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草纲目》罗希文译本探讨语境理论指导下的中医古籍英译策略❋

2019-01-08 11:41张李赢任荣政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9年2期
关键词:本草纲目古籍甘草

张李赢,任荣政

(上海中医药大学外语教学中心,上海 201203)

古籍的翻译不同于一般翻译,它具有两个比较明显的特点,一是它涉及“语内翻译”和“语际翻译”两个过程[1],二是古籍文本为典型的高语境文化产物,言简意赅,寓意深刻,根隐喻及其衍生与本土文化相连紧密[2],而英语属于低语境文化产物,其中大量的信息是通过清晰的语言来传递的[3]。译者在英译中医古籍的过程中,若要完成上述两个翻译过程离不开语境的帮助。语境是语言产生和理解的环境,是人脑对外部世界进行分析、加工、处理的内在化过程,具有“认知性”[4]。语境理论最早由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提出,之后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在此基础上不断充实和发展。国内著名语言学家胡壮麟将语境分为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5]。

《本草纲目》是举世闻名的中药学著作,它的首本完整英译本已由中医典籍英译领域的著名专家罗希文历时10年完成。然而对这本著作的翻译研究目前还不多见。本文将从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文化语境3个不同的语境层面出发,以《本草纲目》首本英译本中的“甘草篇”“辛夷篇”为例对译文进行分析,探讨在中医古籍英译中如何打通高低语境间的错层,从而更好地实现低语境文化读者对高语境文化认知的目的。

1 上下文语境

上下文语境是指语篇内部的环境,通过言语、语篇本身来表达的内容,它是显性的语境。翻译首先是对文本本身的翻译,而上下文语境对翻译过程中词、短语、小句、句群的理解和表达会产生影响,因此它对文本意义的确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上下文语境理论要求译者在翻译时尽可能忠实地传达原文的意思[6]。在中医古籍的英译中,译者首先要做的是回归至原文语境中,通过对上下文的参照,对语义内容进行确指。在准确理解原文之后,在译文上下文语境的帮助下生成译语语篇。

1.1 补充省略词语

由于从高语境一方的语言译入低语境一方的过程中会遭遇语境的流失,因此在准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在译文的生成过程中,需要用文本对流失的语境进行一定的补充,为译语读者营造出对等的上下文语境。如原文中会有词语省略现象的发生,但为了使译文更流畅、语义表达更合理,需在译文中补充原来省略的成分。如在“辛夷”篇中,对其的气味描述为“气味俱薄,浮而散,阳也”[7]。这里的“阳也”指的不是气味,而是药物本身,所以译文“It is thin both in quality and taste. It is a drug with floating and dispersing tendency, and a drug of Yang”[8],补充了“药物”这一省略成分,使得语义更为明晰。

1.2 表明指代对象

有些形容词、名词、代词是指代上文或下文的某个短语或是句群,这些言语单位的理解或表达要依靠上下文的短语或句群来完成。如果直译这些具有指代功能的词语会使译文的表达不清,容易让译文读者产生误解。《本草纲目》的语篇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和学科性,往往用逻辑性很强的语言来反映科学思想抽象、缜密、学术的特点。因此译者在形成译文的过程中,要把科学信息的内容传播放在第一位,而为使原文的科学内容能准确无误地传递给读者,译者需要再现原文表达中所体现的逻辑性。

如在提到甘草的产地时原文说到:“甘草生河西川谷积沙山及上郡…(陶弘景曰) 河西上郡今不复通市。今出蜀汉中,悉从汶山诸地中”[7]。对应的译文为:“Gancao/radix glycyrrhizae/liquorice root is produced in the valleys and sandy hills in the Hexi area and in Shangjun……. Tao Hongjing: It is no longer available from Hexi and Shangjun, but from the Sichuan and Hanzhong areas. The commodity is transported from Wenshan and the surrounding area。[8]”这句话描述的是甘草的道地产地,中药的道地产地历来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原文中的“甘草生河西川谷积沙山及上郡”,介绍了甘草产自甘肃武威以西、积石山以及陕西榆林一带的这一事实。后两句是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的描述,译者用直译的方式对这两句话进行了翻译。应该说译者把原文的字词意思都表达了出来,但是“no longer available”的翻译容易让读者产生“甘肃陕西一带不再出产甘草”的误解。事实上,在两晋之后中国进入了分裂时期,甘草的流通途径发生了变化,其从甘肃、陕西进入四川,经转运后再至其他地方。所以原文所要表达的其实是由于流通途径的变化,使得四川成为甘草的重要流通转运中枢。因此译者在翻译时应该把这一重要的逻辑关系显化。如“河西上郡今不复通市。今出蜀汉中”可译为:Gancao/radix glycyrrhizae/liquorice root can’t be obtained from Hexi and Shangjun directly but through Sichuan and Hanzhong areas.

