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新高考 迎接新挑战

2019-01-12 00:20朱中建重庆市长寿区教师进修学校401220
地理教育 2019年6期
关键词:新思维科目教学方式

●朱中建/重庆市长寿区教师进修学校(401220)

新一轮的高考改革,在沿海地区部分省市经过试验以后,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在总结实验得失基础上,目前正逐步在全国推广,许多省市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将参加新高考。这一轮高考改革,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全面落实立德树人,全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高中新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实施核心素养培养的一次全方位改革。

新高考模式下考试科目设置与选择的新特点。重庆市及其他部分省区推行的新一轮高考改革模式与沿海地区实验模式有较大差异,沿海实验模式主要是3(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各150分)+综合(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科任选三科,每科100分)模式,在实践过程中,尤其是在六学科的选择中,地理学科一改以前排名靠后的局面,成为学生抢选科目。新高考模式有所创新,实施3(语文、数学、英语必考,每科150分,英语实行一年两考)+1(物理和历史任选一科,每科100分)+2(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任选2科组成综合学科,每科100分)模式,打破了“3+综合”模式。新高考给地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新挑战,教育管理者、教师、学生必须要有新思维,教育管理、教育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是必然选择。

新高考模式对教材选择与管理带来新考验。这与新高考选课模式直接相关,尤其是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和生物六门学科,以往的教材,学校每个学科征订数量比较稳定,每一学科数量多少可以预测,教育管理者可以根据现有学生数量和分班要求提前征订学生用书和资料。而新高考模式下对教材的需求不固定,要在学校教学部门组织学生选定考试模式后才能确定。如果提前征订学科书籍和资料就不能适应新高考模式,这就要求教育管理者要具有新思维,必须以新的教育教学管理方式去应对新的考试模式。

新高考模式对教师教育教学提出新挑战。以往的高考模式学生选择教师的可能性不大,一般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和在编教师的授课情况安排,而新高考模式对教师的要求相对较高,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人格魅力都是一种严峻的挑战,如果学校条件允许,学生自主选择科目,会选择教学水平高、人格魅力大、授课深得学生喜爱的教师。因此,教师必须要有新思维,迎接新挑战,教师不能像以前那样只注重教学内容传授,而忽视教学方式和学习者感受。教师只有科学、合理地选择并更新教学方式,才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适应新高考,决胜新高考。

新高考模式的实施要求学生具有新思维。以往的高考模式大多停留在文理分科的基础上,学生自主选择性不大,一般来说抽象思维较强的学生会选择读理科类,抽象思维稍弱的学生会选择读文科类。而这种选择模式是被动选择,必然导致学生对某些学科的不适应,在固定的模式中去适应,这无疑会严重削弱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而新高考模式改变了以往那种考生被动适应的局面,提高了学生选择的主动性、自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对学科的适应性来自主选择科目,这有利于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的积极性,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但在自主选择科目时,学生也要具有新思维,新的高考模式组合方式多,究竟怎么选择、怎么组合才更适合自身特点,对学生而言比以往更难选择。同时,新高考模式要求学生在选择考试科目时既要注重自身的学习特征,又要兼顾高校选拔人才时对某些学科的要求,更要关注社会就业面的大小,不能盲目选科,所以新高考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对学习者来说也要用新的思维方式去理性面对。

猜你喜欢
新思维科目教学方式
多科目训练见招拆招练硬功
优化教学方式 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灵活采用教学方式 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以“问题化教学”为导向 有效转变物理教学方式
高校开设专业的首选科目和再选科目要求浅析—以法学(类)专业为例
现代调解的新理念与新思维
高考“新科目”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光的反射教学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