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活血类中药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疗效观察

2019-01-04 06:51夏开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年11期
关键词:硝酸甘油活血心绞痛

夏开

(河南省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郑州450001)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1]。冠心病是由于血液黏稠度升高,致使冠状动脉壁受损、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脂质沉着,逐渐发展为以血管狭窄乃至闭塞为特征的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他汀类药物为治疗冠心病常用药物,但单独应用时效果有限。冠心病属中医学中的“胸痹”范畴,是威胁中老年人生命健康的重要心系病证之一[2]。本研究采用益气活血类中药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取得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4月收治的82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男24例,女17例;年龄 41~85岁,平均年龄(63.26±3.57)岁;病程 6个月~12年,平均病程(6.25±1.03)年。观察组男25例,女16例;年龄40~83岁,平均年龄(63.14±3.48)岁;病程 7个月 ~13 年,平均病程(6.36±1.14)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冠心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排除心绞痛分级Ⅳ级患者及合并神经官能症、胃食管反流、颈椎病、更年期症候群患者。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西医治疗,包括卧床休息、合理饮食及吸氧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国药准字J20170008)治疗,10 mg/d,睡前顿服,连续用药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益气活血类中药治疗。方药组成:珍珠母30 g,生黄芪20 g,川芎、党参、瓜蒌皮各15 g,炙甘草、檀香、红花、桃仁、丹参各10 g。水煎至300 ml,1剂/d,分早晚2次用药,连续用药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两组患者均在心绞痛发作时含服硝酸甘油,0.5 mg/次。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标准 (1)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显效:非劳力型心绞痛基本消失,劳力型心绞痛治疗后心绞痛症状降低两级,原为Ⅰ~Ⅱ级者心绞痛基本消失,不用硝酸甘油。有效:劳力型心绞痛治疗后降低1级,硝酸甘油用量减少50%以上,或原为Ⅰ级者心绞痛消失,不用硝酸甘油;非劳力型心绞痛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至少减少50%,硝酸甘油用量减少50%以上。无效:心绞痛症状及硝酸甘油用量未见明显改善,或改善程度不符合显效及有效标准。加重:心绞痛症状加重,硝酸甘油用量增加。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比较两组心电图疗效。显效:休息时心电图恢复正常或大致正常;有效:ST段回升≥0.05 mV,但未达到正常,主要导联倒置中波变浅达25%以上或T波平坦变为直立;无效:休息时心电图未见明显变化;加重:休息时心电图ST段降低≥0.05 mV,倒置T波加深(达50%以上)或直立T波变为平坦[3]。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3)记录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4)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 观察组心电图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2.3 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用量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用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2 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

表3 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用量比较(±s)

表3 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用量比较(±s)

?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出现头晕1例、恶心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2%;观察组出现头晕2例、恶心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2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9,P=0.710。

3 讨论

冠心病是由于血液黏稠度升高,致使冠状动脉壁受损、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脂质沉着,逐渐发展为以血管狭窄乃至闭塞为特征的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4]。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冠心病发病率逐年增加,而介入治疗价格昂贵和有创性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其临床应用,因此药物治疗仍是该病治疗的主要方式[5]。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调脂药物,可通过抗氧化作用,抑制氧自由基酶,阻断血管壁上血脂沉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进而有效防治冠心病[6]。他汀类药物还可促使血管内皮功能有效改善,抑制血小板聚集,发挥抗血栓形成、抗炎、稳定斑块等作用。近年来,中医药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多种优势逐渐得到了广大医师的重视。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多本虚标实,气虚为本,痰瘀痹阻为标,痰瘀互结是冠心病心绞痛发生的重要机制,治疗应遵循益气、活血、化痰的治疗原则。根据中医理论,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摸索出益气活血类中药用于本病的治疗。方中黄芪有益气养阴之功,心气旺盛则血运有力,心脉得畅,心有所养;党参可益胃生津、养阴清肺,与黄芪合用可发挥益气养阴之效;川芎和红花具有活血养血、化瘀不伤正的特点,使瘀去而新生,心有所养,心脉得宁;瓜蒌皮可宽胸散结、清热化痰,檀香可散寒调中、行气止痛,二者合用可发挥理气、化痰、开痹之效;珍珠母可镇心安神、平肝潜阳;炙甘草可缓急止痛、益气补中、调和诸药;桃仁和丹参可益气活血[7]。益气活血类中药和他汀类药物联合应用,既可有效调脂,又可针对病机改善患者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疗效及心电图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用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冠心病患者采用益气活血类中药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可显著减轻患者心绞痛发作程度,减少硝酸甘油用量,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硝酸甘油活血心绞痛
硝酸甘油,用对是关键
多巴胺联合硝酸甘油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效果
硝酸甘油别贴身带
硝酸甘油别贴身带
补肾活血祛瘀方治疗中风病恢复期100例
活血舒筋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6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
活血化痰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