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自主学习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法宝
——例谈指导小学生参与数学自主学习之门径

2019-01-11 18:23江苏省启东市南苑小学
小学时代 2019年14期
关键词:思维数学课堂教学

江苏省启东市南苑小学 龚 艳

无论是“15/20/10”课堂教学新模式,还是当下实施的“三段四模块”教学革新的新措施,都凸显了核心素养的主体地位。尤其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广大一线教师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新理念,想学生所思,解学生所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为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铺平了道路。

一、创设愉悦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陶行知先生曾经坦言:“只有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人的灵魂深处。”这与奥地利教育家贝尔纳提出的“没有情感的课堂不是成功的课堂”有异曲同工之妙。可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构建民主、宽松、融洽的课堂气氛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是促其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前提。假如课堂气氛死气沉沉,那就不能努力释放学生的个性潜能,甚至产生厌学情绪,从而不能圆满达成三维教学目标。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发扬教学民主,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鼓励学生打开创新思维的翅膀,勇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回答务必延缓判断,不能急于评论对错,尤其要严禁武断的否定;对部分学生提出标新立异的观点尽可能给予鼓励性评价;激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相应的小实验,一旦发现学生的偶然失误也要持宽容的态度;当学生的见解出现偏颇时,应积极鼓励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自我矫正,将机会留给学生;有的放矢地把握好课堂教学的容量、节奏和时段衔接,拓宽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实践证明:只有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才能让学生荡起寻根问底的涟漪,才能勇于探讨和发表自己的见解,才能善于倾听、学习、吸收他人的观点,才能培养坚强意志,逐步养成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坚持以生为本,激励自主学习

苏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经指出:“教学法只有触及学生的意志领域和精神需求,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参与度,教师应该从教学的源头入手,采取如下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1.搭建自主学习平台,促进学生积极参与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65%以上的青少年喜欢从“做”而非“听”中获取知识,尤其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必须强化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千方百计地为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创造有利条件,让他们通过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和动口表达的过程中学有所获,感有所知。譬如,我在执教“长方体的特征”一课时,首先直接展示若干个物体的包装盒,让学生进行合理分类的基础上叙述各自分类的理由;然后,拿起一个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的盒子让学生观察、触摸,从而初步了解长方体有一些特征;接着,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分析、总结出长、正方体的所有特征;最后,让他们用橡皮泥做顶点、长短不同的细木棒做棱,四人一个小组合作分别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上述教学过程中,把操作、观察、思维与语言表达紧密结合起来,不仅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而且达到了知识与技能同步增长的目的。

2.设计启迪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索

课堂教学既是学生特殊的认知过程,又是一个复杂的创新思维过程;而思维活动一般由问题的产生起步,问题不仅是学生学习的起点,而且能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因此,我们一定要提高学生主体性参与度,诸如在课前根据三维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思维规律提出有启发性的思考题,从而使课堂教学成为“生疑—质疑—释疑—激疑”的环环相扣的过程。从某种意义而言,问题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了,就会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教师在课堂提问时不能随心所欲,一般要把握如下原则:(1)问题有条不紊,层次分明;(2)问题难易适度,并有梯度;(3)问题能揭示矛盾,具有启发性;(4)问题要少而精,切忌泛而杂。当然,学生主体性参与的问题要具有反思性,否则不利于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譬如:我在课堂上紧紧围绕“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想?”“为什么作出如此的判断?”“是否还有其它更佳的解题方法?”等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他们在反思自己的思维障碍和认知失误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三、关注教学细节,促进学生参与

俗话说:“细节决定命运,态度决定高度。”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虽然是短暂的,但每一个教学细节至关重要。所谓教学细节就是指在四十分钟内细微的、稍纵即逝的、充满教学灵性的课堂教学环节,它是承载高效的平台,是指导学生完成自主学习的奠基石。教师只有密切关注教学细节,才能让数学课堂教学更趋智慧化、合理化、精确化,才能彰显自身的教学魅力,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参与自主学习。

1.妙用错误资源,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

课堂上每一个细节并非都能预见,但教师在动态化的课堂上只有及时发现、调整预设的教学方案,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数学课堂上学生的“错误性认知”在所难免,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许多教师巧妙地把学生的“错误性认知”作为一种得天独厚的教学资源,这无疑给“错误”赋予了新的内涵。譬如,我在执教“长度单位”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建立长度单位的表象,就让他们完成涉及“单位”填空:上海东方明珠塔高468( ),居亚洲第一。结果,部分学生填“米”,也有些学生则填“千米”,面对填写“千米”的学生错误答案,我先让学生感悟1 千米有多长,然后体会468 千米究竟有多少高,接着我通过多媒体展示了东方明珠塔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进行对比。最后,那些认知错误的学生也恍然大悟,学习效果妙不可言。

2.巧设认识冲突,让学生潜移默化中增长知识

在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时,往往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矛盾),但教师不能怨天尤人,因为学生能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足以说明他们在积极地思考。假如教师巧妙利用这一矛盾,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积极思考,那就能在潜移默化中增长知识。

譬如,我在执教“工程问题应用题”时,要求学生思考完成如下习题:“一段高速公路长900 米,A 队单独施工10 天完成维修任务,B 队单独维修需要15 天才能完成,问:A、B 两个施工队合作维修需要几天时间完成?”全体学生立即挥笔解答此题,一会儿就完成了正确解题的任务。此时,我把公路全长分别换成了1800 米和2400 米,学生再次解答后发现计算结果与前一次计算一致,他们的心中感到纳闷:“为什么计算出来的合作维修的天数都相等呢?”“若再换其它的数字是否也出现雷同的情况?”最后,结果大家集思广益的讨论,最终得出了结论:只要两个施工队完成工作的时间不变,两个施工队合修的时间是不变的,它与工程的具体总量无关,从而让大家知道了无论多大的工程,我们都可以把它看作一项工程,并用“1”表示,这就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和重点。

改革春风学子笑,自主学习效率高,以生为本求实路,与时俱进新高潮。但愿大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自主学习,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人翁地位,高效达成会学、爱学、乐学的教学目标,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思维数学课堂教学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