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海应用益气化痰祛瘀法治疗胸痹心痛病(难治性冠心病心绞痛)的临证体会※

2019-01-09 06:40王雪臣李庆海
中国民间疗法 2019年9期
关键词:胸痹气虚血瘀

李 琳,王雪臣,李庆海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450000)

李庆海教授,博士生导师,第5、6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心血管疾病方面的中医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40余载,对于冠心病的治疗有着独到的见解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在长期临床工作中,他对于各种病情复杂的冠心病,能够准确辨证,遣方用药胆大心细,并根据病情灵活加减,师于古人,而不拘泥于旧法,提炼出一套独到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李庆海教授的临证经验总结如下。

1 概述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简称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1]。目前中国冠心病死亡率约为86.9/10万,而且呈逐年上升趋势[2],其中,难治性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占很大比例。难治性冠心病心绞痛是指用内科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搭桥等手段仍不能控制的冠心病心绞痛。由于治疗棘手,且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成为近年来心血管领域研究的难点和热点。

2 冠心病中医病因病机

CHD属于中医的“真心痛”“厥心痛”“胸痹”等范畴,胸痹之名首见于《灵枢·本脏》[3]:“肺小则少饮,不病喘喝;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喉痹、逆气。”即胸痹而痛。张仲景将胸痹的病机归结为“阳微阴弦”,认为胸痹之病为胸中阳气不振,阴邪阻滞所致。李庆海教授认为,导致患者胸中阳气痹阻的原因,不外乎痰浊、血瘀,而气虚是形成痰浊、血瘀的根本原因。气虚可生痰瘀的情况在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妊娠胎间水气子满体肿候》中有明确的论述[4]:“胎间水气子满体肿者,此由脾胃虚弱,脏腑之间有停水,而挟以妊娠故也。妊娠之人,经血壅闭,以养于胎,若挟有水气,则水血相搏。”说明妇人脾胃阳气亏虚,运化水液无力,导致妊娠水肿,水停津聚,进而影响血液运行,凝为瘀血,故脾胃气虚可导致痰瘀生成,形成气虚痰瘀之证。

现代医家邓铁涛教授在冠心病诊治中尤为重视气虚痰瘀论,认为冠心病病机为气虚痰瘀,气虚为本,标实为痰、瘀。冠心病患者因劳逸不当,恣食膏粱厚味或七情内伤导致其脾气虚弱,气滞中焦,津、血运行不畅,聚为痰浊、瘀血,阻滞心脉,痰瘀阻脉又进一步加重气滞,形成恶性循环,引起胸痛痞满、心悸、疲乏气短、畏寒肢冷等一系列冠心病症状。

李庆海教授认为年老体虚者为冠心病易发人群,而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不调、劳倦内伤属其诱发因素,其病机总属本虚标实,正气亏虚是痰瘀互结形成的基础。由于各种病因导致的气虚,使脾胃运化水液失常,日久则聚湿成痰,痰湿阻滞气机升降出入,进而导致血瘀。瘀血内阻,久必生痰,痰致血瘀,痰瘀互结。痰浊、血瘀两者互为因果、相互衍生,继而痹阻胸阳导致胸痹。李庆海教授在临床上善于从“气虚、痰浊、血瘀”论治,应用“益气化痰祛瘀”之法治疗胸痹病,往往收效颇佳。

3 临床用药特点

依据胸痹气虚痰瘀互结的病因病机,李庆海教授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在仲景瓜蒌薤白半夏汤的基础上加减化裁。方中应用大剂量培补中气之药,黄芪40 g为起始量,多生用,根据病情及患者耐受情况可用至120 g。白术用量多为15~50 g,如患者伴有畏寒怕冷,食少便溏等中焦虚寒症状则用麸炒白术。二药相须相使,使补气之效大增。《医学中衷参西录》谓“黄芪能补气,兼能升气,善治胸中之大气下陷”。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黄芪能够增强心肌收缩力,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和周围血管、降血脂、抗氧化等作用[5],其量大而效著,故用之常有奇效。李东垣曰:“夫饮食入胃,阳气上行,津液与气,入于心,贯于肺,充实皮毛,散于百脉。”[6]说明宗气具有贯心行血的重要功能。此外,除应用红花、丹参等活血药物外,常常加入虫类药物。清·唐宗海在《本草问答》中说:“动物之攻利尤甚于植物,以其动物之本性能行,而又有攻性。”李庆海教授临证多应用水蛭、蜈蚣、全蝎等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并以生用冲服,不入煎剂。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虫类药物多具有抗凝、抗血栓、降血脂、抗炎等作用,并可降低全血及血浆黏稠度,使药效达于皮肤经络,减轻患者的病痛[7]。

