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玻璃栈桥引发的思考

2019-01-12 00:20王岚润
地理教育 2019年6期
关键词:栈桥栈道张家界

●王岚润

指导教师 刘文亮

中国人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传统。南宋诗人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说:“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古人做学问不遗余力,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这无不教导我们要遵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风。

几年前,我去张家界的时候,那里还没有玻璃栈桥。深深吸引我的是那里形态多变、鬼斧神工的峰林、云雾缭绕如同仙境的自然环境以及一直为地理界所关注的典型喀斯特地貌。

张家界地貌是以砂岩地貌为主的一种独特类型,它是以石英砂岩为成景母岩,以流水侵蚀、重力崩塌、风化等作用力形成的以棱角平直的、高大石柱林为主的地貌景观。突兀的山峰、葱绿的植被、清新的空气,这一切都深深地吸引着我。张家界是人一生当中难得的好去处之一,尤其是对像我这样喜欢地理的人来讲,山、树、峰是那样的具有地理意义。正是因为特殊的地质地貌景观及其独特的地学意义,张家界武陵源于1992年成为我国首批《世界自然遗产》,2004年被列为国家首批《世界地质公园》。

近两年,张家界景区热度超过其地质景观的要数张家界天门山玻璃栈道。该玻璃栈道悬于山顶西线,是张家界天门山景区继悬于峭壁之上的鬼谷栈道后凭空伸出的玻璃眺望台,从玻璃台可以俯瞰景区美景。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张家界玻璃栈道是一个好的创意,名声不胫而走,迅速成为张家界景区最大亮点之一,带动了各景区“一窝蜂式”迅速建设景点玻璃栈道。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有53个景区67条玻璃栈道(桥)。在一定程度上,除了给景区提升知名度和带来相应的经济收入外,还有以下几点需要我们思考。

第一,跟风而上,带来的往往是游客的审美疲劳。刚建设玻璃栈桥时,由于栈道是透明的,游客在桥上愿意颤抖、尖叫、爬行,最后高高举起自拍杆。这成为景区重要的吸睛点。例如,北京石林峡景区的玻璃平台正式营业后,从过去的全年不到10万游客增加到目前的70万游客。世界最长玻璃桥在湖南省张家界市大峡谷试运营,开业当天,大量游客通宵排队等候体验。一些玻璃栈道因为接待了超过极限和频次的客流,不得不定期关闭。

然而随着各景区“一窝蜂”建设玻璃栈桥,且由于栈桥的同质化严重,即使让游客“颤抖、尖叫、爬行”,时间长了,游客也会出现审美疲劳。试想如果你在旅游过程中,只要所到景区都有玻璃栈桥,你的兴致还如当初一样吗?这些玻璃栈桥的维护将是一个长远的麻烦,一旦游客对它失去了热情,客流不再增长,日久天长,就会成为趴在峭壁上的建筑垃圾。

第二,破坏景区的自然与和谐。目前中国的玻璃栈道难能打破张家界峡谷玻璃桥的模式。以色列建筑师Haim Dotan设计了如今世界闻名的张家界大峡谷的玻璃桥,根据外媒Wired报道,最初找到他时,Haim Dotan本意是推诿的,他告诉Wired,“那里的风光那么漂亮,他们为什么想要一座桥呢?”最终,他告诉发展商,他设计这座桥只有一个条件,“他希望桥是隐形的”。一个景区的自然环境是一个整体,如果为了开发和吸引游客非要在其中强行建设一些人文景观,通常会适得其反。

第三,安全最重要。玻璃栈道建设在高处,其用材、设计和施工的安全要求特别高,因为一旦出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在外旅游时,本来目的是为了放松身心、陶冶情操,但旅游时却只是魂飞胆裂、魂飞魄散,那我们又何苦来旅游这一遭?这正是:

玻璃栈桥悬空中,万千美景收眼中。

试问胆大桥上走,颤抖尖叫与爬行。

若不创新皆同质,审美疲劳终弃行。

栈桥安全须牢记,胆大心细方悦情。

猜你喜欢
栈桥栈道张家界
钢桩滚动装船栈桥受力分析研究
张家界的幺妹儿哟,张家界的酒儿……
水中栈桥搭设及平台冲孔灌注技术探讨
钢结构栈桥吊装施工及相关受力计算
在栈桥上
中国玻璃栈道
张家界看山(外四首)
玻璃栈道,玩的就是心跳
毕业一起去旅行之张家界
人间奇景张家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