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生活化写作教学研究

2019-01-11 13:36沈国全葛琪琪倪春凤
上海课程教学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书面语作文题生活化

◎ 沈国全 葛琪琪 倪春凤

我们从词频的角度对近五年(2014年至2018年)上海及全国各地(全国一、二、三卷,北京卷,天津卷,江苏卷,浙江卷,山东卷)高考语文作文题进行的统计,发现高考语文作文题“材料”中的高频词是“生活”,这对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有着强烈的反拨作用,提醒我们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不应该只成为单纯的应试课堂教学,而要从高考作文“变”与“不变”中去观察作文考查的知识能力、语文素养等,从而为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指明方向,并探索出相应的策略。结合高考作文观察心得与课堂教学经验,我们认为,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要采用生活化教学要求,重视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才能真正做到以不变应万变来提高写作教学的效果。

一、生活化写作教学的理论依据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会活泼地流个不歇。”思想、观点、情感等构成文章的一切材料,而它们来自生活,积淀于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写作便是学生通过自己手中的笔再现和反思生活的过程。

(一)生活化及生活化写作教学

(二)生活化写作教学的理论依据

生活化写作教学的理论依据主要来源于杜威先生“教育即生活”的教育思想,以及叶圣陶先生关于语文教育与生活关系的论述。

1. “教育即生活”与“生活即教育”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201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走向终身学习——每个儿童应该学什么》一文,便把教育的目标定为“人本性目标”。培养“人”自然就离不开“人”的“生活”,从杜威“教育即生活”的思想,到陶行知“生活即教育”[1]的主张,都强调了生活对教育的重要性。

2. 语文教育与生活不可分离

叶圣陶认为语文教育是生活所需的,学语文是为了更好地生活。[2]人生活在世界之中,也生活在语言之中,生活离不开语言文字的运用,语言和生活是相融而不可分离的,语文课程作为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与生活的关系更是十分密切,语文教学无法脱离实际生活而独立存在。

3. 写作教学是对生活的回归

张志公先生说,“这个语文,就是语言的意思,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在口头之谓语,在书面则谓之文,合起来成语文。”[3]作为母语教学,语文教学的本务是教学生学好汉语言的运用艺术,并使学生形成自觉和习惯,拥有终身受益的口头语和书面语表达的能力和素养。语言的运用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生活中人际互动和信息传递的需求,同时,语言的运用还可以帮助人达成对生活世界的认知,储存认知的成果,并发展人的认知能力。[4]可以说,语言构成了人们的生活世界,人们以语言的运用去认识和把握世界,并完成自己的生命成长和认知提升。

写作可以看作是书面语言交流和信息传递的活动,写作教学即是对学生运用书面语之能力的培养。由于媒介差异,书面语与口语表达的主要不同在于,书面语的用词范围更加广泛,用句结构更加复杂,在尽量排空废话的基础上讲究篇章结构、连贯照应等。也就是说,写作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更高。写作还要求学生通过对自身的生活所见、所闻、所做和所想,进行回忆、预期、组合、分解、投射等复杂处理,使个体生活经验和思考以书面语的形式重新呈现出来,是学生个体生活经验的秩序化和理性化的活动,学生在写作的同时也重新构建了他对生活世界的认知。总而言之,写作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并且可以构建生活。这种回归不仅培养了学生书面语建构能力,而且帮助学生理解生活世界,构建其情感与精神、人格与灵魂。

二、实施生活化写作教学的原因分析

(一)高考语文作文题重视生活化写作

近五年上海及全国各地高考语文作文题的“材料”中的高频词是“生活”一词和“你、人、我们、自己”等指人的名词、代词。2014年至2018年上海及全国各地(全国一卷、二卷、三卷,北京卷,天津卷,江苏卷,浙江卷,山东卷)高考作文题中的高频词统计结果如下:“你”出现次数为50次,“人”出现次数为24次,“生活、我们”出现的次数为16次,“自己”出现的次数为15次。 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近五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题在内容上更加贴近学生当下的生活,引导学生在写作中结合自己当下的生活体验和阅历去思考“生活”中与“我”息息相关的种种问题。可以说,对这个时代、这个社会中与“我”息息相关的“生活”现象的思考,成为了近五年作文题“材料”的主要内容指向,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让考生都能有话可说,从而有利于实现对考生的理性思维和理性表达能力的考察,有利于加强对考生的实际写作能力的有效测量。

1)符合喘证诊断标准,目前处于稳定期;2)年龄在30~80岁之间,性别不限;3)患者知情同意,可按研究要求坚持检查和治疗及随访。

(二)当前写作教学与生活的双重断型

叶圣陶认为,学生作文应立诚,手之所写即心之所思。“立诚”之关键在于写作是否贴近学生自己的生活。[5]而从当前学生容易怕写作文,且写出的文章往往流于空泛甚至虚伪的情况来看,我们的写作教学出现了与学生实际动态生活相脱离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共时和历时两个层面上写作教学与生活的双重断裂。

