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光珍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经验

2019-01-09 06:40张艳华邢建月闫梦苗
中国民间疗法 2019年9期
关键词:蛋白尿肾小球黄芪

张艳华,邢建月,闫梦苗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山西 太原03000)

刘光珍教授现任山西省中医院副院长,为山西省名医,中西医结合肾病专家,山西省优秀专家,国优专家,全国百名优秀青年中医专家,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刘光珍教授致力于中西医结合肾脏病临床、科研、教学工作近30年,中西医理论深厚,临床经验丰富,尤对糖尿病肾病的辨证论治独具匠心,理论造诣深远,临床疗效突出。在全国“肾病专业领域”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学术地位。刘光珍教授提出用益气养阴、清热祛湿、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开创了糖尿病肾病治疗的新思路、新方法,使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将活血化瘀法应用于其他肾脏病的治疗,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主要的微血管病变表现之一,临床特征为蛋白尿、渐进性肾功能损害、高血压、水肿,晚期出现严重肾功能衰竭,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目前,对糖尿病肾病分期如下。①Ⅰ期:以肾小球高滤过率和肾脏肥大为特征。这类糖尿病肾脏受累的初期改变与高血糖水平一致,如果血糖控制,此期部分患者可以得到缓解。此期无病理组织学损伤。②Ⅱ期:白蛋白尿正常期。本期病理表现为基底膜增厚,系膜区基质增多,肾小球滤过率多高于正常并与血糖水平一致。③Ⅲ期:持续微量白蛋白尿期。尿白蛋白排出率为20~200μg/min,肾小球滤过率开始降至正常。肾小球的病理改变较Ⅱ期加重,此期可以出现肾小球结节样病变和小动脉玻璃样变。患者血压轻度升高,此期降压治疗可选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④Ⅳ期:临床糖尿病肾病期。大量蛋白尿,约30%的患者可出现肾病综合征表现,肾小球滤过率持续明显下降,肾小球的病理改变为典型的K-W结节。进入此期后,病情往往进行性发展,临床治疗困难,水肿较严重,对利尿药反应差。⑤Ⅴ期:肾功能衰竭期。尿蛋白减少,尿毒症症状明显,胃肠道反应较重,肾小球硬化,肾脏滤过功能进行性下降,肾功能衰竭。

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非常复杂,概括来说,起始于糖代谢障碍所致的血糖异常,在一定的遗传因素及一些相关的获得性危险因子的参与下,最终启动体内细胞因子网络,导致身体重要脏器的损害。损伤肾脏即为糖尿病肾病。

刘光珍教授在治疗糖尿病肾病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并有独到见解,现总结如下。

1 主要病机

糖尿病肾病在中医文献中,既属“消渴”,又归属于肾病范畴内的“水肿”“尿浊”“胀满”“关格”等,病机则以肾虚为主,初期精微外泄,久则气化不利,水湿内停,甚则浊毒内蕴,脏气虚衰,易生变证,总属本虚标实。以多饮、多食、多尿为典型症状,有上、中、下三消之分,从脏腑辨证以肺、脾、肾为病位,从阴阳属性观察以阴虚燥热、气阴耗伤为多见,然亦有属阳虚、湿热、血瘀者。消渴病在病因、病机、病位及脏腑阴阳辨证上,虽有上述之分,但它们之间往往相互关联,故在辨证中应加以注意。发展至糖尿病肾病,则多以下消为主,阴虚燥热往往已发展为气阴两虚,乃至阴损及阳。并由消渴早期的以虚为主的证候,发展为虚实并重、因虚至实的虚实夹杂证。如阴损及阳、津液输布障碍,水饮内停而水肿、小便不利。久病入络,脉络瘀阻而为血瘀证,故治疗当虚实兼顾。但由于本病总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故纵然至阴损及阳,亦当慎用温燥,以免更伤真阴,而使燥热愈甚,形成疮疡、煎厥等变证。

