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合折则气无所止息而痿疾起矣”阐微❋

2019-01-08 11:12陈冰俊顾植山陶国水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9年1期
关键词:内经胸痹素问

陈冰俊,顾植山,陶国水,陆 曙

(1. 无锡市中医医院,江苏 无锡 214071; 2. 无锡市龙砂医学流派研究所,江苏 无锡 214071)

1 痿病与阳明

《内经》中有关痿病与阳明的论述,以《素问·痿论》“论言治痿者独取阳明,何也?岐伯曰: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最为广大医家所熟知,有学者[1]据此认为足阳明胃经为水谷之海,气血化生之源,筋脉肌肉、四肢百骸皆赖以滋养。因此治疗痿病应通过调理阳明经络气血,从而恢复脏腑、宗筋等功能。

但不应忽视的是,《灵枢·根结》:“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合折,则气无所止息而痿疾起矣。故痿疾者,取之阳明,视有余不足。无所止息者,真气稽留,邪气居之也”的论述,强调了阳明在气化运动开阖枢中“合”的作用对痿病的意义。

《道德经》中“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的论述,指出了天地万物的活动都依赖气化运动,而气化能够生生不息则在于开阖枢的循环往复。探讨开阖枢的作用不能脱离其所调控的对象,没有气化运动开阖枢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因此要想解释阳明合对痿病的作用,需要详细分析文中有关“合折,则气无所止息而痿疾起矣”的具体含义,即何气无所止息导致了痿病的发生,阳明合折又怎样与此产生联系。

2 无所止息是何气

人身中既有广义的气,也有狭义的元气、宗气、营气等,彼此位属不同,作用也不相同,因此从痿病的角度判断这里无所止息的是何气,需要首先明确痿病的病位。

2.1 痿病的定义

《内经》中的“痿”含义丰富,当作为疾病名存在时指的是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严重者手不能握物,足不能任身,关节如觉脱失,渐至肌肉萎缩而不能随意运动的一类疾病[2]。

2.2 痿病与肺

历来医家多根据《素问·痿论》“肺热叶焦, 则皮毛虚弱急薄, 著则生痿躄也;心气热……虚则生脉痿, 枢折挈, 胫纵不任地也;肝气热……发为筋痿; 脾气热, 则胃干而渴, 肌肉不仁, 发为肉痿; 肾气热……发为骨痿”,认为痿病有五且病位不定[3]。

但细心揣摩可以发现,不同于分述因心肝脾肾四脏造成的脉筋肉骨之痿,因肺而生的痿病没有分立病名而统称痿躄,可见五脏在痿病形成中的作用是有所侧重的。

肺主气,司宣发,凡气血津液之布达周身皆赖肺气的宣发作用。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4]中说:“病痿,皆属肺金。大抵肺主气,病则气衽郁……所以,五脏之痿,其始在肺。”肺为水之上源,主通调水道,关系着津液的输布与排泄,而痿病的成因与津液不能正常输布而形成湿邪密不可分。《灵枢·九宫八风》中有“犯其雨湿之地,则为痿”。《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有:“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因此《内经》对痿病成因论述道:“五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躄,此之谓也。”此句开宗明义,在句首冠以“五藏”二字,示意“肺”乃是五脏痿的主要病位,而探讨无所止息之气需从“肺”的角度出发。

2.3 痿病与胸中大气

《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到:“诸痿喘呕,皆属于上。”并说“身半以上……天气主之;身半以下……地气主之”。因此与痿病相关的应是在上的天气,同时《冉氏易理》有云:“元可统天,故释元必先以大赞之”,提示天气即是大气。

张锡纯曾认为[5]152:“夫均是气也,至胸中之气,独名为大气者,诚以其能撑持全身,为诸气之纲领,包举肺外、司呼吸之枢机,故郑而重之曰大气。”喻昌指出[6],“可见太虚寥廓而其气充周磅因礴,足以包举地之积形而四虚无着,然后寒、暑、燥、湿、风、火之气,六入地中而生其化。设非大气足以苞地于无外,地之震崩坠陷,且不可言。胡以巍然中处而永生其化耶?人身亦然,五脏六腑,大经小络,昼夜循环不息,必赖胸中大气,斡旋其间。”可见,包举于肺之周围而行治节的即是胸中大气,也即张锡纯所谓“心与肺皆在胸中大气包举之中,其布护宣通之原动力,实有赖于大气。”

《内经》痿病有五而独重于肺,实际阐发的是胸中大气在痿病中的重要性,无所止息而致痿之气正是胸中大气。喻昌在[6]《医门法律》中阐发《金匮》“营卫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认为“胸中大气一转,其久病驳劣之气始散”,就呼应了《灵枢·根结》中有关“无所止息者,真气稽留,邪气居之也”的论述。因胸中大气稽留不转,无所止息,使得邪气乘虚而入;只有胸中大气正常运转,久病驳劣的邪气才能消散。

3 合折与胸中大气

明确了胸中大气与痿病的关系,结合《素问悬解》[7]“盖身半以上其气有三,是天之分也,天气主之,三阳是也……以名命气……少阳、阳明、太阳……处所既明,而后上下攸分,病有定位可言矣”,可知天气亦可分为三阳,胸中大气亦有开阖枢。

