主要为内有伏痰,复感外邪,内外合邪,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击而阻塞气道,引起肺失宣降,病机关键在于“气道受阻”。故临床治疗应以改善通气功能为主要目的。

桑苏饮为宣肺平喘、化痰通络的常用方剂,多用于治疗病毒、细菌性感染等所导致的呼吸道疾病。方中鱼腥草、黄芩清肺热为君药,瓜蒌、浙贝母化痰止咳为臣药,辅以姜半夏、陈皮理气化痰,桑叶、苏叶、荆芥宣通肺气,炙甘草、茯苓健脾和中,为使药。鱼腥草、黄芩等寒凉药,药量较轻,达寒而不滞,宣通肺气,通畅气机之功效,气机畅则痰易化,痰化而喘自平。全方意在“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清泻在上,必用轻清之药,苦寒治中下,上结更闭”。经离子导入的给药方式,可通过药物对离子的定向推动力,促进药物有效成分深入,透过皮肤黏膜进入人体,从而使局部维持较高的药物浓度,利于药效的发挥及维持[7]。故探究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桑苏饮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ACT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肺功能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在西药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可显著增强疗效。分析可能的原因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急性发作,可通过多种途径,改善患者肺通气功能,解除支气管痉挛,增强机体免疫力及抗病毒、抗菌能力,从而尽快清除病原体,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哮喘患者的哮喘控制水平。综上所述,采用桑苏饮离子导入治疗哮喘急性发作临床效果显著,治疗后患者中医证候、哮喘控制、肺功能改善明显,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证候支气管哮喘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曲霉与支气管扩张症研究进展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哮喘32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37例
支气管扩张CT与中药治疗34例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与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