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民歌歌唱家黄虹学习云南民歌有感

2019-01-10 00:34王郁芝云南省歌舞剧院
民族音乐 2019年3期
关键词:学唱韵味民歌

■王郁芝(云南省歌舞剧院)

黄虹老师是将云南民歌唱到全国以及国外的第一人。她一生致力于对云南民歌的演唱、收集、整理、改编。积累了一大批富有云南地方色彩和浓郁生活气息的演唱曲目,形成了她演唱云南民歌的独特艺术风格和演唱技巧——“滇风新韵”,柔中有刚、刚柔并济。著名音乐评论家李凌评论道:“她的声音嘹亮达远,对各个民歌的个性、风趣、韵味、特色非常讲究,她的《小河淌水》娇美妩媚,《放马山歌》狂野泼辣,《猜调》伶俐怪趣,《槐花几时开》深情俏皮”。真是多姿多彩,久唱不衰,流传至今。

■第一次听《赶马调》,我被歌声迷住了

那是1955年暑假,我和昆华女中同学前往“昆明市少年合唱团”练唱的路上,突然听到从留声机里传来清脆高扬的歌声:“砍柴莫砍(欧……斗……)葡萄藤嘛……”那奔放浓郁山野呼唱赶马的歌腔,那么悦耳、那么动听,从未听到过。瞬间我被歌声迷住了,不由自主驻足而停,侧耳细听。接下来那委婉悠长的“有志的男儿像长青树……”“聪明的姑娘样样会……(哥尼妹子亲)……”更是柔美抒情感人。后来才知道唱片里这么美妙的声音,是黄虹老师唱的。

1957年“反右”的背景下,虽然我中考成绩优良,却因“出身不好”未被录取,然而,有幸获得“昆明市民办一中”在云南机器厂半工半读学习和锻炼的机会,融入了轰轰烈烈的“大跃进”热潮中,劳动之余,顾不上吃中饭忙着去厂工会播音,每当播出到黄虹老师唱的歌《绣荷包》《耍山调》等歌曲,总是如痴如迷地聆听,轻声跟着学唱;机床边、高炉旁工人师傅们汗流夹背,容光焕发的苦干精神,激励着我为他们学唱一首黄虹老师的歌。1959年参加“云南省职工业余文艺会演后,我被选调进云南省歌舞团,终于拜见到开朗热情、大方聪慧的黄虹老师!

■教学演唱十分严谨,情真声美字清味浓

第一节课(1960年8月26日)很难忘

清晨,基本功训练。热情直率的黄老师,给刚调进歌舞团的我和刘太安、和润仙上课,一开口就说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着重强调来学习必须认真刻苦,契而不舍,她听每人唱一段民歌后指出:“想要唱好一首歌,三分嗓子七分气,要字斟句酌,对每个字、每个音、每个腔都得下功夫练习。首先要明白这支歌唱什么?情感是那样?咋个用气?我小的时候学唱歌,在呼吸上下了一番功夫,拿一块砖压在腹部上进行腹肌的呼吸锻炼,久而久之呼吸深了,能保持住了,学会了运用丹田之气来支持发声唱歌。如今,训练呼吸的方法很多,你们不必用压砖的方法练了,今天上课,先用‘闻花’‘喘气’来练习呼吸。”

气息练习一:“闻花、吹纸”(慢吸慢放)

身体站直自然放松,双手叉腰(检查呼吸时腰腹部的作用)。徐徐吸入气息,保持几秒钟,慢慢呼出发“丝”音吹动纸片均匀地微颤。体会呼吸的控制和保持。

气息练习二:“喘气、抽泣”(急呼急吸)

胸部放松而保满,频频地一吸一呼,注意力集中在吸上,呼出只是自然放下。体会用腹肌有弹性地练习呼吸。

从这两个练习中,学习丹田之气的应用,贵在坚持练,重在唱歌时学会运气行腔。“今天基训学习时间到,下面你们快去参加歌队的排练。以后教学采取“一对一”或“一对三”来进行。”

“唱这首歌时,有景、有人、有情、有事了吗?”这是黄虹老师教学中常提问的话,检查课前是否对歌曲做了准备,她听完我肤浅的回答后,对歌曲做分析:

例:《弥渡山歌》(滇西民歌)

景——弥渡郁郁葱葱的山箐,当优美的前奏音乐起,你必须立即投入意景,看到青青的高山,湾湾的小河,红红的山茶,飞舞的蜜蜂……

人——朴实勤劳的阿哥阿妹,隔河隔坡对情歌:“山对山来岩对岩,蜜蜂采花顺山来……”

