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BNP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伴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2019-01-04 06:51程帅陈丰毅梁善福孙运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年11期
关键词:冠脉心功能心肌

程帅 陈丰毅 梁善福 孙运

(1河南省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 郑州450006;2河南省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郑州450006)

急性冠脉综合征属于常见冠心病急症,病理类型较多,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等[1]。多数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极易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慢性疾病,尤其是冠状动脉病变、慢性心功能不全等,可增加急性心力衰竭发生风险,造成严重后果。以往临床多采用溶栓、抗凝、镇静、调脂等常规方法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伴心力衰竭,但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不理想。本研究旨在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伴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伴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55~80岁,平均年龄(68.74±6.30)岁;体质量指数 22~29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5.46±2.01)kg/m2;心功能分级:Ⅱ级 24例,Ⅲ级16例。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54~81岁,平均年龄(68.80±6.34)岁;体质量指数22~28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5.30±2.07)kg/m2;心功能分级:Ⅱ级25例,Ⅲ级1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心功能分级、体质量指数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中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标准;(2)符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3]中心力衰竭诊断标准,脑利钠肽>400 pg/m(l正常参考范围 0~100 pg/ml);(3) 心功能分级Ⅱ~Ⅲ级;(4)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2)合并出血性卒中者;(3)合并原发性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等疾病者;(4)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吸氧、镇静、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等常规治疗,并根据尿量及时补钠、补钾治疗。研究组给予rhBNP(国药准字S20050033)1.5 μg/kg负荷量静脉推注,后以Per微量注射泵(德国BraunMelsungen AG)静脉泵入,速率0.007 5 μg/(kg·min),根据血流动力学参数调整剂量,在确保有效循环血容量的情况下以0.007 5~0.030 μg/(kg·min)维持泵入72 h。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注射液(国药准字H11020289)静脉泵入,初始剂量 5 μg/min,每隔 3~5 min 增加 5 μg/min,滴速维持 10~100 μg/min,持续 72 h。

1.4 观察指标 (1)以超声心动图评估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治疗后1周心功能指标变化,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2)随访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包括心律失常、再发心力衰竭、心源性死亡等。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LVEF、LVEDV、LVES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LVEDV、LVESV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s)

组别 n 时间 LVEF(%) LVEDV(ml) LVESV(ml)观察组对照组40 40入院时t P观察组对照组40 40治疗1周后t P 37.93±4.36 37.79±2.71 0.172 0.864 52.98±3.24 47.77±2.40 8.172 0.000 155.24±5.06 156.05±4.96 0.723 0.472 115.40±5.38 128.04±3.93 11.999 0.000 96.35±9.84 97.08±6.24 0.396 0.693 54.26±4.74 66.87±6.20 10.219 0.000

2.2 两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出现再发心力衰竭1例、心律失常1例,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00%;对照组出现再发心力衰竭7例、心律失常2例,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2.50%。研究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165,P=0.0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出现心源性猝死,且无1例合并2种或以上不良事件。

3 讨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是诱发心力衰竭的重要因素,作用机制为急性心肌缺血所致心肌收缩功能障碍。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早期可迅速激活神经-内分泌系统,包括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交感神经系统等,若不及时干预,可导致患者死亡。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心力衰竭治疗关键为减轻心脏负荷、提升心肌收缩力。以往临床多采用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硝酸甘油静脉泵入等常规方法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心力衰竭。其中,硝酸甘油可促使血管平滑肌松弛,提升心肌收缩力,但剂量过大也可能导致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不良反应出现,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心肌耗氧量增加现象,临床应用受限。

研究发现[4],脑利钠肽水平变化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发展及预后评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脑利钠肽属于循环多肽激素,在血循环动力容积、压力调节保护性代偿机制中具有重要意义,一旦机体出现急性组织损伤急性期反应,脑利钠肽水平可见明显增加。rhBNP是一种常见循环激素,主要自心脏分泌,具有较好的扩血管、利钠、利尿作用[5~6]。近年来,rhBNP在急性心力衰竭治疗中获得理想效果,引起人们高度关注。段雨函等[7]提出,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应用rhBNP,能促使血管扩张,促进机体排钠,具有较好利尿作用,且能对交感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进行有效抑制,预防再发心力衰竭。此外,rhBNP还可促使冠状动脉扩张,特别是扩张冠状动脉阻力血管,对缺血状态下心脏微循环血供进行改善,促使心肌耗氧量降低,改善心功能。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LVEF、LVEDV、LVES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LVEDV、LVESV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急性冠脉综合征伴心力衰竭治疗中应用rhBNP,可更好改善患者心功能。孙勇等[8]调查了46例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重组人脑钠肽的效果,并与硝酸甘油组对比,发现重组人脑钠肽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改善效果更佳,与本研究结果相符。这可能是因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后会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神经体液系统,兴奋交感神经,引发心肌组织重塑,加重心肌损伤,促使心脏舒缩力降低,诱发心力衰竭。治疗期间应用rhBNP,可通过开放心肌细胞线粒体膜上的三磷酸腺苷敏感性钾通道,增强心肌细胞抗缺血缺氧能力,抑制生长因子活性,阻滞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延缓心室重构,改善心脏功能。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均未出现心源性猝死,且无1例合并2种或以上不良事件。其原因考虑是因为rhBNP无明显正性肌力、正性心率作用,不会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可降低心律失常发生风险,且能改善血流动力学,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等,减少再发心力衰竭的发生。综上所述,rhBN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伴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应引起高度关注。

猜你喜欢
冠脉心功能心肌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高盐肥胖心肌重构防治有新策略
伴有心肌MRI延迟强化的应激性心肌病1例
心功能如何分级?
干细胞心肌修复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心力衰竭小鼠心肌组织中4.1 R蛋白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