2 情景语境

情景语境是指语篇产生时的环境、时代、社会等“非语言因素”,是一种隐形的语境[6]。英国翻译家泰特勒曾说过:“译者不应该使原作者说起话来完全变得和译者同民族、同时代。[9]”古籍是时代的产物,因此要做好古籍翻译,就需要译者在翻译时真实反映古籍产生时的时代环境、学术思想及作者背景。而且还要与译者自身所处的时代相结合,考虑当代语境下对古籍的阐释,在译语输出时对译文进行重构,避免译文读者对原文产生理解上的偏倚。

2.1 时空重构

一般说来,作者、译者、读者三者各自所处的历史阶段往往是不同的。就《本草纲目》而言,译者和读者共时,而作者与这两者都不在同一个时空范围内。所以译者应该在译文中通过适当的翻译方法将错位的时空进行弥合,以免给读者造成阅读障碍。

如在《本草纲目》“甘草篇”中在对甘草道地产地的描述:“别录曰:甘草生河西川谷积沙山及上郡。二月、八月除日釆根,暴干,十日成。陶弘景曰:河西上郡今不复通市。今出蜀汉中,悉从汶山诸地中来[7]。”译文“Gancao/radix glycyrrhizae/liquorice root is produced in the valleys and sandy hills in the Hexi area and in Shangjun. It should be collected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econd and eighth months of the year. Dry the roots in the sun for ten days. Tao Hongjing: It is no longer available from Hexi and Shangjun, but from the Sichuan and Hanzhong areas. The commodity is transported from Wenshan and the surrounding area[8].”上述译文中没有体现“今”的含义并使用了一般现在时时态,若把这句译文进行回译,再与文中提及的陶弘景所处年代即梁代进行比较,就会发现原文与译文在信息的传达上有差异。译文把时间轴移到了读者当前所处的时代,没有真实反映文本的历史意义。如果把译文改为过去时态,那么读者和作者之间就不会存在时间错位的问题了。

随着时代的变化,汉语字词的意义会发生改变,有的字词意义更加丰富,有的意义则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所以在翻译时,译者还应基于情景语境确定文本内字词在文本产生时期的真正含义,避免人们用该字词的当今含义去曲解原义[10]。在描述何为优质甘草时,有这样一句话“今人惟以大径寸而结紧断纹者为佳,谓之粉草”[7]。译文:Now people take the drug with thick roots, solid quality and interrupted texture as the top-quality drug. It is also called Fencao[8]。原句中的“今”指的是明朝,明朝时所谓的“粉草”指的是粉性大的优质甘草,与现代刮去栓皮的所谓“粉草”意义不同,译者并没有把“粉性大”这一优质药材的特质信息传达出来。因此,译者如果仅仅从语义上进行推理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把语义中的信息与情景语境结合起来。对于这句话的翻译,应该补充适当信息,将“粉性大”的特质显化,反映原文的语境含义,以表达原作者的真实意图。可译为:People of Ming Dynasty take the drug with thick roots, solid quality and interrupted texture as the top-quality drug. It is also called Fencao which means top-quality drug always has high starch content.

2.2 以作者和目的语读者为中心的主体重构

不同的翻译目的会产生不同的、以不同主体为中心的翻译策略。对于主要面向英语国家人士介绍传播中医药文化的《本草纲目》译本来说,在其翻译交际活动中,应将作者和读者同时列为交际主体的中心,译者在准确理解原文文本后,结合目的语读者的背景知识及接受习惯,选择一个既尊重作者也尊重读者的翻译方法。

李时珍生活在明代正德、嘉靖、隆庆、万历4个时期,那个时期的道家文化十分兴盛,李时珍深受其影响,他当年为民诊疗的场所就设在了“玄妙观”内。因此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也出现了一些道家的思想。比如在“辛夷”篇中,李时珍首次提出了“脑为元神之府[7]”的观点,译者译为“the brain is the house of mental activity”[8]。李时珍“脑主神明”的理论不同于中医传统的“心主神明”的说法,这一说法受到了道教长久以来关于“泥丸”即对脑认识的影响[11]。然而由于时代久远,这句话的具体语境已经缺失,而现今中医学的主流观点仍以“心主神明”为理论基础,因此在翻译时有必要用加注的方法向译文读者交代原文中 “脑主神明”这一学术观点产生的时代背景:the brain is the house of mental activity(Li Shizhen thought the brain was the house of mental activity which was influenced by Daoism at Ming Dynasty. Nevertheless, nowadays TCM theory thinks it is the heart that controls the mental activity)。通过对译文加注的方式既尊重了古籍原文,又不至于让译文读者在认知上产生混乱,同时也反映了思想主张的演变以及相应时代与社会的现实状况[12]。

3 文化语境

文化语境是指语言背后的民族,其在字面意思之外所蕴含的历史、风俗、宗教等方面的含义以及所共有的习语、交际思维方式等因素[13],它既是显性的语境,也是隐形的语境。翻译活动是以语言符号转换为手段,以文化价值的传递和文化意义的再生为任务的交际活动[14]。因此文化语境要求除了忠实原文,还要对某些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句子还原其文化含义[6],这是两种文化间相互沟通相互适应的过程。由于原文读者和目标语读者处于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环境与积淀中,他们各自所形成的认知语境具有差异。译者应当尽可能地使译文产生与原文相似的认知语境效果,具体来说,译者在理解原文时要积极调动自己的知识草案[15],熟悉文中所涉及的文化元素,而在翻译表达阶段,尤其是在中医药典籍翻译过程中,会面临文化词语对应的空缺,针对这样的问题,译者要充分考虑译文读者的认知环境、认知期待以及原文文化信息的传达,兼顾原文的文化语境与目的语的文化语境,以实现两方顺畅且平等的文化对话。

