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教育”下生本课堂的探究
——记望湖路小学“问学课堂”

2019-01-11 14:29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望湖路小学伊建军
小学时代 2019年26期
关键词:问学建构交流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望湖路小学 伊建军

草长莺飞,拂堤杨柳。望湖路小学全体教师在刘文校长的带领下,沉醉在教育改革的春烟里,行走在“向未来”生本教育的大路上,继续探索“融教育”理念下,且问且学的“问学课堂”。总校四年组全体班主任教师,积极参与到教育改革的第一线,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研磨教材,探索“问学课堂”的教学新方法。

一、“融”贯东西

四年一班班主任尹洪雨老师,上了数学好玩中《密铺》一课。这节课上,尹老师不仅采用了且问且学的问学课堂模式,还把“中芬教育”中数学与实践的理念融入到教学中,融贯东西方教育理念及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用眼睛看了就了解了;直观演示法,动手做了就理解了;活动探究法,反复验证就领悟了。这些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整个课堂都按照“猜想———验证———结论———欣赏”的自主探究的主线层层深入开展教学活动,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质疑问难、合作交流过程中理解密铺的含义,并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等方式解决了图形密铺的特点等问题。尹老师既重视了教学知识的建构,又重视了“问学课堂”结构的建构,充分体现了学生从问题猜想、活动验证、结论欣赏的意义建构了学习过程,注意为学生提供尝试活动、展示自我的舞台,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体验到了探究成功的喜悦。同时,学生还体会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能够运用于生活;感受到了数学带给人们的美感,认识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融”贯东西,整个课堂融入了“自然、自信、自由、自主”的芬兰教育特色,为“问学课堂”融入了世界的元素。

二、思成于“融”

四年二班班主任刘红老师,上的是数学好玩中《优化》一课。刘老师通过“沏茶”和“烙饼”的生活实例,让学生通过操作学具、模拟过程,参与了知识的生成过程,使学生在问题中探索、在活动中感知、在交流中升华。学生在且问且学的“问学课堂”教学模式中,初步体会了运筹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经历从优化的角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刘老师注意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认知冲突,促进探究向更深层次推进。如在“怎样烙3张饼用时最短?”的教学环节中,刘老师能及时抓住课题生成的亮点,因势利导,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大胆猜测、努力探索,进一步提出问题,小组合作研究,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感悟合理、快捷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会了探究的乐趣,感受了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形成了应用意识和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初步体会了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策略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思成于“融”,“融教育”理念下的“问学课堂”,是学生爱思、善思、乐思的生本课堂。

三、其乐融融

四年三班班主任孙艳菊老师,上了数学《字母表示数》一课。整堂课上,孙老师充分建构“问学课堂”的教学模式,克服了教学内容的抽象、难以理解的特点,教学设计严谨,立足于学生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引导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符号化的过程。从问题的无穷多,到算式的写不完,从而产生探究的欲望,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充分地经历猜测中提问、探索中发展、交流中生成、应用中升华,即重视了知识本身的建构,又重视了课堂构造的建构,引导学生思考,鼓励生生交流、师生互动,在且问且学中归纳总结,逐步理解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孙老师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孙老师利用学生熟知的生活经验,引领学生探索新知,使数学学习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与创造、运用新知的同时,还渗透了函数、辩证等的数学思想。

学生在“问学课堂”中,不仅收获了知识与技能,还收获了数学的思维与方法。其乐融融中,润物无声而花开课堂。

四、融会贯通

四年四班班主任黄燕红老师,上了一节三角形与四边形的《整理与复习》的数学复习课。课上黄老师引领学生整理复习了第二单元知识点,以学生为主体,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解惑答疑,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思考,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通过整理与复习,不仅对几何图形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而且也在实际的生活中巩固了空间观念。在整理与复习的整个过程中,黄老师引领学生实践探索,小组交流汇报,学生能够从实践中感悟规律,培养了学生勤于思考、积极探索的精神。

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再创造,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亲自参与活泼生动的数学活动的过程。且问且学,合作探究,动手实践是数学“问学课堂”的主要模式,教师为学生建构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引领学生在且问且学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维与方法,从而获得数学的活动经验,加深知识认知的同时,保持探索学习的极大热情。

数学的“问学课堂”,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养成探究习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是学生创造的起点,也是我校教育改革行走在“向未来”的起点。

五、情景交融

四年五班班主任伊建军老师,上的是语文课《大使馆妈妈》的第二课时。伊老师根据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能力的预习和收集资料的特点,精心设计了有针对性的《问学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且问且学,讨论交流。伊建军老师有着“不惊动文本的美”的教学风格,注意引领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让学生熟练读、理解读、角色读、演绎读,尽量完整地呈现文本的魅力。在升华主题时,伊老师引用了2016年新西兰发生7.5级地震等的真实报道,让学生懂得身在国外,一本中国护照就是我们最强大的护身符。中国护照的分量,不仅能带你去越来越多的国家,更能在生命受到威胁的紧急关头带你回家!有一种速度,叫中国救援!有一种感动,叫祖国带我回家!体会到祖国对我们的爱,祖国的可亲、可敬,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愿为祖国做贡献的壮志豪情。

新课程标准下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语文学科,更应该是有温度的教学。在情景交融中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如一粒种子播撒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田。

经过一年多“问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课上教师们激趣引领,学生们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质疑,梳理形成班级重点解决的问题,小组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积极参与讨论研学汇报,探究疑难,互动释疑,在练习操作中,内化体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评价反馈中,总结升华,水到渠成学习知识,提升能力。

望湖小学“融教育”理念下的“问学课堂”,是真正的生本课堂。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自由、快乐、轻松地学习;在寻找、发现、体验中得到乐趣。学生不经意间学会学习,享受学习,收获学习。

春日融融,问学声声。“向未来”融教育理念下的“问学课堂”,生机盎然,春暖花开……

猜你喜欢
问学建构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问学模式在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建构游戏玩不够
让学生在课堂自然生长
从“问学”走向“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