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问题的经济学根源剖析

2019-01-12 21:12韩晓慧
魅力中国 2019年21期
关键词:生产经营者厂家厂商

韩晓慧

(张家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稽查局,河北 张家口 075000)

食品安全是保障全体国民生命财产的基础部分,对于整体社会稳定及民众健康有着直接性的影响[1]。我国自踏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食品安全问题屡见不鲜,国产食品公信力急剧下跌。比如三聚氰胺奶粉后,国产奶粉与进口奶粉在竞争力上差距被拉开。食品问题屡禁不止,又是为什么呢,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在理论与实践中,对食品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通过对食品安全问题中的经济学根源论述,能够明确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对策,从而使我国食品安全能够得到保障。

一、食品安全问题经济学根源剖析

进行食品生产及经营的厂家,以个人为单位的,可以认为单位目标为经济行为人,也就是说,经营生产的目的便在于使用最小化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2]。此种行为是能够被理解的,但厂商在进行自我利益的实现过程中,对于社会民众的利益存在一定伤害。用另一种说法,经济学角度的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源在于社会民众利益与个人利益间的矛盾。矛盾主要产生原因如下:

(一)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矛盾

通常条件下,生产经营者的另一身份为经济行为人。经济行为人的主要特征有,在参与的经济活动中,对待任何事物都在自我立场上,去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对于社会民众利益并无所顾忌。因此,如果厂商在追求最大化利益的过程中,伤害到了其他人利益,由此使得负外部性产生,社会群体的利益最大化便无法得到实现,进而导致社会整体与厂商个体,在利益上产生矛盾。尽管该矛盾在理论上似乎永远无法得到消除,但经过实践证明,一些措施能够为整体利益最大化起到较大的效用。首先便需要对负外部性进行探讨,可以分为两种,其一为质量安全事故无法人为控制,或无意识造成。比如食品添加剂中,与食材混合后发生反应等情况。

(二)生产检验及生产水平低下

我国人口众多,对于食品需求较大,因此食品生产经营厂家较为众多。问题在于厂家众多,便存在资质高低不等的情况,而在众多厂家中又以中小企业偏多。在企业进行生产时,由于生产技术的限制,导致生产质量无法保障,检测及生产都无法达成食品安全标准的要求。譬如,我国三鹿奶粉中的三聚氰胺被查出以前,根本没有相关三聚氰胺检测的技术,更无法了解三聚氰胺的危害,从而使得行业受到巨大损失。生产经营活动中,技术是整体行业发展的关键条件,在进行食品生产时,加强检测能力以及生产技术,进而便能够使得类似问题得到避免。在大企业生产经营中,不会为了盈利甘冒此类违规及违法的风险,但其本身公信力的下降,与其自身的生产能力有着极为明确的相关性。

(三)经济行为机会主义

展开经济行为的过程中,对于机会成本是需要重点进行考量的。一般而言,如果违反规定进行的经营生产,所产生的机会成本比较小,厂商便会选择进行违规生产;若是违规生产所产生的机会成本较为大,厂商机会进行诚信生产。因此,可以将违规生产机会成本提高,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违规生产行为,使得机会主义行为得到控制。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因食品经营生产厂家过多,导致监督机构在进行监管的过程中,无法有针对性的展开工作,一些违规生产被查处,在概率上较为低、罚款力度较小,从而使得机会主义厂家明知触犯规定,依然照做不误。

二、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生产经营者方面策略

1.加强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意识建设

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生产经营者,所以在解决问题的关键途径中,往往是针对生产经营者而言,毕竟在根源上生产经营者为主要单位。我国现代发展,存在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存在不同步的现象,由此导致较多国民在思想观念上,没有较为正确的物质观。在食品安全问题中,便是厂家以利为目的、方法作为生产经营的主导思想,没有相应的社会责任,最终导致社会民众的利益受到损失。对该类矛盾进行解决的途径,在于对生产者进行观念建设,从而让问题的根源得到解决。

2.建立社会信誉体系

具体方法可以参照社会信誉体系,从而使得社会民众不单受到法律规范约束,信誉也成为违规者的自律利器。社会信誉体系的建立,可以应用我国高度发达的网络体系,对全国范围的信誉体系进行建立。首先由国家的食药监管部门,进行网络平台的搭建,及时进行网络的维护,之后则同步推进我国各地区、具备生产资质、有相关生产牌照的厂商在平台的注册工作,由各地区食药监管部门进行评估工作,评估体系需要在前一步骤建立,使得信誉及风险的评估有效性得到保障;最后在平台上发布各个地区的质检信息,并公布不合格者,打击其商业行为;

(二)经济活动管理者方面策略

政府是经济活动的主要管理者,且包含有对食品及生产管理责任及义务,在强制管控下,使得市场做到对生产规范化,进而使厂商都能有相关的生产自律意识。在政府监管、控制中,食品监管单位为主要的执行单位,其主要职责为:

1.规范制定

在制定食品安全的生产法规、生产规范、食品安全标准等过程中,需要与行业有关技术人员、专家等共同完成。与此同时,标准的制定并非一劳永逸的工作,还需要进行相关的更新,对食品的发展及状况能够较为良好的进行适应。也能保证厂商生产制造、经营销售更为有针对性,促进食品行业发展。

2.定时抽检

对于食品产品进行定期的抽检,并做到公正及公平的质量认证及评价;食品质量信息需要及时并准确的进行收集,并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做到风险预警、风险处理;对于地方保护这种观念需要进行破除,报有早改进、早发现、早预防态度,帮助企业能够在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情况下,做大做强。

3.技术革新

应用先进的生产技术以及检验技术,同时鼓励企业进行技术的研发,部门在政策给予支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食品安全的发展,进而提高食品行业整体的技术水平。从而使得我国食品安全公信力能够重新建立,增加本土厂商的行业竞争力。

4.风险源头控制

食品监管过程中,需要对产业链源头进行管理,比如对食品的原材料进行管控。我国环境问题较其他国家更为严重,食品原料的安全隐患也由此增加。所以风险源头的管理便成为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源头控制主要从生产原料的供应入手,及时对食品加工中的原料来源检查,对标准规范不符的原料进行处理,同时对原料供应商及原料使用厂家进行处罚,明确政府监管态度。

结束语

现代生活质量在不断提升,民众对于食品的安全性只会愈加重视,如食品厂商不积极进行食品安全体系的建设,未来只会逐渐被消费者抛弃。另一方面,不能只依赖于厂家的自觉,相关部门的监管制度完善,也是食品安全保障的重要条件。

猜你喜欢
生产经营者厂家厂商
4/5G异厂家多制式协同参数策略研究
玩具厂商及合作机构新年进步
厂商对北京卡车市场不抱希望
对消毒产品卫生监督管理的几点思考
加强生产经营者在生猪屠宰管理中的主体责任浅谈
小经销商如何选择代理厂家
我国推动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完善追溯体系
美小运载厂家签多次发射协议
小经销商如何选择代理厂家
电视厂商与好莱坞公司将制订超高清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