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阅读的种子

2019-01-14 02:51陈培纯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读卡小林图书

陈培纯

“倡导大量阅读,加强课内外沟通”,统编教材在编写时重视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把学生的阅读由课内引向课外,通过提升阅读总量,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朱自强教授指出,“儿童的心灵是一颗有着饱满生命力的种子”,教师要做的事情就是激活“种子”,给予“种子”成长的动力。在“语文主题学习”实践过程中,怎样去唤醒学生阅读的种子呢?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尝试,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听读分享兴趣高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识字量少,对于文本中出现太多不认识的字,他们会产生畏惧的心理,接着会产生厌读情绪。

我尝试着让学生朗读,让家长录音,并分享在班群里。分享的作品分为两种,一是读“语文主题学习”系列图书,主题图书的分享原则是课内老师指导阅读,课后学生回家再熟读,觉得自己的朗读作品值得分享,就可以分享,没有限制。二是读课文。我会选择优秀的学生作品在班里播放分享,这样不仅被表扬的学生得到肯定认可,也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学生的朗读热情得到极大的鼓舞,他们通过多听读同学的优秀作品,进一步提高自身听读的能力。

听读分享,促进了全班阅读,我发现班里学生的整体阅读水平慢慢地提高了。

在阅读分享中,我发现一个文静的女生小梓,平常课堂上从来没有过主动举手发言,可是每次分享活动,最好的几个当中都有她的名字。经了解,原来小梓同学比较内向,她更愿意捧着书安安静静地看,通过听读同学们的朗读分享,还有老师对分享同学的表扬奖励,让她也变得积极大方、乐于表现自己了。分享交流,对于分享者而言是激发,而对于其他的学生,更多的是促动,让更多的孩子会阅读、乐阅读、善阅读。

二、诵读展示信心大

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总会发现学生的情况参差不齐,班里总有少部分学生是“天之骄子”,自信满满,敢于表达,但学生总体羞于表达或是不太敢于表达的更多。

我们要的不是“一枝独秀”,而是“百花争艳”。

本学期我就开展了“我是小書虫”班级读书分享会,每周一期,每期评出“阅读之星”,最后一期读书分享会由所有的“阅读之星”上台展示,巅峰对决,评选出一二三等奖。阅读分享会的开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热情,学生会提早做好准备,期待着他上台的那一天。主题图书中的文章、生动有趣的故事、富有挑战的绕口令,精彩迭出。我惊喜地发现原来文静的学生、调皮捣蛋的学生,他们也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肯定,我还发现了不少讲故事和朗读的高手。平常总是不太愿意在公众面前展示的小林同学,在分享中“不得不”诵读了儿歌《孙悟空打妖怪》,谁知却得到了我的“大力肯定”,之后小林上课坐得更加端正,听讲也更加认真,并且主动报名参加班级庆“六一”文艺汇演,再次大胆地朗诵了这首儿歌。她妈妈在班群里看到分享的照片,激动不已,说小林终于迈出了第一步。其实我们老师要做的就是去激活学生内在的潜力,创造展示交流阅读成果的机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动力,增强他们的信心,让其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阅读摘抄积累多

我们除了激发阅读的兴趣,还要重视阅读能力的指导。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并且感受语言的优美。

教学中,我特别注重指导学生去积累文中的优美词句,培养学生发现、感悟语言文字的美。

在阅读主题图书时,我“先扶后放”,引导学生读通课文,再找出文章中的好词好句好段,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学生很快地也能够去发现、去感悟、去积累。学生完成“悦读卡”,我先系统地指导了一次,批改后再分享展示,然后放手让学生去完成,再分享、交流、展示,通过反复的分享交流展示活动,慢慢地,原来不太懂得怎么完成任务的学生也学会了。

学生书写工整的“悦读卡”会在班里展览,这样的“悦读卡”可供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篇目去阅读,避免了单调枯燥的机械抄写。交流展示,学生看得多,学得多,积累得更多!

猜你喜欢
读卡小林图书
煤矿井下车辆乘人防漏识别读卡基站设计
智能会议预约终端内置读卡器性能的改善*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基于LINUX的PBOC3.0关键读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停车场系统存在的中远距离读卡干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