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释《金匮要略》伤胎的证治

2019-01-08 11:41王科闯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9年2期
关键词:关元穴金匮要略关元

唐 瑛,王科闯,赵 庆

(西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附属中医医院经典教研室,四川 泸州 646000)

《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伤胎原文:“妇人伤胎,怀身腹满,不得小便,从腰以下重,如有水气状,怀身七月,太阴当养不养,此心气实,当刺泻劳宫及关元,小便微利则愈。”本条论述了妊娠7月伤胎的证治。历代医家对于针刺劳宫与关元穴争议较大,有谓妊娠禁刺之穴,亦有谓刺之深浅适度则能“有故无殒”。对于本条病机历版规划教材均认为心火亢盛,肺金为心火所乘,肺失通降,水道不利。本文对此提出质疑,试图新释伤胎的病机,探讨张仲景针刺劳宫、关元的意义,以供各位同仁商讨。

1 伤胎的病机

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提出“伤胎,胎伤而病也”,意为妇人受胎所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患病。对此,唐容川《金匮要略浅注补正》则认为:“尤注胎伤而病,是言胎伤之后,乃有腹满等证。然则伤胎之证,究何在哉?不知张仲景是言先有腹满等证,然后伤胎,特其文法倒装,故致错注。盖其文法,言妇人所以伤胎者,多由是怀身腹满,小便不利,腰以下重如有水气,即致胎伤之证也。而所以致此证者,又由于怀身七月,太阴当养不养,肺不行水之过。夫肺又何故不行水哉?此必心气实,致胎之伤也。能将文法分段读,则义自明矣,故注张仲景书,并当知汉时文法。”可谓妇人脏腑功能失调,导致胎失所养而患病。根据原文“怀身七月,太阴当养不养,此为心气实”,本条伤胎应如唐容川所论,心肺失调而致胎伤。但是非心火亢盛制约肺金。因为原文“怀身7月,太阴当养不养”说明妊娠7月,手太阴脉养之,只有肺气充实才能养胎;若肺气不足则当养不养。因此本证由于肺金亏虚、金虚火乘,致使心火偏盛、胎失所养,故张仲景强调“心气实”。

2 腹满、不得小便的病机

本条主症为“腹满,不得小便,从腰以下重,如有水气状”。历版规划教材诸症病机均解释为肺失通调,水道不利,气滞水停。对此,笔者有三点疑议,一是“如有水气状”。从文字看,如有水气而非实有水停,那就非水停引起的腹满、腰重;二是肺失通调,水道不利,其肿胀多为腰以上,或始于上而盛于下,该病证肿胀为腹、腰部;三是肺失通调、水道不利,治法为汗法,而本条却提出“小便微利则愈”。综上,笔者认为其病机解释为肺失通调、水道不利是值得商榷的。

此病证的基本病机为肺金不足,心火偏盛,火热偏盛、壅滞气机也可以导致满和重。如《伤寒论》第6条:“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其“身重”就为热邪壅滞全身气机;又如《伤寒论》第219条:“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于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其“腹满身重”也为热壅气机。该病证满、重在腹腰,因怀身7月,心火下移胞胎壅滞腰腹气机。正如《素问·评热病论》所说:“胞脉者属心而络胞中。”《傅青主女科》也云:“胞胎系于肾而连于心,肾气固则交于心,其气通于胞胎。”心肾相交,胎元才能得精血温养。

至于“不得小便”,心和小肠互为表里,心火灼伤阴液,小肠泌清别浊功能失常,膀胱湿热内蕴,则小便不利。而《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第7条:“妊娠小便难,饮食如故,归母苦参丸主之。”此条就论述了妊娠血虚热郁小便难的证治。因此,“不得小便”不仅仅是肺失通调、水道不利,心

火下移小肠亦可见小便赤涩,治以清心泻火、导赤通淋,使小便微利则愈。

综上,笔者认为本病证为平素肺之气血略有不足,当妊娠7月肺之气血养胎时更为耗损,致使心火偏盛下移胞胎和小肠,胎失所养而伤胎。

3 刺泻劳宫和关元的意义

《中医大辞典》对伤胎的定义是“临产前,羊水未破而先有阴道流血者”[1]。可见本病属于急症范畴。针刺法操作方法简便易行,治疗病证的效果比较迅速和显著,常用于急症的治疗。另外,针刺法长于行气血、通经脉、散邪气,故能治疗热邪壅滞导致的气机不利。

本病证的病机分析体现了五行生克制化的理论。张仲景《金匮要略》也重视运用五行生克制化来整体治愈疾病。如《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第1条:“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论述了通过补脾达到治肝的要妙之法。而本证治疗“当刺泻劳宫及关元”也体现了五行生克、整体治疗的治则。劳宫穴为急救要穴之一,属于手厥阴心包经穴,为心包经之“荥穴。”配五行属火,心包代心受邪,故具有清心火、安心神的作用。刺泻劳宫穴能清心泻火,减轻对肺的克制,使肺之气血能温养胞胎。关元穴属于任脉,任主胞胎,有培元固本之功,虚证多用灸法。此穴位还是小肠募穴,能导赤通淋,故也能导心火下行,治疗小便不利。刺泻劳宫、关元两穴心火得泻,气机通利,则腹满、腰重、小便不利等症状皆愈。

对于原文“刺泻劳宫及关元”,后世医家有不同的看法。如王渭川《金匮心释》指出:“此二穴孕妇禁用,刺之有堕胎危险。[2]”历版《针灸学》教材规划中,劳宫并非妊娠禁忌穴,惟关元孕妇慎用。田广的硕士论文“关元穴针灸适宜病症古代文献研究”以《中华医典》为线索进行检索,检索出关元穴主治应用的相关文献,通过统计后指出关元穴单穴治疗妊娠小便不通31频次,关元穴配伍劳宫穴治疗妊娠小便不通26频次[3],可见历代医家并未拘泥于关元为妊娠禁针穴。张欧等对于古代禁针禁灸穴位提出“禁”不能单纯理解为禁用,可理解为“慎”“小心”,临床时只要选择合适的针具,并运用正确的针刺施灸方法,不但不会造成任何伤害,反而能获得很好的治疗效果[4]。

本病证为心火偏亢下移小肠,导致“不得小便”,正是劳宫配关元穴的主治,张仲景提出刺泻劳宫及关元,亦寓“有故无殒”之治疗法则。

综上所述,本条病机突出肺金亏虚,心火偏盛,壅滞气机,胎失所养,病证偏急、偏实。因此,张仲景用刺泻劳宫和关元穴以救急,达到散火邪、导赤通淋、疏通气机的作用。其治法又强调了五脏相乘不治肺而治心,心火得泻、肺之气血恢复自然能治疗伤胎。

猜你喜欢
关元穴金匮要略关元
一个睡前养心小妙招
艾灸神阙、关元穴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
养身祛病的特效保健穴位——关元穴
《金匮要略》对黄疸病的认识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谈中医药高等院校成人教育对青年教师的要求
瓜蒌薤白半夏汤在肺间质纤维化病程发展中的应用
浅析《金匮要略》对后世医家论治痹病的启示
夏秋之交 灸关元壮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