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干眼研究进展

2019-01-07 12:53颜承凤万红棉
针灸临床杂志 2019年6期
关键词:泪腺干眼泪膜

颜承凤,万红棉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2.山东省济南市中医医院,山东 济南 250012)

干眼是因泪膜不稳定和高渗透的恶性循环所导致的眼表炎症、损伤以及眼部异物感,中至重度可伴有明显的疼痛,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甚至产生抑郁等心理问题[1]。现代医学对于本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无特效治疗方法,多采用人工泪液、局部抗炎等药物治疗、眼睑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对症支持疗法[2],存在重复给药、治标不治本、远期疗效不满意问题。中医学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先进医学技术及大量临床实验的深入研究,发现中医在治疗本病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尤以针灸治疗干眼取得一定的明确疗效,现就近5年针灸治疗干眼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以供今后的针灸实验及临床研究参考。

1 实验研究

1.1 抑制炎症因子促炎活性反应

细胞因子中的促炎症性因子,主要指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等,均为重要的炎性介质,参与干眼的发生、发展,可作为干眼临床诊断或预后判断的标志物[3]。张怡等[4]将60只新西兰雌兔分为空白对照组(A)、针刺对照组(B)、针刺组(C)和模型对照组(D),各15只,以观察针刺眼周五穴对兔干眼模型炎症因子的影响,C组针刺眼周睛明、攒竹、阳白、丝竹空及瞳子髎五穴,2周后比较4组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浓度,结果 C组IL-6浓度明显低于其他3组,研究者认为针刺治疗可以抑制IL-6的促炎活性,从而抑制眼表的炎症反应。陈国明等[5]采用双侧卵巢切除术制造去势雌兔干眼模型,将60只新西兰雌兔随机分为4组,观察针刺、药物对去势雌兔干眼模型的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比较针刺眼周穴位及药物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不同,结果显示针刺、药物均可以降低IL-6含量,但针刺组明显优于药物组(P<0.05)。以上实验研究均证明针刺能抑制IL-6的活性,有研究者[6]认为IL-6与干眼刺激症状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该细胞因子可调节炎症反应,通过降低眼表感觉神经阈值而诱导痛觉过敏。

1.2 抑制泪腺组织细胞凋亡

当细胞受到外界某些因素作用时,其代谢与调节过程发生改变,出现由基因控制的主动性、程序化细胞死亡[7],若泪腺腺泡、结膜上皮、角膜上皮及角膜内皮等细胞异常凋亡,可造成眼部组织的损伤和破坏,是干眼发病的重要机制。陈星如等[8]在氢溴酸东莨菪碱诱导兔干眼模型的基础上,进行针刺干预后,发现泪腺导管及腺泡上皮细胞中见少量促进凋亡基因蛋白Bax阳性染色的细颗粒细胞及明显减低的细胞凋亡基因受体Fas与配体Fas L的阳性细胞半定量评分值,而未针刺的模型组可见腺泡萎缩及大量的染色细颗粒细胞,两组比较得出针刺可抑制泪腺上皮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3 修复泪腺细胞

有研究者[9]在显微镜下观察大鼠干眼模型中泪腺变化,显示出泪腺上皮细胞萎缩,细胞内物质较少,微绒毛稀疏且排列紊乱,提示干眼会使泪腺发生形态学改变。陈星如等[10]将健康新西兰白兔18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各6只,模型组及针刺组采用注射氢溴酸东莨菪碱诱导兔干眼模型,针刺组在实验第15天开始针刺眼周穴位,28天后观察泪腺形态学变化,光镜下显示针刺组泪腺柱状上皮细胞扩张,胞浆丰富,研究者认为针刺能有效修复泪腺细胞,促进泪液分泌,增加泪膜的稳定性以改善干眼状况。徐雯等[11]采用1%硫酸阿托品滴眼液进行造模,将60只健康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6组,分别用药物、电针以及电针加药物对其治疗,结果泪腺在光镜、电镜下显示针药结合后细胞活动旺盛,泪腺形态有明显的变化,优于药物组,亦认为针刺可以通过修复泪腺细胞、刺激副交感神经,增加泪液的合成与分泌。

