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陶行知理论,培养儒雅学生
——浅谈陶行知理论在语文课堂中的有效渗透

2019-01-11 14:29江苏省南通市永兴小学
小学时代 2019年26期
关键词:陶行知中学语文生活

江苏省南通市永兴小学 袁 烨

伟大的教育先行者陶行知曾说:“生活即教育。”他的生活教育思想深深地影响了一代代的教育者。生活就是教育,社会就是学校,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具体内容。语文教育作为培育学生良好的精神品质的学科,承载着艰巨的使命,阳光儒雅、知礼守信的少年是我们国家的希望,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品质养成。在语文教学中,生活化的教学更能使学生感受到自己作为社会一分子的责任意识,也能够在生活中提升自我的文学素养。以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为依托,在课堂中倡导生活化的教学,使学生亲近语文,走进生活,这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

一、从文本到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

文学作品的创作来源于生活本身,生活处处有语文,在生活中学语文才是语文学习的正确打开方式,文本内容是有限的,而生活却是多姿多彩的。语文教师,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地为学生消除语文学习的恐惧心理,帮助他们建立起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在课堂中找寻生活的影子,使语文变得亲切又有温度。当前的语文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很少去联系生活实际,单纯地为了教而教,这样的教学形式不能使语文的学科特质充分地发挥出来,忽视了它的实用性,只有将其运用到生活中去,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芬芳。例如在《走月亮》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中去学习语文,其实月光几乎是我们每天都要见到的,但是,我们仿佛却从未认真地观察过它。作家往往具有敏锐的视角,他们将月光描写得更为真切,更为含情。上课伊始,教师可以运用生活化的导入:“同学们,我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每个有月光的晚上,你都在做什么?你有没有在生活中认真地去观察过月亮?”学生没有吭声,可能他们真的从未走进过这样的世界,在学生自主阅读后,有的同学就有了自己的想法:“老师,我以前也在这样的晚上与我的家人们散步,可是我关注的从来不是景色,以后我真的要好好观察,也写出这样的文章。”学生的语文学习终于回归了生活中。

从文本到生活,只是一步之遥,而隔着的却是如山的教育思想,教师只有突破这片围墙,才能帮助学生看到语文的曙光,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快乐,感悟到生活的多姿多彩。

二、从学校到社会,在实践中学语文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而社会却是一个无比广大的课堂,在这其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生百态,感受人情冷暖,懂得是非曲直,明白礼义廉耻。教育,说到底就是人的教育,以人为本,以培养人的道德品行为本,这才是教育的目标和方向。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融入社会这个学堂,用社会百态去教育学生,感染学生,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具体的课堂实施策略中,教师要建立起文本内容与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无论在课堂中,还是在社会实践中都可以获得更深刻的感悟,懂得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例如在《爬山虎的脚》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去进行社会实践。“同学们,我们都见过爬山虎,它是一种软软的藤,它可以没有凭借地爬向自己喜欢的任何地方,今天,老师带你们到校园中去观察一下它,好不好?”学生高兴极了,从未有过的体验,学生非常开心。在师生的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不用那么费心地讲解:“绿色的世界总是这么吸引人,给人一种赏心悦目之感,对不对?”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对!”“可是如果有人要破坏这些绿色,我们该怎么去制止他呢?我们是耐心地说服他,还是强行拉走他?”孩子们都开始了讨论,最终教师引导学生去爱护自然,保护自然。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精神。“大家看,叶圣陶爷爷这么细心地观察了爬山虎,你能不能也观察一种其他的植物,按照自己的思路来写一写呢?”学生在校园中找寻写作对象,既开心又有了很多的收获。

关注每个学生的精神成长,使其获得思想品质的发展,做一个儒雅的小学生,这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的期待。教师要尊重每个学段的学生的心理特质,以教育的全局性眼光来看待日常教学,做到分层有效的教学。

三、从被动到主动,在解放中学语文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中有一个词值得我们教育者去深思,那就是“解放”。这个词是面对学生提出来的,六个解放的内容中服务主体是学生,其中包括解放学生的双手、嘴巴、眼睛、头脑、空间和时间。这说起来很容易,而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却很难。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具有依赖性,他们几乎全部依赖教师,被动学习的学生占据了大多数,而主动性的学习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这样的教育才有意义。例如在《搭石》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采取合作探究的教学形式,解放学生的思想,让学生去感受文章的内涵,感受爱,感受温度。这篇文章中主要写了家乡的风景,有了搭石才能渡过小溪,人情美流露得淋漓尽致。在这篇文章的学习中,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良好的精神品质,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同学们,来自主阅读文章,然后告诉我哪些地方让你有了内心的触动。”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后,教师可以与他们一起积极讨论,感受家乡的风土人情,感受美好的、淳朴的乡土情。“当我们周围的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去做呢?在你的人生经历中有没有自己觉得帮助别人而特别自豪的情景呢?”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就会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

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要紧紧依托陶行知教育思想中的“解放”,让每个学生都能自由表达自己的主张,动手去书写自己的人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面对更多的人生挑战。

四、从师生到朋友,在和谐中学语文

师生关系的构建是语文课堂学习的主要内容。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就会变得更加谦和,和谐的环境是语文学习的关键。陶行知教育理论中有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学、做合一,而教、学、做合一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紧密配合,只有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才能将自己的智慧传达给学生。当前的小学教学中,的确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有的教师面对调皮的孩子的时候,没有耐心,一味地指责和批评学生,这就会使学生渐渐失去对教师的亲近感,而逐渐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更谈不上教、学、做合一了。例如在《草原》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与学生交谈:“同学们,今天,我来给大家看一些我自己的照片,你们有没有兴趣?”学生都很激动,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自己去草原旅游的图片,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的人生中会遇到无数的风景,你们要珍惜每个与风景接触的时间,这篇文章中就写了自己去草原的情景,写了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写了很多,我们来自主阅读吧!”学生自主阅读后,教师可以与他们积极地讨论:(1)作者写了草原的哪些美景?(2)作者按什么顺序写的?师生和谐地交流讨论,让学生在文本学习之外,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之美,做一个热爱生活的阳光少年。

面对充满着好奇心的孩子,教师应该放开他们的思维,与学生在课堂上亲密互动,在课下交心地交流,这样学生才能对自己的教师产生爱意,才能紧跟教师的思路学好语文。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用陶行知先生的理论去指导自己的日常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活、社会实践和课堂中全方位地快乐地学语文,而教师要积极引导自己的学生,为学生打造一个更为宽松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走向社会生活中去找寻语文的身影,从而爱上语文,在语文学习中升华自己的思想情感,做一个儒雅、阳光的学生。

猜你喜欢
陶行知中学语文生活
陶行知研究四十年,桂子山成果丰硕
迈进中学语文习作教学的真境地
加强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思考
中学语文“自助式”家庭作业的设计
中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
陶行知教育名录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陶行知的另类教育法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