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接组合式与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比较

2019-01-04 06:51张舜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年11期
关键词:桥接骨干优良率

张舜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一科 商丘476000)

股骨属人体中最长、最结实骨骼,主要功能是负责支撑人体质量,其骨折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5%,是临床最常见骨折类型之一,且以粉碎性骨折居多。近年交通事故频发,股骨干骨折发病率有显著攀升趋势[1]。目前,临床治疗股骨干骨折手段为锁定钢板、髓内钉及外固定支架等,但各有优缺点[2]。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被逐渐应用于骨折疾病治疗中,效果优良。为进一步观察该治疗手段于股骨干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股骨干骨折患者78例,分组研究采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与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2018年1月我院股骨干骨折患者78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桥接组与锁定加压组,每组39例。桥接组男23例,女16例,年龄 27~51岁,平均(39.08±6.18)岁,骨折 AO分型:A型21例,B型11例,C型7例;锁定加压组男 22例,女 17例,年龄 26~51岁,平均(39.11±6.17)岁,其中A型22例,B型9例,C型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均经X线检查确诊为股骨干骨折;均存在明显外伤史;治疗依从性良好;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参与本研究,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伴凝血系统障碍者;伴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者;骨质疏松性骨折者;临床资料不全者等。

1.3 治疗方法 均完善X线、血常规等基础检查,均由相同医师完成,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麻,取仰卧位、垫高患肢,于C臂X线辅助下行闭合复位,复杂骨折需功能复位、简单骨折解剖复位。(1)桥接组采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外侧局部切开,剥离通道,按骨折情况选取模块、长度适宜的大号连接棒(均用双棒),适宜弯折,便于贴敷;模块可于连接棒上任意滑动,注意避开骨折面,骨折端局限切开,并拧入螺钉固定;复位困难者选后外侧切口,将骨折位作中心,有限切开,显露骨折端、清理碎骨等,直视下复位,尽量避免剥离骨膜;根据情况选取钉棒辅助复位,于骨折近、远端打入模块(1枚)、连接棒(1条),固定,通过链接棒、模块间滑动加压、撑开辅助复位;若骨折块较大可借助半钩模块固定,强化骨折完整性。至少采取3枚螺钉固定骨折面两侧,复杂骨折尽量远离骨折线,延长工作长度,常规负压引流。(2)锁定加压组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切口同桥接组,按骨折情况选取适宜长度钢板,钢板跨经骨折位置,置外侧,断端两侧固定螺钉至少3枚;若骨折不易复位采取后外侧切口,切开复位;复杂骨折以“少螺钉,长钢板”原则固定,简单骨折坚强固定,常规负压引流。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骨折愈合时间、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患肢功能优良率、术前及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1.5 疗效评价标准 患肢功能恢复标准[3]参考Johner-Wruh评定标准:骨不连或愈合延迟,关节活动范围较正常<50%,难以对抗阻力或伴跛行步态,为差;骨折愈合,可对抗阻力,活动范围50%~75%,有轻微跛行步态,缩短1~2 cm,为中;骨折愈合,关节活动范围>75%,步态正常,但偶有疼痛,缩短<1 cm,为良;骨折愈合,能完全对抗阻力,关节活动正常,步态正常,缩短<0.5 cm,为优。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生活质量,共100分,评分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好。

1.6 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21.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等)以%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SF-36评分、手术情况及骨折愈合时间等)以(±s)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情况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桥接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锁定加压组,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锁定加压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情况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情况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s)

组别 n 术中失血量(ml) 手术时间(min) 骨折愈合时间(周)桥接组锁定加压组39 39 t P 348.05±27.59 409.27±21.44 10.942<0.05 74.39±11.25 95.81±10.37 8.743<0.05 14.01±2.21 19.23±2.08 10.741<0.05

2.2 两组优良率比较 桥接组优良率(94.87%)与锁定加压组(87.18%)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优良率比较[例(%)]

2.3 手术前后两组SF-36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SF-36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6个月,两组生活质量均显著改善,且桥接组SF-36评分明显高于锁定加压组(P<0.05)。见表3。

表3 手术前后两组SF-36评分比较(分,±s)

表3 手术前后两组SF-36评分比较(分,±s)

组别 n桥接组锁定加压组39 39 44.979 35.333<0.05<0.05 t P术前 术后6个月 t P 52.67±2.50 52.89±2.48 0.390>0.05 75.91±2.04 71.46±2.15 9.377<0.05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桥接组出现早期感染1例,延迟愈合1例;锁定加压组出现早期感染3例,延迟愈合3例,钢板断裂3例。桥接组并发症发生率5.13%(2/39),明显低于锁定加压组 23.08%(9/39)(χ2=5.186,P=0.023)。

3 讨论

股骨干骨折多由车祸、坠落等强大直接或间接暴力引起,多数患者呈粉碎性骨折,病情严重,临床处理存在一定困难。有研究显示[4~5],部分股骨干骨折患者采用锁定钢板固定、髓内钉固定系统治疗后仍残留不同程度功能障碍,约20%患者术后3年仍无法从事正常工作。因此,临床需探寻新型治疗手段。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骨折治疗手段,其借助组合搭配组成多元化支架复合体[6]。胡敏等[7]于肱骨长节段骨折治疗中采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取得良好效果。本研究将该治疗手段应用于股骨干骨折患者患者治疗中,本研究结果显示,随访6个月发现桥接组优良率为94.87%,与锁定加压组87.18%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生活质量均显著改善,且桥接组SF-36评分明显高于锁定加压组(P<0.05)。说明该治疗手段效果良好,可为临床提供一种新思路。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跨过骨折线能避免传统内固定术中钢板与骨面接触影响新骨生长及重建,且与锁定钢板内固定系统对比,桥接系统固定块能自由滑动,无需紧贴皮质,利于骨折线愈合[8]。本研究结果显示,桥接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锁定加压组;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锁定加压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锁定加压组(P<0.05)。证实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干骨折手术用时段,术中失血量少,可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综上所述,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效果良好等优点,可为临床治疗股骨干骨折提供一种新途径。

猜你喜欢
桥接骨干优良率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Microchip推出首款车载以太网音视频桥接(AVB)全集成解决方案
替罗非班桥接常规抗血小板治疗早期PWI-DWI不匹配脑梗死的疗效评价
核心研发骨干均16年以上!创美克在产品研发上再发力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骨干风采展示
利用桥接技术防治苹果树腐烂病
苹果腐烂病树桥接复壮技术
关于组建“一线话题”骨干队伍的通知
我军第一支航空兵骨干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