2 治疗大法

本病总以气阴两虚为本,燥热血瘀为标,治以益气养阴、清热祛湿、活血化瘀为大法。

2.1 益气以黄芪为首选 黄芪与滋阴药相配,有益气生津之功,可有效治疗糖尿病的气阴两虚。现代研究也证明,黄芪有一定的降糖效果[1]。黄芪与补血药当归配伍,可益气生血,现代研究表明,二者联合应用有减少尿蛋白、增加血白蛋白水平的功能[2]。黄芪与活血药配伍,能益气活血,显著改善微循环,缓解糖尿病神经病变。黄芪单用或与利水消肿药配伍,可治疗气虚水肿,为治疗气虚水肿的要药。参芪地黄汤中六味地黄滋阴补肾,加参芪意在加强补气之力,为现代肾脏病医家所喜用[3]。

2.2 注重滋阴补肾 本病阴虚为本,久病及肾,发展为下消,但治疗时仍需时时注意肝肾之阴。若单纯看到糖尿病肾病的水肿而过用温阳利水药,则阴液更伤,燥热愈增,往往导致病情迅速加重。

2.3 活血化瘀贯穿始终 糖尿病肾病的本质为广泛的微血管病变,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分泌延迟,导致微循环障碍,毛细血管管腔狭窄,血流缓慢,循环瘀滞,微血栓形成和微栓塞产生,造成组织缺血、缺氧,加重视网膜病变和蛋白尿的发生。中药在改善血流变学异常方面具有优势。微血管病变患者多表现为舌质紫暗或有瘀斑或舌下静脉迂曲,属中医血瘀证。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此类病证可获得较好疗效。

2.4 清热祛湿为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治法 湿热之邪与气阴两虚互为因果,湿为阴邪,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热为阳邪,耗伤阴液,且壮火食气;脾虚不能运化水谷与水湿,肾虚不能蒸化津液,致水湿内停,湿郁久可化热,故湿热与气阴两虚互为因果。湿热形成主要与胃、三焦、胆、大肠、膀胱密切相关。三焦主决渎,胆与三焦共为少阳,为水火运行之道路;大肠主传导水谷糟粕;膀胱为“州都之官,津液藏焉”,均与水湿相关。故疏肝利胆、通达三焦、通利膀胱、清利大肠,成为祛除糖尿病湿热病邪的重要途径。

3 分型证治

3.1 肝肾阴虚 主症:微量蛋白尿,浮肿较轻,口干欲饮,易饥多食,心烦失眠,尿频,便秘,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心悸怔忡,头晕目眩,舌红、苔黄,脉弦数或弦滑数。治法:养阴清热。用药:生地黄、熟地黄、牡丹皮、女贞子、枸杞子、知母、天花粉、黄连、麦冬、赤芍、丹参等。

3.2 气阴两虚 主症:轻度浮肿,蛋白尿,腰膝酸软,疲乏无力,头晕目眩,烦热多汗,双目干涩,视物模糊,大便秘结,舌红,苔薄白,脉沉弱。治法:益气养阴。用药:黄芪、白术、茯苓、女贞子、麦冬、天花粉、五味子、山萸肉、生地黄、知母、赤芍、丹参、红花、桃仁等。

3.3 脾肾两虚 主症:肾功能异常,临床蛋白尿,小便频数或清长,或浑浊如脂膏,纳呆,疲乏无力,面色苍白,腰膝酸软,或少尿,肢体浮肿,舌淡胖、苔薄白,脉细代滑。治法:健脾补肾,利湿化浊。用药:黄芪、苍白术、土茯苓、薏苡仁、石韦、茯苓、白茅根、赤芍、丹参、杜仲、狗脊、车前子、冬瓜皮、大腹皮、砂仁等。

3.4 阴阳两虚 主症:血尿素氮、肌酐明显升高,大量蛋白尿,精神萎靡,形寒肢冷,大便偏稀,阳痿,遗精,面色无华,倦怠乏力,面目浮肿,腰酸耳鸣,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细无力。治法:滋阴助阳、化瘀泄浊。用药:熟地黄、山萸肉、女贞子、枸杞子、黄芪、当归、牛膝、杜仲、狗脊、薏苡仁、白茅根、石韦、土茯苓、丹参、赤芍、大黄、砂仁、生姜。