1.4 促进泪液中粘蛋白表达

粘蛋白是泪液的重要组成成分,通过黏附在结角膜表面形成屏障,避免泪液脂质层接触角结膜上皮而造成损伤以及异物微生物等吸附,以发挥保护眼表作用,其量的改变可调控干眼的发生[12]。张怡等[13]为研究针刺对去势雌兔眼表黏蛋白(Mucin,MUC)MUC5AC和MUC19的表达影响,行双侧卵巢切除建立兔干眼模型2周后,取眼周五穴针刺,结果实验3周后显示针刺可显著增高MUC5AC和MUC19表达水平,从而维持眼表稳定。

1.5 促进乙酰胆碱(Ach)神经递质兴奋

泪腺、副泪腺均以副交感神经支配为主,当支配泪腺的胆碱能神经兴奋时,其末梢释放Ach,从而激动M型胆碱受体产生效应[14],刺激泪腺细胞分泌蛋白质、水和电解质,促进泪液分泌。王娇娇等[15]认为胆碱乙酰转移酶(Choline acetyltransferase,ChAT)是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合成的关键酶,观察滴1%毛果芸香碱滴眼液和针刺眼周穴位治疗,对运用氢溴酸东莨菪碱制造干眼兔模型中各脑区神经元中ChAT表达的变化,结果发现针刺治疗后ChAT表达最强,镜下可看到明显的 ChAT免疫阳性细胞,结论为针刺促进兔泪腺分泌泪液优于药物作用,可改善干眼症状。

1.6 调节性激素水平

性激素可影响眼部结构和功能,如雄激素可以调节泪腺多种基因转录和表达,下调炎性因子IL-1、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16],若雄激素缺乏则导致炎症反应增强,泪腺功能障碍和泪膜结构不稳定,是导致干眼的危险因素。郝重耀等[17]采用火针点刺大椎、脾俞、肾俞、次髎、关元、子宫和足三里干预雌性大鼠,结果发现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激素、孕酮和雌二醇水平明显升高,说明火针可提高性激素水平。

2 临床研究

2.1 单纯针刺

在针刺治疗眼病疾病谱中,干眼病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18]。朱文增等[19]取内睛明为主穴治疗27例干眼患者,针刺内睛明穴方法为充分暴露目内眦肉丘(泪阜),持针快速稳准刺入,针尖朝向鼻侧内下方,进针10~15 mm,禁施手法,有胀感后出针。每周治疗3次,共观察4周泪液分泌量、症状评分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达90.7%,泪液分泌量增加(P<0.001),干眼症状评分呈递减趋势。徐红等[20]将60例干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结果治疗组患者泪液流量、泪膜破裂时间及角膜病变程度指标变化显著,提示针刺可促进泪液的产生和分泌,增加泪膜破裂的时间,减轻角膜病变的程度。

2.2 针刺联合疗法

2.2.1 联合灸法 眼组织娇嫩,不宜直接施灸,多采用温和灸、回旋灸、隔物灸或雷火灸等,其温热作用联合针刺刺激,可有效缓解眼部不适症状。秦小永等[21]将30例干眼患者均针刺眼针肝、胆、肾、上焦与体针太阳、风池、合谷、太冲,再联合隔核桃壳眼镜灸法治疗,以临床症状、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为主要观察指标,结果30例患者治疗全部有效,认为在艾条燃烧的温和热力作用下配合针刺,可达到滋补肝肾、清头明目功效。赵美玲等[22]对26例干眼患者取眼周及远端的合谷、曲池、太冲、太溪、三阴交及足三里行常规针刺,其中足三里加用艾条悬灸,结果24例自觉眼部症状及泪液试验改善,2例无好转,总有效率92.31%。上述研究观察了针灸联用的疗效,表明针灸联合可作为干眼治疗中新的优选方案,但缺少单纯针刺及单纯灸法治疗的疗效对比研究,因此尚未有证据表明针灸并用疗效更佳的判定。

