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有所思 教有所想

2019-01-12 21:12盛亚英
魅力中国 2019年21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教师

盛亚英

(浙江省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乍浦实验学校, 浙江 杭州 314201)

当前使用的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在教学内容、结构体系等方面都有许多独到之处,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不仅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的内容材料,而且刷新了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式,刷新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但是,在大力改进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并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我们应静下心来反思新课程背景下的法治课教学。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虚化

表现在:(1)知识、技能目标,该实的不实(2)过程、方法目标,出现了“游离”现象(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出现了“贴标签”现象。

(二)教学内容泛化

表现在:(1)教材受到冷落(2)为了情境化而设置情境(3)搜集和处理信息的形式主义。

(三)教学过程形式化

表现在:(1)“对话”变成“问答”(2)有活动却没体验(3)有探究之形,却无探究之实,合作有形式却无实质(4)课堂有温度却无深度。

(四)教师使命的缺失

表现在:(1)强调学生的独特见解(体验),忽视对文本的基本尊重(2)强调学生的自主性(自主建构),却忽视教师的引导性(价值引领)(3)强调对学生的尊重和赏识,却忽视对学生的正面教育。

二、基于现有问题的思考与探索

(一)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出人意料的教学创造,关键在于教师自身的素质。因此,教师首先应全面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熟练掌握“两学一法”的基本知识和所教学科的基本框架,将所教学科与其他学科紧密联系。其次,应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教师对学习本身的感染力,能够把学习的精神及热情传递给他人”。此外,教师备课不但要备教材,还要备自己,这样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左右逢源。最后,教师应能得心应手地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立体式的接受信息的便利,最大程度地唤起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其思维得到适时的启迪。

(二)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鼓舞人心的课堂辉映着学生最健康、最富有成效的五种品质:尊严、活力、自我管理、集体感和意识。”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使学生获得“无穷水”,就必须教给他们发现和开启“源头活水”的眼光和能力。最优化的教学过程、学法得之于教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素质教育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让学生“会学”。教学应始终体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融合,“强调各主体之间的相互理解与沟通,以达成共识。

例如,在讲授《调节和控制不良情绪》时,先故事导入:一位老太太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卖雨伞,小儿子开洗染店。下雨时,她担心小儿子店里的衣服晒不干;天晴时,她担心大儿子店里的雨伞卖不出去。就这样,老太太吃不下睡不香。老师设问:请你展开思维的翅膀让老太太高兴起来。

生1:她应该换一种想法,雨天想大儿子的伞店生意兴隆,晴天想小儿子的洗染店顾客盈门,这样心情自然会好起来。

生2:大儿子可扩大经营项目,卖紫外线伞,小儿子可引进新技术购买干燥机等,这样不管晴天、雨天,兄弟俩都能从事经营活动。

学生思维活跃,个个振振有词。于是,笔者趁热打铁,请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1)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有没有不良情绪产生?产生的原因是什么?(2)你是采取什么怎样的方法调解不良情绪?结果怎样?各小组各抒己见,讨论结果几乎达到一致:不良情绪是普遍存在的;情绪是可以调节和控制的,生活中成功者往往是那些能做自己情绪主人的人。学生能总结答案,点明主题,这本身就是教学目的的要求,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要求学生所要达到的。

(三)增强学生参与意识

(1)让学生参与备课。中学生的独立心理开始发展,其参与欲也与日俱增。因此让他们参与到备课中来。在讲授《依法行使权利》时,提前指导学生预习,要求学生在读懂教材的基础上,提出教学建议。将学生提供的相关材料归纳后补充进教案,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运用并让相关同学进行分析说明。学生充分地表现了自我,巨大的成就感使他们更踊跃地参与到教学中去,形成良性循环,使学习具有永恒的内在动力。

(2)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学生参与教学的主阵地。因此教师要积极营造一个思维自由、无拘无束的课堂,相信学生具有参与教学、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教师要注重挖掘学生能动性的一面。

(四)拓展多彩课外活动

(1)组织参观考察,搞好社会调查。如在学习《公平正义的价值》时,针对社会上某些人见利忘义,置社会公德于不顾等社会丑恶现象,要求学生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真调研,就“如何构建和谐校园”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

(2)举办热点讲座,开展专题讨论。如今的中学生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但由于自己的认识水平及掌握的信息误差,有一些问题的看法不免有失偏颇,举办热点知识讲座可让学生对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有整体的把握,拨开学生认识上的雾障。

(3)指导自办小报。坚持让学生定期自办小报,作为分析时事、探讨热点、理论联系实践的窗口,可开设“热点追踪”、“资料窗”、“案例透视”等专栏。学生也可根据自己实际自设一些新颖别致的小栏目。这样极大地开发了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其个性特长。

展望道德与法治新课程实施的前景,只要教师善于抓住契机,因人制宜,活于实施,巧于操作,必能极大拓展素质教育空间。而每一位道德与法治教师只有冷静应对新课程改革,在教学中不断思考与探索,才会使道德与法治课的明天变得熠熠生辉。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教师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最美教师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教师如何说课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