结合病证,随证加减:阳虚较甚者,加入桂枝、干姜以温阳通经,兼能逐瘀;兼阴虚者,加入女贞子、墨旱莲,以益阴清热;痰湿较重者,重用半夏,加入枳实,以消积化痰;心绞痛为冠脉痉挛者,加入葛根以缓解冠脉痉挛[8];气虚夹热者加入红景天,以益气清热化瘀,改善冠脉供血[9];兼有不寐者,加入琥珀粉,以安神定志。

4 医案举隅

患者,女,62岁,2018年5月10日初诊。以反复胸痛4年为主诉就诊。患者于4年前患急性心肌梗死,行冠脉造影提示:左前降支(LAD)中段70%~80%狭窄,回旋支(LCX)远段90%狭窄,右冠状动脉(RCA)近段闭塞,于LCX置入Firbird2支架1枚,于LAD置入BUMA支架1枚,术后规律服药,仍反复发作胸闷、胸痛症状,性质与之前相似。2年前(2016年7月),患者胸闷痛症状明显加重,每日均有心绞痛发作。行冠脉造影示支架内血栓,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患者仍有间断胸闷痛症状。患者又分别于2016年11月28日、2017年9月27日行冠脉造影均示支架内血栓及冠脉不同程度狭窄甚至闭塞,分别给予支架植入。2018年4月16日再次行冠脉造影示:LAD近段支架内狭窄100%闭塞,LCX近段100%闭塞,RCA近段100%闭塞,左内乳动脉(LIMA)通畅,未见与前降支吻合口,大隐静脉桥血管钝圆支(SVG-OM)通畅,大隐静脉桥血管右冠脉(SVG-RCA)闭塞,并于前降支近、中段分别给予球囊扩张。心脏外科会诊后指出,患者目前LIMA桥及LCX桥通畅,再次CABG手术风险高,获益有限,建议继续内科药物治疗。患者行走10余米即可出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家人轮椅推入诊室,每于晚饭后诱发心前区不适症状,每日凌晨1∶00~2∶00发作心前区疼痛,胸闷,汗出,持续约10 min,需服用硝酸甘油1片,可缓解。饮食少,二便正常。查体:心率72次/min,律齐,血压100/70 mm Hg(1 kPa=7.5 mm Hg)。中药处方:红参3 g,黄芪60 g,麸炒白术20 g,瓜蒌皮10 g,酒薤白30 g,法半夏20 g,枳实10 g,丹参30 g,红花20 g,水蛭3 g,葛根20 g,全蝎3 g,蜈蚣1.5 g,桂枝10 g,炒苍术30 g,黄连片6 g,檀香1.5 g,绞股蓝15 g,川朴10 g,干姜10 g,仙灵脾20 g,炒薏苡仁30 g。二诊:服用20剂后,一次可行走40~50 m,休息数分钟后可继续行走。持续1周未再发作心绞痛,夜间有2次心前区不适,未服用硝酸甘油,休息后自行缓解。将红参加至5 g,黄芪加至90 g,红花加至30 g。三诊:坚持服药2个月后,6分钟步行实验可行走180 m,餐后及夜间未再出现心绞痛症状。

按语:本病例为冠心病难治性心绞痛患者,反复支架内血栓,行经皮冠脉介入术(PCI)、CABG手术、内科药物充分治疗,仍有心绞痛频繁发作。中药给予益气化痰祛瘀之法,补益胸中之气,以助推血液运行、津液化生;活血化瘀,祛除痰邪,诸药合用,达到扶正祛邪、宣痹止痛之功。

5 结语

李庆海教授在继承前人学术思想的同时,融后世众医家之所长,并结合现代医学研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辨证用药经验,提出治疗胸痹(冠心病)采用益气化痰祛瘀的观点,并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不断印证、摸索,形成一套完善的理论及治疗方法,用之效如桴鼓,为大量的心血管患者解除了病痛。

猜你喜欢
胸痹气虚血瘀
自拟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胸痹合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探讨
话说血瘀证
炙甘草汤加制水蛭治疗胸痹心痛作用机制、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推拿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后气虚便秘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观舌头辨血瘀程度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胸痹便秘患者的中医辨证施膳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