4 典型医案

患者,男,68岁,主因间断乏力、口渴、多汗10余年伴双下肢浮肿8个月于2017年10月8日就诊。患者糖尿病史10年余,发现蛋白尿8个月,近一年注射胰岛素治疗,空腹血糖控制为9.8 mmol/L,尿蛋白持续弱阳性,偶尔尿蛋白(+~++),肾功能正常,血压正常,血脂正常。刻下症:倦怠乏力,腰膝酸软,烦热多汗,耳鸣,口干口苦,小便多泡沫,大便秘结,舌体瘦,舌质暗红,有瘀点,苔薄黄,脉细数。遂来我院就诊。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控制为9.8 mmol/L,尿蛋白(+~++)。辨证分析:患者消渴病久耗伤气阴,且病程日久,穷必及肾,终致肾阴亏耗,气阴两虚,气虚不能固摄精微,机体失于濡养,故见倦怠,乏力;脾气虚不能摄精,肾虚不能泌别清浊,上为烦热多汗,下为精微外泄;肾阴亏虚,腰为肾之府,腰失所养,故见腰膝酸软;肾开窍于耳与二阴,肾虚故见耳鸣;阴虚火旺,灼伤阴液,机体失于濡养故见口干、口苦;舌体瘦,舌质暗红,有瘀点,苔薄黄,脉细数系气阴两虚、湿热瘀阻之舌脉。诊断:消渴(气阴两虚、湿热瘀阻证);治法:益气养阴,清热祛湿,活血化瘀。处方:黄芪15 g,白术15 g,枸杞子15 g,女贞子15 g,丹参30 g,赤芍15 g,黄芩片10 g,石韦30 g,薏苡仁30 g,杜仲15 g,生龙骨、生牡蛎各30 g(先煎),熟地黄12 g,山萸肉10 g,土茯苓30 g,牡丹皮15 g,墨旱莲12 g,砂仁6 g(后下),浮小麦15 g,桃仁15 g,红花15 g,川芎15 g,焦三仙各15 g,14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空腹温服。西药继予胰岛素治疗,并嘱其采用优质低蛋白、低盐、低糖饮食,慎起居,适劳逸,避风寒,畅情志,防感冒。

二诊:服药后,患者症状有所减轻,乏力减轻,尿中有泡沫,大便正常。实验室检查:尿常规:蛋白质(+),效不更方,14剂,水煎服,每日1剂。

三诊:服药后,患者症状大幅好转,乏力消失,精神食欲好转,尿中有少量泡沫,大便正常。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控制为7.8 mmol/L。尿常规:蛋白质(±),继予上方为主,略有加减。坚持守方治疗3个月余,定期监测血糖、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继予中药补肾益气养阴、清热祛湿、活血化瘀,以巩固治疗,随访6个月病情稳定。

按语:该患者患消渴病,久病伤及气血阴阳,日久及肾,终致气阴两虚,肾阴亏耗,先天禀赋不足,脾胃虚弱,气血亏虚,易感外邪,耗伤气阴故感乏力、倦怠;脾气虚不能摄精,肾虚不能泌别清浊,上为表虚自汗,下为精微外泄。本案中以黄芪益气为君,党参、白术健脾益气为臣,川芎理气,山萸肉、熟地黄、山药、墨旱莲滋阴为使药。患者为本虚标实之证,气虚之体夹有血瘀之证,故以赤芍、桃仁、红花活血化瘀。诸药合用,随症加减,邪实得祛,正气得复,病终告愈。在该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刘光珍教授以补肾健脾养阴、活血化瘀为治疗大法,并采取守方活法的治疗原则,根据临床证候的变化随症加减,获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5 小结

刘光珍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活血化瘀法贯穿治疗全过程,注重早期治疗,截断病势,治病求本,补肾健脾,同时配合降糖、降压、调脂综合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明显缓解糖尿病肾病病情。

猜你喜欢
蛋白尿肾小球黄芪
“补气之王”黄芪,你吃对了吗?
TIR与糖尿病蛋白尿相关性的临床观察
白藜芦醇改善高糖引起肾小球系膜细胞损伤的作用研究
出现蛋白尿如何检查治疗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孩子蛋白尿可能是生理性的
CD10和CD34免疫组化染色在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理诊断中的辅助作用
黄芪是个宝
尿里有蛋白,并非都是病
肾小球系膜细胞与糖尿病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