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2019-01-11 14:29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第六小学苏吉池
小学时代 2019年26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核心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第六小学 苏吉池

现如今,在小学阶段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部分之一,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而对于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来说,更是责无旁贷,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那么,我们该如何将其转变为学科核心素养呢?笔者认为,对于小学生来说,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还是要依靠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过程。具体来说,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一些特色教学活动,最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下面,笔者就针对这方面内容作一个简要分析。

一、核心素养的相关概念

在本文当中,主要研究的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所以要想针对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进行研究,就必须了解核心素养的相关概念,明确核心素养具体指的是什么内容。首先,在这里要明确一点,核心素养和综合素养是有差别的,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能够适应时代的要求,还能够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1.组织丰富的实践活动

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实践活动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实践活动就是根据学生目前已有的一些社会经验,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的主题活动,通过这种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道德模范,发现身边道德素养非常高的人,然后以这些道德模范为榜样,激励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风范,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这种寻找道德模范的活动开展起来就非常有意义;其次,教师可以在班级内举办家庭道德观的相关活动,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尊敬父母、孝敬父母,在课后时间多帮父母做家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家里有兄弟姐妹的还要团结互助,关爱他们,并且学会互相分享;最后,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社会活动,比如说走进敬老院、体验农活或者关爱残疾人等,带领学生真正地走进社会,在这项活动中养成一个助人为乐的好习惯,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2.构建生活课堂,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心智发育还不成熟,在判断力上还有很大的缺失,学习到的知识只是用来应付考试,不能真正理解,并应用到生活当中,失去了教育的意义,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发展以及综合素养的提升。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有针对性的策略,对学生的思想以及行为等进行一定的引导和约束,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以及道德修养,从而使得学生拥有更强的核心素养。在日常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营造一种生活的氛围,营造一种真实的社会场景,让学生能够真正体会这种现实生活,还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一定的了解,投入更多的精力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引导学生将多个学科进行融合,相互渗透,掌握道德以及法治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直面社会问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现如今,在信息化的时代里,学生获取信息的方法多种多样,他们可以通过很多种渠道获得时事新闻或者其他信息。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不同的学生价值观也有所差别,几乎没有什么社会经验,所以针对不同版本的信息的反应也不同,很容易导致他们向着错误的方向发展,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导致学生的道德修养受到很大的影响,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目标就是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所以,为了避免学生接触到过多的不健康或者歪曲事实的不良新闻,教师可以将社会当中的一些动态以及热点进行筛选,分享给学生,通过新闻热点代入课堂,引起学生的思考,正确认识社会,正确分析事件的对与错,踊跃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能够充分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4.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素养和其他的学科不一样,因为道德与法治更加贴近生活,时时刻刻能在生活中接触到,所以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更需要贴近生活,更加现实。对于教师来说,想要实现教育的有效性,必须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是要明确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所在,是课堂教学能够有序进行的重要保证,而且一个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对于明确学生的学习方向,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来说至关重要。其次,要正确引导学生,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开展一些有效的讨论和研究,不断进行自我反思,纠正错误的想法。另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从而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提升。

5.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当中,通常都是教师讲,学生被动地听,被动学习。课本上需要学生背诵的内容比较多,使得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甚至是产生了厌倦的心理,最后就会使得学生的学习越来越困难,只能死记硬背,既浪费时间又收效甚微。学生长期处于一种无序的学习状态下,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是十分困难的,这样的情况下就更不必说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长此以往,不仅使得教学质量大大降低,还会让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幅降低,形成恶性循环,效果越来越差,对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非常不利。所以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思想,创新教学模式,最大程度上把课堂交给学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让他们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来,最大程度上还原学生在课堂当中的主体地位。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概念式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法,引入生活实例,这样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又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以及求知欲。另外,对于小学生来说,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最主要的是让学生能够拥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引导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真、善、美,引导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三观。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发言机会,给学生一个事例,让学生针对这一事例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再对学生的想法进行评价,及时纠正错误的想法,这样既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又加深了学生的记忆。比如,教师可以组织一场关于“生活当中的法治”为主题的辩论,这种辩论的形式可以拉近学生与课本的距离,更好地理解文本,深刻认识法律,了解法律,明白日常生活与法治之间的关系。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学习效果,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6.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道德与法治的学习目的就是能够让学生把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以及独立判断的能力,通过一些不起眼的小事情悟出大道理。所以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多多观察身边的一些小事,并且能够根据自己的想法加以评价和判断,在课堂当中分享给班里的同学,一起讨论,交流各自的看法,最后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评价,加深学生的印象,对这件事情有更全面的认识。举一个比较常见的例子,“碰瓷”在生活中经常出现,并且引起了社会的热议,因为在大家的印象当中,“碰瓷”是一个没有道德底线的行为,是极其恶劣的行为,所以可以以这一事件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这个观点是很开放的,包括对这一行为的认识或者解决办法等,然后等讨论结束以后,教师再结合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进行解释说明,对学生的讨论结果给予一定的评价,让学生有一个更好的认识,形成一个正确的世界观,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

7.引导学生建立自学体系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仅靠这点时间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只能通过教学给学生指明一个正确的方向,但是具体问题还要具体分析。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教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学。由于小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有限,自学主要针对一些文学作品或者真实案例来进行,比如《社会与法》节目,其中很多案例都是比较典型的,不管是从道德角度还是法律方面都值得思考,学生在正确的方向引导下进行自学,在真实的社会实践中自我摸索。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肯定会产生有很多疑问,教师可以针对一些比较普遍的问题加以教导。这种方法对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来说是非常有效的。

总而言之,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提升一直都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已经受到越来越多教师和家长的重视,所以教师一直在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旨在得到一种最为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在学校当中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