情——巧妙生动的比喻:“蜜蜂本为采花死,梁山伯为祝英台”。表达相互纯真的爱慕之情。

事——真挚地倾诉“小河隔着过不来,哥抬石头妹兜土,花桥搭起走过来。”深情敦实的愿望。

演唱要求:声音要明亮集中打在上牙床后面,引句“咦……啦……”用保满的气息,托起明朗悠长的高音渐强(从这边山坡甩到那边山坡)再拖着柔和的渐弱绕回来,主段吐字要清楚,深情讲述。结尾句的拖腔“哎……”气息要保持好,给人回味无穷。

“腔要随字走,方言味更浓”

例:《绣荷包》(弥渡花灯调)

演唱要求:民歌的韵味与当地的语言是紧密相连的,一定要学习掌握好云南方言的特点。《绣荷包》中的“荷”“哥”“个”“给”“街”等字,如果唱成普通话,韵味不对了。一定要用云南方言(昆明话)来唱。注意每个字语的自然走向,字领腔行。

又比如“绣”字,假如不按字音的走向,不加倚音就会被唱成“羞”音,意思就完全变了。由于要求字正而加上倚音唱韵味更浓了,更柔美动听了。

“会唱歌嘛唱翻腔,不会唱嘛唱平板”

例:《耍山调》(昆明民歌)

这是一首乡土气息浓厚,说和唱交叠,数板排句相间,活泼风趣的民歌,在姑娘们开朗嬉戏耍山中,歌唱了昆明的美景,风士人情。

演唱要求:开始的呼唤性音调“姐姐哟……”要唱得亲切甜美,接下来一串串妙趣横生的垛垛腔(数板、夹白)要口齿流利脱口而出,跟唱一样具有音乐性,如“太 好 耍 勒”用气息支持高位置的说唱,以银铃般的声音,抑、扬、顿、挫的“翻腔”(起伏)感染听众。

■“学要一大片,用时一条线”

黄虹老师早已享誉海内外,然而她向民族民间学习,深入生活,继承传统,努力创新的脚步从未停过。

她率领我们深入到景东、景谷采风学习,一边劳动还一边哼唱新歌给老乡听,征求意见:“给听得懂?”老乡们你一句我一句的回答:“听得懂”“你家唱的歌都是我们爱听的”。

她苦口婆心对我们说:下来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要注意观察人们的情感语言,个性特征,所唱的歌中逐渐就会富于生活情趣。比如我跟随马帮赶路后,再唱《放马山歌》就另有新的体会“咦——哦”“哟——哦”四个赶马吆喝声,情景就不一样;对于身边的马—轻声吆喝;跑远掉的马—高声吆喝;调皮的大马—嬉戏吆喝;胆怯的小马—柔和的吆喝。她又唱又比划,真是生动,独具艺术风范。

她博众家之彩,带着我向著名滇剧表演艺术家碧金玉及李少兰老师学唱《山伯访友》《莺莺饯别》选段;向著名花灯老艺人李永年学唱《七妹与蛇郎》《看姑娘》《小妹爱戴花》,认真学习戏曲的吐字韵味,琢磨对戏剧性人物性格的刻画。以上唱段已收入她的演唱曲目之中。(我也学习演唱了花灯调《姑娘载秧》)。

她学习十分广泛,早年声乐上受启于著名音乐家董源、万昌文、赵沨等老前辈。1963年,中央乐团独唱独奏演出队到昆明巡演,黄老师为扩大我学习的视野,亲自带着我,找到男高音歌唱家卢德武给我上课,并安排我和师姐罗炳媛随乐团到楚雄、下关继续观摩和学习。黄老师在她编著的《黄虹的歌》一书中谈道:“不管是呼吸方法,还是练声方法,都是可以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拿过来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自己的民族音乐。”

“生活教我唱民歌,我唱民歌为人民”这是黄虹老师激励自己的话,她的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获得广大群众的欢迎喜爱,在下乡演出中,曾创下一次演唱12首歌还下不了台的盛况。她把一片深情倾注于云南民歌之中,唱出了云南人心中的歌。

1999年8月9日,她与世长辞。从各地发来了很多唁电和送来花圈,我和普秀花、曹新华、鲁茸定主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细心地布置追悼会场,第二天由云南省文化厅领导主持追悼会,我们接待前来参加吊唁的各届人士近1000多人,为人民心中的歌唱家黄虹老师送行。

黄虹老师,歌声永存!民

猜你喜欢
学唱韵味民歌
大煮干丝,丝丝缕缕韵味长
二十八,把面发
新闻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探究高效“律动”,让孩子们快乐学唱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秋之韵味
穿花衣 唱民歌
秋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