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交错 合而不同”能力导向下的大学数学改革与实践

2019-01-14 02:32姜惠敏王淑芬郭天圣夏宝飞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52期
关键词:大学数学混合教学翻转课堂

姜惠敏 王淑芬 郭天圣 夏宝飞

摘要:大学数学课程是高等学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理论课,它交叉渗透于各个学科领域,广泛应用于各个专业,在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学生持续学习能力及发展上升潜力的广度和深度影响重大。文章主要讨论大学数学课程采取的不同教学方法及模式,对大学数学教学进行全面改革,从而提高教师及学生的各项能力。

关键词:大学数学;混合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52-0127-02

一、引言

21世纪是以人为本的时代,高等学校教育作为培养优秀社会所需人才的重要场所,更应全面体现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作为高等学校教育引领者的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全过程、全面关注学生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需求,注重挖掘学生自身潜能,重视学生自身价值及其实现,并不遗余力地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自立、自强意识,努力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促进学生自身发展。

大学教育要遵循时代发展的开放性理念,改革过程中依照纵横交错、合而不同的顶层设计,将学生横向发展的综合能力和教师团队的纵向提升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有机融合在一起,通过学科特点、专业特点和学生特点设置教学资源、教学过程的开放性资源,充分开发和利用一切传统的、现代的、现实的、虚拟的等资源用于不同数学教学活动,努力使教学方式具备国际化、产业化、社会化特色;使数学教育从学历教育向终身教育拓展,从课堂教育向实践教育、信息网络化教育延伸,不断开启学生的心灵世界和创造潜能,提升学生的发展能力。

二、注重提升教师团队和学生能力的培养

教师是一个学校的核心。学校依照国家对教师和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目标,近几年通过深入、持久的改革实践和不断探索,形成“重视合作、强化能力、勇于创新、注重应用、拓展素质”的教育理念,构建了“多维度、开放式、长期性”的大学数学实践教学体系,促进学生的学习向自主型、探究型、创新型等转变,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夯实教师专业理论基础,实现教学团队的生态自建能力,不断创新数学课程群建设。

(一)构建教师团队“生态自建、项目辐射、模式推广”的纵向能力

现代高等教育注重教育过程中要激发学生善于合作探究、知识相互转化、拓展思维创新及综合素质能力,强调知识、能力与素质在人才整体结构中的相互作用与和谐发展。教师团队作为教育领域的主体,直接主导学校培养学生的效果。

教学团队是指以教书育人为共同的远景目标,为完成某个教学目标明确分工协作、承担责任的少数知识技能互补的个体所组成的团队[1]。大学数学教师团队相互合作,能够通过名师引领、中青年教师合理搭配以保证教师团队的良性循环。大学数学教学团队在持续不断的教学实践和混合教学改革、示范课程、智慧课堂等各类教学改革中形成具有明确发展目标的团队。通过此种方式,全面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数学教学改革不仅仅体现在公共课上,还要辐射到专业课中,从本科专业辐射到研究生课程的建设。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创新思维”的横向能力

借助教育教学改革、混合教改专项、示范课程、智慧课堂等项目,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教学方式,进行线上线下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选择学习、自主分配时间、自我评价、自我总结。通过小组合作探讨、互帮互学、合作交流,使学生在合作中得到发展和提高;通过撰写相关应用型论文,提高学生写作及运用数学解决专业知识的能力;通过师生角色互换,培养学生表达及讲解知识的能力;通过各类学科竞赛,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努力实现学生横向能力的培养。

三、实施混合教学方法和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

(一)多元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实施,丰富课堂授课模式

根据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2]。课堂教学要以学生、活动、实践为中心,倡导自主教育、快乐教育、研究性学习等新颖活泼的主体性教育模式,点燃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例如,在《高等数学A》中采用“名师引领+案例辅学+学科前沿+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突出应用特色。在《数学文化》课程教学中,通过“趣味小故事+数学故事+数学软件演示+翻转课堂”的混合教学方式,让学生高效地沉浸于数学课堂[3]。《高等数学B》中采用“雨课堂+优慕课”的先进教学方式,极大拓展学生数学学习维度[4]。《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中,建立“数学实验+实际案例+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并采取“过程追踪+结果评价”的考核方式,将此方法逐渐推广到数学专业课教学中。例如,专业课《常微分方程》结合网络教学平台及手机App“优慕课”,建立丰富的教学资源,进行线上线下同步教与学。

(二)建设课程群“共性为主、兼顾差异、分类分层”的教学资源

现代教育强调尊重个性,正视个性差异,鼓励个性发展,主张针对不同的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评估标准,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创造条件。根据大学各专业对公共数学课的不同需求,考虑学生个体差异、专业方向差异、课程内容差异,在以兴趣性、探究性、显著创新性目标为主的前提下,将公共数学课教学改革分为五类:理工类、农学类、经管类、医科类、文科类。按学生个性化需求,将公共数学课分为三层:A层、B层、C层。这种分类分层教学的实施,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强调个性化培养,解决单一化人才培养与个性化学习需求的矛盾,解决大学数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系统性、科学性以及教学方法的多元化、个性化培养不足等教学难题,实现从共性教育模式向个性化教育模式转变。

(三)ATM-C共赢模式的推行

ATM-C是以综合能力提升为核心,以教师教学团队为主、大学数学课堂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建构、交流、连接、合作、创新”五步,让大学数学课堂学习达到“自主性、探究性、展示性、興趣性、专业性”的教育目标。教中有学,学中有教,线上线下高效互动,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实现新时代赋予教育和教育者的要求。

(四)多样化的考核方式

单一的平时考核转向多角度、多形式、多方法的综合评价,采用课下自学拓展、师生角色互换、课堂小组讨论、线上单元测试、专业课程论文、自主学习报告、科技热点关注、创新能力竞赛等考核形式,结合开卷考试、上机考核、闭卷考试等评测方式综合评定学生成绩。这种过程性评价与成就评价结合的模式,极大调动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利于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结语

现代教育的重要转变之一是知识性教育向创造能力教育的转变。现代教育强调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高度创造性的过程,以点拨、启发、引导、开发和训练学生的创造力为基本目标。它主张以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手段和优美的教育教学艺术来营造教育教学环境,以充分挖掘和培养人的创造性,培养创造性人才。大学数学教学要不断创新,不断改革,顺应社会发展和时代变化,为社会输送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宝存.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促进本科教学质量提高[J].中国高等教育,2007,(05):29-31.

[2]郭文英.多样化培养模式下的大学公共数学教学改革[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13,12(4):158-160.

[3]王淑芬,姜惠敏,王卫.文科类专业高等数学课堂混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21):23-26.

[4]夏宝飞,孙涛.“互联网+”翻转课堂教学法在《高等数学》课程中的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8,(9):150-151.

猜你喜欢
大学数学混合教学翻转课堂
大班教学环境下基于SPOC的混合教学设计与效果分析
基于专业需求与案例驱动相结合的大学数学教学改革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