从共时层面上看,我们虽然有贴近学生生活进行写作教学的意识,但我们教学中描述和推崇的生活往往是理想化的生活,这难免会因为追求完美生活而忽略了学生的真实生活体验,造成了写作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的断裂。这乌托邦式的生活描述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遮蔽了学生认识真实世界的双眼,致使学生像傀儡一样进行假大空式写作,探讨具体社会现象时将自己置身事外,想到的论据也多是与自己生活实际关系较远的名人事迹,说理显得苍白无力,忽视自己在生活和写作中的主体地位,文章缺乏必要的温度、情怀和人情味。例如,我们在写作课上与学生讨论“道德理想与残酷现实”这一话题时,学生一方面能够按照书本知识讲出一套套的大道理,来谈坚持道德理想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又表示那些说法只适用于写作文,他们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尽信之践之的。当然,这些断裂与我们当下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教育的疏离不无关系,与时下错综复杂的时代问题也关系密切,这里我们暂不作进一步探讨。

从历时层面上看,语文写作教学尚未形成成熟的、适应学生不同成长阶段生活实际需要的内容序列,这导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不同发展阶段学生对生活世界的差异性要求,这样的写作教学难免会造成教学内容与学生动态的生活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断裂。写作教学与动态生活的这种断裂,往往会导致我们的教学效率低下,甚至会消磨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热情,影响学生写作能力的健康有序成长。

三、对生活化写作教学策略的思考

基于高考作文题对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引导功能,以及写作教学与生活发生的共时和历时双重断裂问题,我们有必要展开更为实际的动态性的生活化写作教学,具体的教学策略思考如下。

(一)创设真实的生活化写作情境,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观察态度

斯宾塞认为,“无论何人,当他为某种特殊知识争论价值时,他必须指出这种知识对于他的人生生活有什么用处”[6]。在写作教学中强调对理想完美生活的追求并无可厚非,但一味地追求完美而忽视的学生实际的生活体验,难免会阻隔学生的深思考和真写作。因此,在具体写作教学内容的确定上,我们要有意识地掀开理想化完美生活追求对师生的遮蔽,依据现实生活实际创设具体而真实的生活化写作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写作,调动学生写作的主动性和实践性。从2016年的“评价他人生活”、2017年的“预测”,到2018年的“被需要”,这些上海高考作文题因其对当下真实生活现象的概括即受到师生们的普遍欢迎。同时,我们在日常的写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变空泛描述理想生活为具体思考一些现实生活的原点性问题。高考作文本质上是考“人”的作文,总会涉及“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包括当下社会热点问题及时代问题)、人与自然”等诸多与“人”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我们有必要有计划性地引导学生,从这些“人”在生活中必须要面对的大的话题入手,去展开思考和积累资料。

(二)遵循学生的身心规律,培养个性化的写作意识

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其认知水平一样,有一个从低到高、由浅入深、从具象到抽象的发展过程,并且根据其不同的生活实际在其不同的成长阶段呈现为不同的特点,也随之有具体的、实际的、动态的学习需求。因此我们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贴近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发挥教学过程的生长性,针对学生在动态生活中的具体学情,不断努力寻求写作教学和学生现实生活同步发展的契合点,探索出符合其不同成长阶段生命节奏的最佳写作触发点,进而形成良性有序的写作教学序列。

(三)树立生活化写作教学思想,培养学生理性思维能力

我们在写作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书面语表达能力的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写作的生命建构功能。立足于“人”的动态生活现实,让学生作为一个自主自觉、理性高贵的灵魂站立起来。我们在写作课上与学生讨论“在意与太在意他人看法”的话题时,学生认为生活中自己大多数情况下都难免会在意他人看法,所以没必要细化思考“他人看法”具体是什么情况。这说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常是习惯于以感性判断为主导,对生活尚欠缺细致理性的思考。所以我们有必要通过写作教学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复杂现象进行理性而多层面的分析,进而以书面语言的形式将这思考和分析落实并记录下来,从而以教育理性引导生活世界的改良和发展,提升学生生活世界的品味和质量。使既是教育主体又是生活主体的学生,在教育理性的引导下,不断实现自身的超越,使原本庞杂琐碎的日常生活增添理趣、情趣和文化底蕴,形成一个教育和生活相互作用、彼此契合而又不断超越的良性循环。

总之,高中语文生活化写作是当今语文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顺应新课改理念的体现,教师引导学生在写作教学中融入一些生活元素,以生活化教学来培养学生求真务实观察能力、个性化写作能力、理性思维能力,才能更好地还原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让写作教学回归生活化,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写作的乐趣,自信地走向高考。

猜你喜欢
书面语作文题生活化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2022年全国新高考Ⅱ卷作文题解析及佳作展示
可为与有为——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题评析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口语和书面语转换”备考指导
关于初中学生书面语感的思考与提升策略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本部两刊刊登的部分作文题与2016年中考作文题相同或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