《素问·生气通天论》言:“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胸中大气作为整体阳气的一部分,本应在太阳开、少阳枢的作用下由生而隆,运行到一定程度后,在“阳明合”的作用下自然收合“有所止息”。而当阳明出现所谓“合折”(折,断之意)即收敛闭合的功能因故失常时,胸中大气就会有开无合,徒为耗散,无法维持其承载的作用,而使身体痿废不用。张锡纯曾举痿证病例:“一妇人,年三十余,得下痿证…知其系胸中大气下陷…”[5]164说明胸中大气“此气一虚,呼吸即觉不利,而且肢体酸懒,精神昏愦,脑力心思为之顿减。”

具体到临床,我们可以将“合折则气无所止息而痿疾起矣”与“治痿独取阳明”的论述相联系。

4 治痿独取阳明

在痿病的治疗中,《内经》 “治痿独取阳明”的论述历来被医家所重视,并对此各有发展,但与阳明合对胸中气化的作用进行联系,则更有助于两者的理解。

4.1 治痿重在肺

现代临床常以补中益气汤治疗痿病,但是细观《脾胃论》我们可以发现,李东垣创立此方之初,并不是为痿病而立,此方出自《脾胃论卷中·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是为了与外感风寒相对的内伤不足之症而设,其意在“甘温除大热”。

《脾胃论(卷下)·湿热成痿肺金受邪论》中明确认为,“燥金受湿热之邪,绝寒水生化之源”,是痿病产生的根源,与内经肺热叶焦之论类似,其处方以清燥汤、升阳汤等为主,可以看出李东垣将治痿重点放置于肺。

4.2 通胸阳治痿病

龙砂医家黄堂的《三余纪效》[8]中有仿胸痹法治疗痿证的病案,且自言“亦独取阳明之义也”。正如《医门法律·大气论》中所言:“胸中包举肺气于无外,故分其诊于右寸主气之天部耳。《金匮》独窥其微,举胸痹心痛短气,总发其义于一门……其治胸痹心痛诸方,率以薤白白酒为君,亦通阳之义也。[6]”

邹润安[9]曾在论述结胸与胸痹区别时说:“热甚于寒者,其束缚反急而为结,寒甚于热者,其蔽塞自盛而为痹。是故结胸之病伏,胸痹之病散,伏者宜开,散者宜行”,行而后能合,也即喻昌所谓“通之正所以收之也”之意[10]。

4.3 胸腺免疫与痿病

现代研究发现,属于中医痿病范畴的重症肌无力与胸腺免疫异常有着紧密关联[11]。重症肌无力危象出现的呼吸肌、吞咽肌进行性无力或麻痹以及危及生命的现象,与胸中大气下陷所致“呼吸顿停,昏然罔觉”极为符合,治疗多以升阳举陷为主。

因此治痿独取阳明,取的不是某一经或某一脏,而应从气化的角度将其理解为阳明对胸中大气“合”的作用,惟其如此才可将“治痿独取阳明”的论述灵活运用于临床。

5 阳明合不等于降阳明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三阴三阳开阖枢运动图中(见下图),视运动似乎是太阳主开为向上,阳明主阖为向下,结合病痿当升阳的论述,容易让读者对阳明合对胸中气化的作用产生疑惑。

实际上胸中大气向身体各处布散即是开,即开放之意,开时有升有降,上下皆到;布散后,胸中大气逐渐收敛即是合,为收拢之意,升降是开合运动的作用过程,两者不能完全等同。

痿病可以因有开无合使胸中大气耗散一空,无以接续,而需升阳举陷使气升已而降,令阳明合;也可以因阴寒凝聚使胸中大气痹阻不畅,升降都受到影响,而需通阳除痹,使因痹阻而膨胀不能收合之气行,令阳明合……不论是何种原因造成的升降失常,最终都需在阳明合的作用下,使胸中大气恢复正常运转方能治痿。若仅以下降论合,不符合气化运动规律。

6 结语

综上,《内经》“合折,则气无所止息而痿疾起矣”,实际是从气化运动开阖枢的角度,对因阳明合的作用受损,影响胸中大气的正常运行,引发痿病的情况进行了总结,同时进一步支持了“治痿要独取阳明”的论述。

因此对于痿病的治疗,不应胶柱鼓瑟于气虚、气滞、血瘀、湿热等某一种致病因素,重要的是将着眼点放在阳明对胸中大气“合”的作用上,任何可以影响阳明“合”的因素都可能导致痿病的发生。

若因胸中大气有开无合、耗散一空引起痿病,则可仿张锡纯升陷汤,使气升已而降,令阳明合;若阴寒凝聚,使胸中大气痹阻不畅,则可仿《金匮》胸痹法以通阳除痹,令阳明合;若因燥气偏胜,肺热叶焦令胸中大气无有来源,则可仿李东垣清燥救热,令阳明气化复清而后能合。如此类推,在阳明合的作用下使胸中大气恢复正常运转,就能有效治疗痿病,也就是“痿疾者取之阳明,视有余不足”之意。

猜你喜欢
内经胸痹素问
Ancient and modern medication laws of aromatic Chinese medicines in treating angina pectoris based on data mining
胸痹合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内经》“脾(胃)-脑”神识系统的理论滥觞及内涵延伸
Discussion on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from “Cold-dampness and Insidious Dryness”
炙甘草汤加制水蛭治疗胸痹心痛作用机制、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on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Oral Oxycodone Hydrochloride Prolonged-Release Tablets Related Constipation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览百年《内经》 集研究大成
——读《黄帝内经百年研究大成》
浅谈“生病起于过用”与养生
胸痹便秘患者的中医辨证施膳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