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晚期胃癌患者术后化疗联合黄芪颗粒剂的治疗效果

2019-01-04 06:51张梦萍韩标华桂新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年11期
关键词:颗粒剂黄芪淋巴细胞

张梦萍 韩标 华桂新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中医院 扬州225200)

临床各种恶性肿瘤中,胃癌属于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具有较高的死亡率,每年约有20万左右的人因胃癌死亡[1]。放化疗与早期手术是临床治疗胃癌的常用方式,胃癌患者术后化疗常见的毒副反应为免疫功能降低,所以,在化疗期间寻找一种有效方式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十分必要[2~3]。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备受推崇[4]。本研究在中晚期胃癌患者术后化疗时联合黄芪颗粒剂治疗,获得理想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中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年龄50~70岁,平均年龄(56.92±11.75)岁;男25例,女5例。对照组年龄51~69岁,平均年龄(57.96±13.25)岁;男 23例,女7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标准 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中晚期胃癌者;行胃癌根治术者;自愿参与者;依从性高者。

1.3 排除标准 依从性低下者;存在严重心、肝、肾等器质性病变者;采用其他生物疗法或免疫疗法进行治疗者;伴有造血系统疾病者;难以耐受化疗者;预计生存期在3个月以下者。

1.4 治疗方法

1.4.1 对照组 单纯行化疗治疗。于胃癌根治术后,采用FOLFOX4化疗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第1天,奥沙利铂 (L-OHP)(国 药 准 字 H20113144)85 mg/m2,静脉滴注3 h;第1天和第2天,亚叶酸钙(CF)(国药准字 H20000584)200 mg/m2,静脉滴注 2 h;氟尿嘧啶 (5-Fu)(国药准字 H12020959)400 mg/m2,静脉推注,600 mg/m2,持续静脉滴注 44 h。每2周重复1次,共治疗12次。

1.4.2 观察组 在化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颗粒剂治疗,即给予患者黄芪颗粒剂,冲服,15 g/次,2次/d,1个周期为3周,治疗6个周期。

1.5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免疫功能:治疗前后,抽取患者2 ml清晨空腹静脉血,离心处理10 min,收集白细胞沉淀,并采用PBS缓冲液对其进行冲洗,制备白细胞悬液,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8+和CD4+T淋巴细胞比例。(2)生活质量[5]:采用KPS(卡氏生活质量评分)表评估,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则生活质量越高。(3)毒副作用:血小板下降、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根据WHO实体瘤疗效评定标准制定[5]:病灶增大20%以上,则为PD(进展);病灶增大20%以下或者减少50%以下,且持续4周以上,则为SD(稳定);病灶减缩小50%以上,且持续4周以上,则为PR(部分缓解);体内病灶完全消失,且持续4周以上,则为CR(完全缓解)。总有效率=(PR例数+CR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的CD4+T淋巴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CD8+T淋巴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CD4+/CD8+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比较(±s)

组别nCD8+(%)治疗前 治疗后CD4+/CD8+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CD4+(%)治疗前 治疗后30 30 t P 27.19±3.52 27.95±3.17 0.052 6 0.852 2 25.63±3.08 20.02±0.08 12.632 5 0.000 0 30.29±3.76 30.86±3.15 0.021 4 0.776 5 32.62±3.95 40.02±5.62 10.325 7 0.000 0 1.11±0.12 1.10±0.09 0.066 2 0.326 8 1.27±0.25 2.00±0.39 9.622 8 0.000 0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高于对照组的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的KPS评分为(52.32±0.25)分,对照组的KPS评分为(52.65±0.1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KPS评分为(90.05±1.63)分。高于对照组的(70.12±2.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975 6,P<0.05。

2.4 两组毒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出现血小板下降2例、骨髓抑制5例、消化道反应3例,总发生率为33.33%;对照组出现血小板下降5例、骨髓抑制9例、消化道反应4例,总发生率为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568,P<0.05。

3 讨论

现阶段,临床上通常采用中医疗法、生物疗法、化疗和手术等综合治疗方式对中晚期胃癌患者进行治疗,但是,由于化疗药物具有相对较差的生物选择性,所以在获得一定临床疗效的同时,也可能引发多种药物毒副作用,常见的有体质虚弱、免疫功能低下等。中医认为,该病的主要病理因素包括血瘀、气滞和痰浊,肿块形成的发病机理关键在于痰浊内阻,所以治疗上应该严格遵循活血化瘀和消痰散结的原则。

黄芪的药用历史迄今已有2000多年,其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能增强血小板粘附力,减慢心率,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微循环。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黄芪颗粒剂是黄芪与适宜的辅料制成的颗粒状制剂,可以直接吞服或用温水冲服,应用和携带都比较方便,吸收速度较快。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的CD4+T淋巴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CD8+T淋巴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CD4+/CD8+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高于对照组的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术后化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颗粒剂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机体免疫功能。

有研究显示,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水平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生存率,CD4+/CD8+越低,预后越差。机体免疫功能与肿瘤发生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在机体免疫调节过程中,CD4+和CD8+细胞会进行相互作用,只有在两者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时,才能将机体免疫功能维持在稳定状态。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毒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联合治疗方式还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黄芪颗粒剂能减轻化疗后的毒副反应。陈庆贤等[6]学者的研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的有效率为80.8%,高于对照组的65.8%,观察组的CD4+T淋巴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CD8+T淋巴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CD4+/CD8+高于对照组,这与本研究结果具有高度相似性,进一步证明了黄芪颗粒剂的有效性。综上所述,术后化疗联合黄芪颗粒剂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显著。

猜你喜欢
颗粒剂黄芪淋巴细胞
关于颗粒剂登记
Huangqi decoction (黄芪汤) attenuates 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 via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signaling pathways in 5/6 nephrectomy mice
“补气之王”黄芪,你吃对了吗?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颗粒剂四君子膏对脾气虚证模型大鼠心功能的影响
黄芪是个宝
板蓝根颗粒剂或可影响降压
探讨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在HCV早期感染的作用
饮片与免煎颗粒剂治疗偏头痛效果比较
乳腺癌原发灶T淋巴细胞浸润与预后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