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有效策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2019-01-11 17:01成都天府新区太平小学罗世发魏兴福
数学大世界 2019年26期
关键词:本班加减法长方体

成都天府新区太平小学 罗世发 魏兴福

数学教学过程整体上可以分为课堂导入、课堂教学、课堂练习三部分,由此,教师必须加大对这三个环节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投入,提高各个部分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从而促使数学教学的整体提高。这就需要教师针对本班学生的特点,从教学实际出发,准确合理地选择数学知识传授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有效导入

有效的课堂导入可以起到先入为主、先声夺人的教学效果,它就像是桥梁,把新旧知识有机联系起来,更像是磁铁,深深地吸引着学生。有效的课堂导入会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好的课堂导入也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做好铺垫,当看到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时教师就有一种成就感,营造一种热情洋溢的课堂氛围。

如教学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分数加减法》中的《折纸》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实际生活意义,掌握不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教学时,教师运用各种条件和平台来为学生创设他们身边熟悉的生活情境,比如淘气和笑笑的对话——笑笑说:“我折小船用了这张纸的二分之一。”淘气说:“我折小鸟用了这张纸的四分之一。”让学生根据这一情境自主提出问题。利用这种开放性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于是,学生根据信息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他们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淘气比笑笑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笑笑比淘气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教师从中选出与今天学习有关的问题:他们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引出异分母分数加法的学习。

这样教师借助各种条件和平台来创设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生活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让他们意识到研究分数加减法的实际意义,增强了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改变他们对数学“纯理论”学习的看法,引导他们发现原来生活中处处蕴含着数学问题,数学是一门“有用”的学科。

二、有效教学

教无定法,但存有最佳教法。适合本班学生的、能够充分调动本班学生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实现知识与能力和谐发展的教学方法就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结合新课程理念,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不能单纯地使用模仿和记忆,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

学非常重要的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如教学五年级数学《长方体的体积》时,这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是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推导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在此过程中需要学生先猜测长方体的体积与哪些因素有关,再结合棱长为1 厘米的小正方体搭成长方体,通过观察搭成的长方体的长、宽、高与体积的关系,得到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整个过程较为复杂,需要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才能完成。因此,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猜测长方体的体积与哪些因素有关,在猜测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合作探讨,让学生动起来。于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有用小正方体搭建长方体的,有记录数据的……就这样,小组成员通过分工协作、认真观察测量、合作交流,共同发现长方体的体积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密切关系,并且通过记录的表格,很快发现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有效地完成教学,实现了教学目标,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观念。

三、有效练习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也是学生巩固知识、内化能力的重要途径。以前传统的课堂练习教师通常采用“满堂灌”的模式,统一内容、统一评价、统一目标,忽略学生的个性发展,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使得课堂教学不能协调、平稳地发展。新形势下,教师要设计有效的课堂练习,即分层练习,把全班学生按照学习习惯、思维认知等分成不同的小组,对于那些基础知识牢固、思维灵活的优秀生组成的小组,可以为他们设计一些开放性的、拔高的练习题,发展他们的综合能力。而对于那些基础差、学习习惯差的学困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基础的练习题,帮助他们巩固基础。在对这些练习的讲解上也各不相同,优秀生以点拨为主,学困生则要细讲,甚至还要为他们讲解以前不会的知识。这样的有效练习,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

猜你喜欢
本班加减法长方体
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初中美术教学研究
拆拼长方体
拆拼长方体
怎样巧算小数的加减法
探究组合长方体的最小表面积
做好课改“加减法” 提高课改实效
加减法的由来
“放管服”的加减法
抓不变量巧解题
我班小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