2.2.2 联合药物 针灸通过改善机体的功能,可提高药物的靶向作用,内外并用治疗干眼,能有效改善患者泪膜的质和量,减轻眼局部自觉症状[23]。李锦等[24]将气阴亏虚型干眼1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7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益气养阴之效的自拟方干眼1号并针刺眼周穴位、远端的足三里、三阴交等补脾益肾之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7%,对照组总有效率78.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者认为针药结合临床疗效确切,优于西医常规治疗。孙晓艳等[25]通过针刺眼周腧穴,远端取肝经、肾经、脾经穴位及眼针辨证取穴,联合生地、玉竹等泻火滋阴药或联合川芎、浙贝母化痰祛瘀药,治疗热炽阴伤型或痰瘀互结型干眼患者,结果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自觉症状积分、泪液流量、泪膜破裂时间及角膜染色等指标均有改善,以上表明针药结合治疗干眼均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缺少与单纯应用针刺或中药的比较,可进行更进一步的三者疗效比较研究,以得出更严谨的结论。

2.2.3 联合穴位贴敷 两者同用可发挥药、穴、经多重刺激,对调节脏腑机能、减轻疾病症状有良好促进作用。刘艳红[26]将60例干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静脉点滴剂,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针刺治疗,并联合穴位敷贴(野菊花、秦皮、黄柏等炮制粉末,姜汁调糊)贴敷在眼周等穴位,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7%,明显优于对照组。

2.2.4 联合超声雾化 超声雾化通过破坏药物表面张力而雾化成微细分子,直接渗透于患眼,联合针刺疏通眼部经络气血之功,能够充分发挥药物疗效。刘嘉立[27]采用核酪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混合液置入超声波雾化仪中,对眼部行超声雾化10 min,随后行常规针刺治疗干眼患者作为治疗1组,与单纯针刺治疗2组、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3组对比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泪液流量、泪膜破裂时间差异,结果治疗1、2组治疗后各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1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治疗2组、对照组(P<0.05),表明针刺联合雾化治疗干眼疗效较好,适宜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2.2.5 联合离子导入 离子导入法直接将药物离子导入眼部组织,联合针刺使药物吸收更快,疗效更长,可重建眼表功能,具有明显临床疗效。沈瑜等[28]将62例干眼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采用针刺攒竹、睛明、瞳子髎、承泣、太溪和太冲联合杞菊地黄丸合生脉散离子导入治疗,对照组外用聚乙烯醇滴眼液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1%,对照组为61.3%,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者认为针刺配合离子导入是治疗干眼的有效方法。

3 小结

近年来针灸治疗干眼不断有新的进展,研究报道不乏少数,上述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针灸通过抗炎作用、抑制细胞凋亡、修复泪腺细胞、促进粘蛋白及神经递质兴奋、调节性激素水平,以促进泪腺分泌泪液以改善干眼症状,临床上针灸可联合多种他法治疗干眼,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体征及客观指标等,体现出针灸治疗干眼的优势性。但总的来看研究主要以促进泪液分泌为主,研究方向单一化;针灸方法虽多样化,但联合疗法的疗效研究尚缺少比较性,未有充分证据支撑联合效用。

据2017年7月出版的The Ocular Surface上发表的泪膜和眼表协会干眼病工作组第二次会议的内容,可发现泪膜稳态的丧失、神经感觉的异常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因此,针灸治疗干眼的研究方向应与其病理生理密切结合,探讨针灸对神经传导作用的影响。另外,如前所述,干眼易引起患者产生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需在治疗过程中还应关注情绪管理。同时探索运用不同的针刺手法联合其他方法,以挖掘针灸治疗的潜力,更需通过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对照实验以得到有说服力、明确性的结果,找到治疗干眼的最佳方法。

猜你喜欢
泪腺干眼泪膜
泪液成分异常与不同泪膜破裂方式的研究进展
干眼患者基于泪膜动态变化的图像特征分析
病程≥10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泪腺功能及形态变化
应用角膜地形图仪观察老年干眼患者最早泪膜破裂位置
基于泪膜破裂方式的干眼诊断新思路
切开重睑并眶缘骨孔固定泪腺的术式探讨
为什么眼泪流不完?
睑板腺按摩对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的干预价值
中药联合人工泪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的研究进展
竟是“干眼”找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