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方法

2019-01-12 16:08黄昌叶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画作创造力想象

◎黄昌叶

小学生具备创造的能力,拥有创新的意识,主动参与、主动探究过程中会更好地接受基础知识,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教师充分给予学生体验的机会,通过授课手段的更换、教学内容的补充、有效策略的具体实施,让学生在全面发展的道路上一直向前。长此以往,美术教学改革必将取得事半功倍的理想成效。对此,教师在乡村美术的教学实践中,对小学生创造力、学习能力、思维意识的培养进行了全新的阐释。

一、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创造力

兴趣是求知的源泉,是学习的内动力。所以,教师必须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肩负着“素质教育”的光荣使命,通过课堂氛围的营造、理论知识的介绍、教学效果的优化,令学生们养成主动思考的好习惯,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将会变得异常顺利。紧抓时机,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其不断创造、突破自我、用心学习,美育教育特色尽显,绘画教学价值更高。

例如,在教画《星空的联想》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小朋友们,你们见过夜晚的天空吗?”“你会联想的同时画出最美的星空吗?”“星星、银河、月亮都很漂亮,你想得越多,画出的作品也有吸引力。”这些问题伴随鼓励,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发言,不断思考,整节课上都很有创造力。可见,教师如何说话、如何启发、如何引导学生很重要,“创造”的契机选得好,学生的学习更主动。思维意识已被唤醒,学习能力得以综合发展令人期待。

二、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创造力

美术技能的培养是十分必要且关键的,通过系统性训练,小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与创新意识的产生比较顺利。新的时代中,教师应该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重新构建教学模式,通过情境的创设、课外的活动、有效的互动,潜移默化中渗透素质教育理念,小学生就会爱上学习,主体优势有更大的发挥空间,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

例如,美术教师可以开设“美工坊”,除了传统美工材料以外,主要是由学生搜集来的可作美工的材料,而且多是废旧物品,例如包装盒、罐头瓶、吸管、牛奶盒、鹅卵石、树叶等,制作自己喜欢的美术作品。美术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特色美工材料,赋予美术作品新的含义和创意,例如学生利用颜色各异的吸管创作了《星夜》,展现了非凡的创造力,有效提升了师生互动的有效性,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与创造力的培养,也变得一帆风顺。

三、鼓励学生想象,培养创造力

小学美术教育对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有很深的影响。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力求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和培养学生自信心,并逐步提升创造力。学生们都有较强的表现欲,所以老师要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在上课开始老师就可以向同学们展示一张儿童画,并对大家夸赞,鼓励学生看谁比这幅画画得更好。学生不甘示弱,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竭尽所能去画。老师充分给予学生想象的空间,大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例如,在教画《春天来啦》时,拿出一幅学生创作的描述春天的图画,展示该生的画作:万物复苏,鸟语花香还有小朋友在放风筝。老师表扬学生敢于想象,在学生的世界里春天就是树木、花草。这幅画还有人物的出现增加了画作的生活气息。以此为例,鼓励并引导其他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还有学生踊跃展示自己的画作:春天也是冰雪融化、潺潺流水的景象等,引导学生大胆进行艺术的表现和创造。

四、给出合理评价,培养创造力

教师也要秉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合理评价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挖掘学生潜力,帮助学生重塑自信心、大胆表现和展示自己。适时给予学生鼓励,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和进行美术创作,而且随着新课标的深入改革,对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例如,在相同标准下,对学生作品进行分类,每类中随机抽取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具体到每个学生的每个作品,根据作品展现学生的心理特点,“对症下药”,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个性融入到美术创作中,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结语

总之,美术教育是不可缺少的,美术教育应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是不容忽视的。开展小学美术教学活动时,一定要完成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多角度研究有效措施,解决常见问题,美术教育事业的长远规划令人期待。想象力与创造力共同作用下,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了保障,有利于人才的培养,进而在社会活动中展现出更强的主体优势。

猜你喜欢
画作创造力想象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学生画作欣赏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