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马酸酮替芬片联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

2019-01-04 06:51张吉重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年11期
关键词:富马酸白三烯拮抗剂

张吉重

(河南省新乡新华医院儿科 新乡453000)

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以慢性咳嗽为主要或唯一临床表现,小儿发病率较高,且可发展为典型支气管哮喘,进而严重威胁患儿身心健康,故早期给予有效治疗,是改善患儿预后的关键[1]。富马酸酮替芬是临床治疗CVA的常用药物,有抑制过敏反应介质释放及拮抗组胺H1受体的作用,进而可有效对抗变态反应,稳定肥大细胞,促进CVA症状缓解及病情转归。但临床发现,单纯应用富马酸酮替芬片治疗CVA有部分患儿疗效不佳,不利于患儿预后改善,随着近年来的研究深入,临床发现白三烯介导的高气道反应性参与了CVA的发生和进展,随之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成为治疗CVA的重要药物之一,并已取得了初步成效[2~3]。因此,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76例CVA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富马酸酮替芬片与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联用治疗CVA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76例CVA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观察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 3~12岁,平均年龄(7.74±3.13)岁;病程 3~7 个月,平均病程(5.41±1.02)个月。对照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4~12岁,平均年龄(8.01±3.09)岁;病程 3~8个月,平均病程(5.49±1.06)个月。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会《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要求。

1.2 纳入标准 符合CVA临床诊断标准[4]者;年龄≥3岁者;无先天畸形、肺结核或肺炎等疾病者;患儿家属知情同意本研究者。

1.3 排除标准 其他因素引起的慢性咳嗽患者;存在其他变态反应性疾病者;肝、肾等重要脏器发生器质性病变者;合并免疫系统或血液系统疾病者;对研究已知药物成分过敏或过敏体质者;患儿或家属依从性差难以配合研究顺利完成者。

1.4 治疗方法

1.4.1 常规治疗 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止咳、吸痰、镇静、补液和抗感染等。

1.4.2 对照组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富马酸酮替芬片(国药准字H32023660)治疗,口服,1 mg/次,2次/d。连续治疗4周。

1.4.3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国药准字H20064828),口服,5 mg/次,3次/d。连续治疗4周。

1.5 观察指标 (1)两组咳嗽症状改善情况。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5]中咳嗽症状评估标准进行评估,总分0~5分,分值越高则咳嗽症状越严重。(2)两组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治疗前后,采用德国耶格综合肺功能仪检测两组患者的肺功能 [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用力肺活量(FVC)]。(3)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1.6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咳嗽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咳嗽症状日间和夜间分值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咳嗽症状日间和夜间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咳嗽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分,±s)

表1 两组咳嗽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分,±s)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较,#P<0.05。

组别 n 日间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夜间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38 38 4.01±0.69 3.97±0.73 1.11±0.32*#1.72±0.45*4.23±0.64 4.18±0.66 1.72±0.63*#2.41±0.71*

2.2 两组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FEV1和FVC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FEV1和FV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比较(L,±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比较(L,±s)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较,#P<0.05。

FVC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FEV1治疗前 治疗后38 38 0.74±0.33 0.79±0.35 1.42±0.46*#1.27±0.39*0.86±0.23 0.88±0.21 1.59±0.31*#1.41±0.24*

2.3 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比较 治疗期间,观察组发生嗜睡、呕吐各1例,腹泻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9%(3/38),对照组发生嗜睡1例,呕吐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6%(2/3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CVA是小儿常见病和多发病,若未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可随病情进展而发展为典型支气管哮喘,故早期给予患儿有效的治疗,对改善其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于CVA的治疗,临床尚无统一规范的方案,主要以及时有效消除气道高反应性与非特异性炎症为原则,以缓解临床症状,预防典型支气管哮喘发生[6]。

富马酸酮替芬片是临床治疗CVA较常用的一种药物,不仅可有效拮抗组胺H1受体,而且对过敏反应介质释放也有抑制作用,可保护嗜碱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细胞膜,在变应原攻击时,使膜变构减少,有利于降低患儿的过敏反应,并减轻变应原引起的气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但有文献报道,富马酸酮替芬片治疗CVA的疗效有限,有部分患儿难以从中有效获益,进而影响整体治疗效果,延误病情[7]。

CVA是因机体特异性过敏反应引发多种炎性介质参与而造成的气道炎症性疾病,近年来的临床研究发现,白三烯作为重要炎性介质,可由肥大细胞、嗜酸粒细胞等炎性细胞合成和释放,并通过受体结合,使嗜酸粒细胞集聚,进而加速CVA的发生和进展[8~9]。因此,拮抗白三烯受体已成为目前治疗CVA的临床新靶点。孟鲁司特钠咀嚼片为常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属新型非甾体抗炎药,本品对气道平滑肌白三烯多肽的活性有抑制作用,可降低血管通透性,防止支气管痉挛发生,同时对变应原激发的气道高反应性有抑制作用,进而可起到抗炎和抗哮喘的效果。本研究在应用富马酸酮替芬片基础上联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CVA,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咳嗽症状日间和夜间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FEV1和FV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该联合用药方案在治疗CVA中效果理想,有利于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其肺功能。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富马酸酮替芬片联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在抗过敏和抗变态反应的基础上,可有效阻断肺内白三烯与其受体结合而产生的生理效应,有利于缓解平滑肌痉挛,并减少炎性细胞对气道壁的浸润作用,减轻黏膜水肿,所以,有利于改善CVA患儿气道高反应性,缓解症状,提高肺功能。同时,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期间,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9%,与对照组的5.26%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富马酸酮替芬片与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联合应用不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安全有效。

综上所述,富马酸酮替芬片联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效果显著,可改善患儿肺功能,缓解其咳嗽症状,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富马酸白三烯拮抗剂
富马酸喹硫平片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疗效观察
富马酸卢帕他定治疗皮肤划痕症的疗效观察
荆防方加减联合富马酸卢帕他定治疗风热型慢性荨麻疹的临床观察
替比夫定、替诺福韦酯和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对肾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
治疗心力衰竭新药: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及脑啡肽酶双重抑制剂LCZ696
哮喘治疗中白三烯调节剂的应用观察
合理选择降压药物对改善透析患者预后的意义
白三烯对患儿发生迁延性肺炎的影响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原发性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