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教育”理论指导幼儿科学教育

2019-01-11 18:23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下原幼儿园朱晓梅
小学时代 2019年14期
关键词:生活教育陶行知科学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下原幼儿园 朱晓梅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就是教育;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坏生活就是坏教育;是认真的生活,就是认真的教育,是马虎的生活,就是马虎的教育;是合理的生活,就是合理的教育,是不合理的生活,就是不合理的教育。”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育都必须通过生活才能发生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科学”领域倡导教师对幼儿加强科学启蒙教育,着力提升幼儿的科学综合素养。根据《纲要》的精神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认为应在科学领域的教育中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周围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来学习科学,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与积极探究的欲望,发展幼儿的认识能力。

一、科学活动内容生活化

幼儿生活的现实环境是幼儿获得科学启蒙的源泉。因此,幼儿科学教育要扎根于幼儿的生活与经验,从现实生活中挖掘展开科学教育的内容,让幼儿通过亲身的经历、感受、体验来建构科学概念。

1.充分利用生活环境。陶行知强调:“要运用环境里的活势力,去发展学生的活本领。”“我们应当秉着美术的精神,去运用科学发明的结果,来支配环境,使它们现出和谐的气象。”教师选择与幼儿生活关系密切的具有启蒙性、实用性的科学教育内容,比如“1”和“许多”、对应关系、分与合等,教师可以将幼儿担任值日生的具体活动引入到“分”与“合”的教学中,使枯燥的分与合问题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科学教育情境与幼儿生活情境密切联系,这样所学的知识就有利于幼儿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科学问题,使幼儿体验科学探索的价值。教师应充分运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做利用周围生活环境的有心人,充分挖掘生活环境中潜在的、有教育价值的因素,使之为幼儿的科学教育服务。

2.积极创设生活情境。为了实现幼儿生活活动的科学化,教师应增强随机意识,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和条件让幼儿探索、寻找、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积累许多经验,解决生活中的科学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受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制约,不少科学教育活动有赖于教师在室内创设相适宜的生活情境引导幼儿开展科学探究。比如《按图形分类》的科学教育活动,根据幼儿具体形象思维上优势的特点,可将图形设计成图形娃娃,用幼儿生活中熟悉的“住房子”生活情境,巧妙地将房子设计成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等形状,让幼儿帮助图形娃娃找到相应的家。教师积极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幼儿在情境中发现科学、观察科学、创造科学,提升科学素养。

3.灵活调动生活经验。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发挥这创造力,使他长得更有力量,以贡献于民族与人类。”教师在进行幼儿科学教育时,要努力构建轻松、活泼的科学教育活动氛围,灵活更新科学教育内容,使科学教育活动源于幼儿的生活,源于幼儿的好奇之事,引导幼儿积极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索科学,发现科学,体验科学。比如,在《按量排序》的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将日常生活中搬迁之事融入教育活动中,由于大部分幼儿都有关于搬家的感性经验,一般幼儿都有楼层由低到高排列的生活经验,由此激发幼儿参与科学探究的热情。

二、科学活动材料生活化

科学活动材料是科学教育的有效载体,是帮助幼儿形成科学概念,诱发幼儿大胆探索科学的重要保障。

1.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渗透科学教育材料。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对于幼儿的科学教育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他认为:“生活教育是给予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幼儿生活在社会和物质世界之中,周围环境中形形色色的物体均表现为一定的数量、形状,并以一定的空间形式存在,是幼儿进行科学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教师在幼儿园的环境布置时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将数、形、序融入其中,将抽象、枯燥的科学知识用美丽多姿的图案呈现出来,使科学变得看得见,摸得着,以此诱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教师在幼儿园的环境布置中有意识地渗透些科学教育活动的材料,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感知到科学就在生活中,从而产生对科学探究的强烈欲望。比如,幼儿园的墙饰可以用几何图案拼凑而成等等。

2.区域活动中设计、提供科学材料。陶行知提倡科学教育植根于生活,区域性活动则是幼儿园科学教育这块土壤上的一片绿洲。区域活动深受幼儿的喜爱,教师可以依据幼儿的认知基础与生活经验,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为幼儿设计多种多样的区域活动游戏,让幼儿在与区域活动材料的探究、发现、操作、接触中进行科学活动,探究科学活动的规律,形成科学概念,发展幼儿的认识。比如,教师可以设计以“美丽的公园”为主题的区域活动游戏,让幼儿学习有关“数”的科学,让幼儿在拼一拼、讲一讲、议一议中进行科学探索。这样的区域活动游戏,为幼儿的科学活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解放了幼儿的眼、口、手、脚、空间、时间,真正实现了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之能想;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之能干;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之能看;解放儿童的嘴,使之能说;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之能接触大自然和社会;解放儿童的时间,使之能学习自己渴望学习的东西。”

三、科学活动形式生活化

陶行知曾经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到心的深处。”教师为幼儿设计的科学教育活动应注重生活化。

1.一日生活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主张教师“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在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幼儿发现科学,学习科学,运用科学。比如进餐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去发现一一对应的科学关系;整理玩具时,引导幼儿学会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的科学原理。幼儿会在轻松自然的一日生活活动中获得数、形、量的知识与经验,既增强了幼儿的求知欲望,又激发了幼儿进行科学教育活动的兴趣,还形成了初步的科学概念。

2.家庭生活。幼儿来自于不同的家庭,其家庭背景、文化环境等各不相同,教师引导幼儿自主地发现、交流家庭生活的“科学”意义非凡。比如,吃饭时,蕴含着分与合的科学知识;打电话时就蕴含着“许多”与“1”的科学原理。

3.社会生活。陶行知认为:“社会即学校。”“拿全部生活去做教育对象,然后教育的力量才能伟大。”幼儿的科学教育应与广阔的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带领幼儿走出幼儿园,走进社会,引领幼儿运用科学这个工具观察社会,了解社会。教师可以带领幼儿来到农贸市场帮助菜农们算一算每一种蔬菜的价格;可以带领幼儿到超市去了解各种商品的价格,观察售货员的收银情况;可以带领幼儿到社区看看家家户户的门牌号码,调查农户家装电脑、电视的情况,让幼儿们明确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以此激发幼儿进行科学探究的热情。

总之,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应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积极拓宽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空间,让幼儿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在探究科学奥秘的过程中学会发现,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努力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幼儿科学核心素养,促进幼儿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生活教育陶行知科学
陶行知研究四十年,桂子山成果丰硕
陶行知教育名录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语文教育教学与生活实践思考
传递真爱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
陶行知的另类教育法
科学拔牙
陶行知的赏识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