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对比分析

2019-01-07 16:23弓文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27期
关键词:孕激素肌瘤体积

弓文华

(辽宁省建昌县人民医院,辽宁 建昌 125300)

子宫肌瘤是一种多发于育龄期妇女的良性肿瘤,据统计发生率约为25%,临床多表现为子宫出血、腹部包块等,给患者正常生活及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随着年龄增长至绝经后,在孕激素作用下瘤体将会停止生长并逐步萎缩,临床常采用孕激素拮抗剂-米非司酮进行治疗,经实践证实疗效显著,但是关于其用药剂量选择当前学界仍存在明显争议[1]。本研究以9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例,采用对比分析法主要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9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用药剂量差异分组(对照组,n=44;观察组,n=46)。对照组年龄23~57岁,平均年龄(39.5±2.3)岁;其中单发31例,多发13例。观察组年龄22~58岁,平均年龄(39.9±2.5)岁;其中单发32例,多发14例。纳入标准:①患者经检查均符合子宫肌瘤的诊断标准[2];②临床资料完整,方便追踪随访;③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严重心脏、肝肾疾病者;②免疫功能障碍者;③存在药物过敏史者。2组患者基线资料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于月经来潮第2天开始口服米非司酮治疗,1天1次,持续用药3个月。对照组用药剂量:25 mg/d;观察组用药剂量:12.5 mg/d。

1.3 观察指标:①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进行子宫肌瘤测量对比。②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SH(卵泡刺激素)、LH(促黄体生成素)、E2(血雌二醇)、P(孕酮)变化情况。③统计两组不良反应(转氨酶升高、胃肠道不适等)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将本次研究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21.0中,计量资料以()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n,%)用χ2检验。如P<0.05,则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子宫肌瘤体积治疗前后变化情况:对照组治疗前子宫肌瘤体积为(3.9±1.6)cm3,治疗后为(2.0±0.6)cm3。观察组治疗前子宫肌瘤体积为(4.0±1.7)cm3,治疗后为(1.9±0.5)cm3。治疗前后两组子宫肌瘤体积对比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287、0.860,P>0.05)。

2.2 FSH、LH、E2、P治疗前后对比:对照组治疗前FSH、LH、E2、P分别为(9.1±2.6)IU/L、(9.5±2.1)IU/L、(25.4±3.3)pmol/L、(32.4±3.6)nmol/L,治疗后分别为(8.5±2.1)IU/L、(8.0±1.8)IU/L、(22.4±3.0)pmol/L、(28.5±3.2)nmol/L。观察组治疗前FSH、LH、E2、P分别为(9.0±2.3)IU/L、(9.3±2.0)IU/L、(25.1±3.2)pmol/L、(32.2±3.4)nmol/L,治疗后分别为(7.0±1.5)IU/L、(6.8±1.6)IU/L、(18.4±2.7)pmol/L、(20.5±2.8)nmol/L。两组患者治疗前上述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t值分别为0.193、0.463、0.438、0.271,P>0.05),治疗后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t值分别为3.913、3.346、6.655、12.637,P<0.05)。

2.3 不良反应情况: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2%(8/44),其中转氨酶升高4例、尿素氮升高2例,胃肠道不适、子宫内膜不规则增生各1例,分别占比9.1%、4.5%、2.3%、2.3%。观察组46例患者,其中转氨酶升高、尿素氮升高各1例(各占2.2%),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χ2=4.358,P<0.05)。

3 讨 论

子宫肌瘤是人体常见肿瘤之一,又被称之为子宫纤维瘤、纤维肌瘤,主要由于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而成,其中仅有少量纤维结缔组织作为支持组织存在。目前关于该疾病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多数学者认为主要与正常肌层细胞突变、性激素等多种因素共同因素作用相关,当肿瘤生长位置偏低或者体积大,会在一定程度上压迫直肠或膀胱影响大小便,若未及时得到救治,肌瘤会引发不孕、流产、尿频等一系列危害,是当前影响女性健康的重要疾病[3-4]。

子宫肌瘤是造成患者子宫切除的直接原因之一,诸多孕龄期女性于子宫切除后会引发骨质疏松症,甚至提前出现更年期综合征,由于采用手术治疗风险较大,因此药物治疗方案一直是妇科工作者研究重点。米非司酮是一种强抗孕激素,与孕酮及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后,可暂时提高患者血清中孕激素水平,作用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降低FSH分泌量、雌激素水平,将LH水平维持在卵泡期,进而可抑制排卵及肌瘤生长[5-6]。口服后1~3 h可达到血药浓度高峰,生物利用度为70.0%,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8.0%,因此药物见效快,可快速作用于病灶,改善患者子宫出血、腹部疼痛等临床症状。但是关于其不同剂量应用的效果一直受到争议,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两组子宫肌瘤体积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1d口服25 mg、12.5 mg均可达到抑制子宫肌瘤生长的目的。

为了进一步探讨不同剂量应用效果差异,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激素水平进行了测量,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FSH、LH、E2、P水平均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证实1d口服12.5mg米非司酮用于子宫肌瘤治疗效果确切,在改善雌激素水平方面优势更为显著。此外使用米非司酮治疗过程中,患者会有不同程度不良反应发生,例如头痛、胃肠道不适、转氨酶升高等,采用不同剂量患者其不良反应发生程度也会存在差异,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12.5 mg/d米非司酮应用在子宫肌瘤治疗中更能体现出“有效、安全”等特性。

综上所述,12.5mg/d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有效性及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孕激素肌瘤体积
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无排卵型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对比
多法并举测量固体体积
孕激素类药物 什么时候吃 什么时候停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米非司酮联合肌瘤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分析
聚焦立体几何中的体积问题
保胎药须小心服
孕激素保胎并非都有必要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