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护理对小儿腹泻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

2019-01-04 06:51姚梦华唐继宏郑婷婷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年11期
关键词:状况家属饮食

姚梦华 唐继宏 郑婷婷

(安徽省铜陵市立医院儿科 铜陵244000)

腹泻是儿科十分常见的疾病,多由于小儿身体发育不成熟,机体抵抗力较弱,再加上喂养方式不正确、饮食不合理等因素,导致患儿的排便次数增多,从而发生腹泻。腹泻具有起病迅速、危害较大的特点,若未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容易导致患儿体内营养物质流失,病情严重时会导致水电解质紊乱,危及患儿生命安全[1]。所以,在对患儿进行有效药物治疗的同时,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治疗成效,改善生存质量。本研究旨在探讨综合性护理对小儿腹泻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7年8月收治的92例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观察组男27例,女 19例;年龄 1~4岁,平均年龄(2.03±0.11)岁;病程1~7 d,平均病程(2.01±0.32)d。对照组男 24例,女 22 例;年龄 1~3岁,平均年龄(1.95±0.15)岁;病程1~7d,平均病程(2.03±0.30)d。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经临床相关检查确诊;既往体健,无心、肝、肾严重基础疾病;患儿监护人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存在语言障碍、意识障碍者;近3个月内存在严重感染者。

1.3 护理方法

1.3.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包括病情监护、药物干预和健康教育等。

1.3.2 观察组 实施综合护理措施。(1)基础护理。对患儿家属详细讲解小儿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提升其护理意识,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落实病房的消毒清洁工作,确保室内整洁、干净,予以患儿舒适、温馨、健康的治疗环境,减少其哭闹、躁动等现象,提高护理依从性。(2)心理护理。患儿一旦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往往会不断哭闹,躁动不止,患儿家属也会出现焦虑、烦躁、紧张等不良情绪,为此,护理人员要对患儿及其家属予以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详细对患儿家属讲述小儿腹泻具体发病原因,让家属对疾病有正确认知意识,从而消除家属的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配合医务人员治疗,提升患儿的治疗和护理依从性。(3)饮食护理。若患儿为母乳喂养则可继续食用母乳,但应暂停其他辅食建;若患儿为非母乳喂养则应根据其具体情况调整饮食,减轻肠胃负担,可先米汤或稀释的牛奶,待其腹泻次数减少时可增加辅食黏稠度,采用半流食饮食,适当增加新鲜果蔬;针对病情十分严重的患儿,可适当禁食,必要时给予静脉营养,待其病情好转后逐渐恢复到原来的饮食。同时要对患儿的餐具予以消毒处理,这一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保证双手经过消毒处理,防止病毒传播,加重患儿腹泻病症。(4)病情护理。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患儿是否存在脱水症状,以及时纠正脱水;观察患儿体温是否正常,高热者可实施物理降温,四肢发凉者予以保暖措施。(5)臀部护理。勤换床单,保持床单干净整洁,勤换尿布,在患儿大便后用温水洗臀部,保持其干燥、整洁,避免患儿因排便次数频繁而出现红肿、疼痛、溃烂等状况。

1.4 观察指标 (1)选择简化的SF-36量表测定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包含睡眠质量、饮食状况、精神健康、情感状况、健康状况5个维度,各维度分值范围均为0~100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好。(2)记录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包含发烧、呕吐等。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睡眠质量、饮食状况、精神健康、情感状况、健康状况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睡眠质量、饮食状况、精神健康、情感状况、健康状况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分,±s)

健康状况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眠质量治疗前 治疗后饮食状况治疗前 治疗后精神健康治疗前 治疗后情感状况治疗前 治疗后46 46 t P 48.20±6.33 48.22±6.30 0.015 0.992 64.58±7.25 54.45±8.23 6.264 0.000 50.31±4.23 50.33±4.20 0.023 0.981 70.86±7.55 60.36±8.09 6.436 0.000 52.81±4.35 52.79±4.36 0.022 0.984 80.68±4.98 60.34±6.01 17.646 0.000 48.81±4.30 48.79±4.32 0.022 0.982 67.89±7.05 54.68±6.59 9.284 0.000 45.75±4.39 45.77±4.37 0.022 0.983 56.32±6.54 50.01±6.12 4.778 0.000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腹泻是儿科常见消化道疾病,具有患病率高、起病急、损害严重的特点,临床主要表现为性状改变、排便次数增多以及不同程度的腹部疼痛、呕吐、发热等,肠道外感染、过敏、喂养不当、滥用抗生素所致的肠道菌群紊乱、气候因素均会导致腹泻的出现。腹泻可造成小儿胃肠道生态平衡紊乱,对营养物质不能正确吸收,导致患儿营养流失,影响患儿生长发育,若不及时治疗,可严重影响患儿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2]。正确有效的治疗措施可减少腹泻给患儿带来的伤害,而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保障患儿身心健康,促进患儿尽快康复具有重要意义[3~5]。

综合性护理干预是一项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并重视病患心理、生理等多方面的新型护理方式,强调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不仅可以预防疾病的反复和进一步发展,还能显著改善病患生活质量,促进其尽快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睡眠质量、饮食状况、精神健康、情感状况、健康状况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睡眠质量、饮食状况、精神健康、情感状况、健康状况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对腹泻患儿实施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改善患儿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这主要是由于综合性护理中,通过基础护理、心理护理最大程度地提高了患儿家属对该疾病的认知程度、消除患儿的心理恐惧感,利于患儿及其家属配合医护操作,同时饮食护理、病情护理、臀部护理等,利于及时有效处理患儿的病情变化,帮助患儿消化功能的恢复,避免患儿引起相应并发症,从而提高患儿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6~7]。综上所述,腹泻患儿应用综合护理方式干预,有利于提高患儿生活质量,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状况家属饮食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春节饮食有“三要”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依然会保持稳健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何为清淡饮食
第五节 2015年法学专业就业状况
健康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