3.1 民族及中医文化内涵的解释

甘草篇中有一句对甘草性状的描述:“[时珍曰]甘草外赤中黄,色兼坤离”[7];译文:Li Shizhen: Gancao/radix glycyrrhizae/liquorice root is red outside and yellow inside, the color of Yin and Yang[8]。这句话说的是从颜色看,甘草表面为深棕色,内部呈黄白色。从卦象上说,外赤为离,中黄为坤。坤为地属阴,离为火属阳, 因此“色兼坤离”主要讲的是甘草的阴阳两重性的特性[16],而这也是甘草能调和百药的缘由。应该说译者对 “色兼坤离”的认知十分正确,用‘the color of Yin and Yang’表达了甘草阴阳两重性的特性,然而西方世界的读者可能不好理解“阴和阳的颜色”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和文化价值,为了缩小读者与原作者之间的认知距离,可以采用明示或加注等方式来迎合译文读者的文化接受性,比如上面这句话可翻为:Li Shizhen: Gancao/radix glycyrrhizae/liquorice root is red outside and yellow inside, having both the colour of Kun Hexagram (the symbol of earth pertained to yin) and Li Hexagram (the symbol of fire pertained to yang), which explains the reason why it harmonizes all medicinals.

又如,在对甘草“解百药毒,为九土之精[7]”的翻译时,译者对“九土之精”采取了直译的方法——It neutralizes the toxins of a hundred drugs. It is the essence of the Earth of nine directions[8]。 “九土之精”是产生于我国文化意识形态下的词,承载着特殊文化含义,中医理论认为,甘草味甘,甘属土,凡毒遇土即化,所以甘草能解百药毒。而这一理念对西方人士来说难以理解,因此有必要在翻译时对此作一解释:Gancao/radix glycyrrhizae/liquorice root tastes sweet and pertains to earth, so it is called ‘the essence of the Earth of nine directions’. TCM theory believes toxins could be cleared away when contacting with earth, therefore Gancao/radix glycyrrhizae/liquorice root is believed to have the capacity of neutralizing the toxins of a hundred drugs.

3.2 长度、质量单位的解释

单位也是一类能体现丰富民族文化的文本信息。原译本中只是将这些长度或质量单位用音译的方式进行翻译,这对目的语读者来说没有意义且不好理解。因此,译者在翻译的时候除要注意不淡化原文所富含的厚重文化意象,同时也要在译文中对这样的文化信息加以注释。如重量单位的“斤”译为“jin(a unit of weight,=12 kilogram)”,长度单位“尺”“寸”分别译为“chi (a unit of length,=1/3 meter)”“cun (a unit of length,=13 decimeter)”。

3.3 历史地名的说明

药材的道地产地介绍涉及到具体的地名,原文使用的都是古地名,但译文对古地名全都采取音译的方法,这对于译文读者来说不具有交际意义。古地名有时会代表好几个地方,而古地名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发生变化,或是不再使用。而这些地名如果只是以音译的方式呈现给读者,那么读者的理解深度也只局限于这个地名名词本身了。因此,比起用音译的方法翻译道地产地,更好的方法是译者在音译的同时对古地名现处的地理位置进行加注。药材的道地产地是衡量中药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在翻译过程中有必要将这一信息准确地传递给译文读者。

4 结语

忠实性及真实性是每位译者在中医药古籍英译中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在有了忠实传达原文文本意义的基础之后,译者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为译文读者重构语境。语境的重构是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采用显化明示、当代言语风格、加注等构建语境的方法,帮助译文读者理解原文语境,使其不仅能准确理解原文字词的意思,梳理出原文语篇中的语义逻辑,同时也能让读者更好地置身于古籍所处的历史时代,体会古籍所蕴含的中医文化元素,从而更完整地反映出这本古籍无论是内容还是思想上在中医药发展历史长河中的地位和意义。综上,语境理论可以很好地应用于中医药古籍的英译,促进中医药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与交流。

猜你喜欢
本草纲目古籍甘草
爱上《本草纲目》 不只因为健身操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Inflammatory Mechanism of Total Flavonoids of Chrysanthemum and Medicated Serum on Castrated Dry Eye Animal and Cell Models
Silkworm Extract Ameliorates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Protects Pancreatic β-cell Functions in Rats
Fabrication of A Folic Acid-Modified Arsenic Trioxide Prodrug Liposome and Assessment of its Anti-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ctivity
A Network Pharmacology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Influenza
Systematic Pharmacological Strategies to Explore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COVID-19
西藏大批珍贵藏文古籍实现“云阅读”
我是古籍修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