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教学应用策略

2019-01-11 15:11江苏省沭阳县扎下中心小学张琼
小学时代 2019年34期
关键词:美育数学知识数学

江苏省沭阳县扎下中心小学 张琼

美育教学是指培养学生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旨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造性能力。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是学生全面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能力培养部分。而数学知识的教学相对枯燥单一,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探索能力,基础数学知识掌握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美育教学,将美育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当中,促进学龄段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让学生在美育教学环境下更好地接受数学知识,理解并运用,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中蕴含的美育元素。这有利于改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数学教学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学生学习体验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对象,教师需要创造活跃的课堂环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接受美育教学,这样才能使数学知识的教学更加顺利,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问题,在问题中发现数学美,在问题中掌握数学知识。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重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这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合理运用美育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这节课时,我会提前备好画有一些对称图案和不对称性图案的纸,在上课前我会和学生一起做一个游戏,我会告诉学生:“同学们,老师手里有很多张画有不同图案的纸,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请几位同学上台比比看,谁能在最快的时间内找出这些图案是否是轴对称图形。”相比较直接的上课方式,利用游戏能够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我的指导下,会带着好奇和跃跃欲试的心态上台做游戏,台下的学生在观看时也会想上台参与。这样一来,学生在游戏中增强了学习体验。在学生体验完游戏后,我便引入课堂知识教学,“同学们,你们看这张图形,你们觉得这个图案怎么折可以让它完全重叠呢?”,学生通过开始的游戏,对轴对称图形有一定的了解,动手操作时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学生很快就能折叠图案,将其变成完全重叠的部分,这时我会引导学生展开图纸,看看折痕两侧的图案特点,进行深入讲解,让学生更进一步地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上述案例中,教师通过游戏和学生亲自动手折叠的教学,让学生亲自探索知识,融入美育的数学教学比相对传统的直接进行知识灌输更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多多观察生活,看看生活中的轴对称体现在何处,不仅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更能启发学生去体验和感受生活中数学之美。

二、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创造审美教学环境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课堂教学开始应用多媒体。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为学生展示更加丰富的教学世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教师对教学环境的创设,方便教师进行知识讲授和总结。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创造审美教学环境,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让学生在数学知识中感受美的元素。例如,在进行《位置与方向》教学时,我会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个多维度的环境位置,学生会看到一个人物,人物四周是不同方向的路,不同的路通向不一样的目的地。我会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来帮帮这个小人,他应该怎么走才能达到超市呢?”很快有学生就会说“一直往上走就是超市”。我就会继续问:“那这个‘上’是什么方向呢?”这时我会把鼠标移到屏幕左上角。学生会注意到有一个方向指针,就会明白并补充道:“一直往北走,上面是北边。”通过我的指导,学生会根据方向指针判断小人往哪走是什么方向,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有了一定的了解。当学生学会用方位描述路线之后,我会将小人放置在某一个目的地,让学生来描述小人四周的情况。有学生就会说:“他现在在超市,东面是商场,东南面是菜市场,北面是学校,西面是医院。”学生描述过程中会不断巩固所学习到的方位词,加深对地理方位的掌握能力。同时,我还会不断更换小人的位置,让学生快速应对,锻炼学生的思维反应能力。

上述案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一个模拟生活的游戏画面,为学生创造一个审美教学的环境,让学生在看多媒体时,充分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方位描述和路线描述。学生通过多媒体的多维度教学,加深对方向的感知度,了解数学知识中呈现出来的趣味和美的元素。

三、加强学生审美体验,激发学生个性创造

小学教育应当重视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因此,美育教学渗透到小学教学中对提高小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力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年龄段,教师很难直接为学生解释抽象性偏强的知识,若生硬进行知识学习,会让学生出现抵触心理。教师可以让教学充满熟悉感,将学生日常熟悉的事物带入到课堂,加强学生审美体验,让学生不抗拒数学学习。例如,在学习《圆》这个单元时,考虑到圆的性质较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较为复杂,所以我在进行新知识教学前,会收集一些关于圆的有趣故事,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我会和学生分享我国著名数学家刘徽的有趣事迹和主要成就,让学生对数学历史和我国数学发展史有一定的了解,促进学生对数学更深层次的认识。学生通过数学故事,了解到数学家研究圆的性质的过程,体验到探索研究的乐趣,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数学审美体验。我认为小学数学教学不仅仅只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品德,通过数学知识和数学审美的结合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个性创造。同时,还能够让学生改变数学难以学习的思想,并主动接受数学学习,培养迎难而上、积极解决难题的数学精神,锻炼自身的综合数学能力。

上述案例中,教师在正式授课前引入相关的数学历史,通过与学生分享数学知识背后的故事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进而带动学生从故事转换到知识学习上,有效完成课堂教学。加强审美体验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进而促进学生的数学能力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美育理念教学,让学生初步感知到数学世界的美,了解数学元素的美,让学生改变以往的认知,不再认为数学知识是生涩枯燥的。通过数学审美能力的提高,学生会去接受数学学习,主动去探索数学世界,这样有利于学生有效地掌握数学知识,为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数学学习夯实基础。此外,结合美育的数学教学,能够营造生动活泼、开放有趣的课堂学习环境,创建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教师也能因此挖掘出形式多样的数学教学课堂形式,进而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猜你喜欢
美育数学知识数学
论公民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美育教师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