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区中心医院:借力赋能再续辉煌

2019-01-15 11:59张晓利
中国医院院长 2019年18期
关键词:中心医院闵行区联体

文/本刊记者 张晓利

凭借复旦大学平台,医学教育、科学研究攀上新高峰;借助“中山医院-闵行”医联体优势,医疗质量与服务再提升:医院医教研能级均获突破。

一家区域综合性医院如何保持竞争力?在繁多、严峻的挑战下如何转型成长?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研判形势、谋划未来,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

闵行区中心医院的前身是上海县“六·二六”医院,之后几经更名、易址、扩建,在几代闵医人齐心努力下,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社会影响日益扩大,成为闵行区中部医疗中心。

随着医改进入深水区,闵行区中心医院更是不断解读新政策、研判新形势、寻求新路径。

区校共建打造医教研平台

2014年,闵行区人民政府与复旦大学签署“共建医教研协同型健康服务体系合作协议”,目标是将闵行区中心医院筹建为复旦大学附属医院。经过近四年的奋力建设,医院的临床教学能力和医院综合水平顺利通过复旦大学多轮评审,于2018年5月完成“脱筹”,增加冠名“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

同时,闵行区人民政府与复旦大学共同成立了“上海市闵行区复旦医教研协同发展研究院”,开展临床、预防、社区健康管理研究和现代医院管理等研究。医院作为闵行区的试点大户,义无反顾地接受了研究院的建设任务。2018年6月,研究院正式开工,预计2019年底完成结构封顶。

“借助复旦大学平台,医院医学教育、科学研究攀上新高峰。”闵行区中心医院执行院长任宁表示。

建医联体整合区域医疗资源

2017年,闵行区中心医院更进一步,推动“中山医院-闵行”医联体建设,形成了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为龙头,闵行区中心医院为骨干,专科联盟为支撑,区域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的大格局。

执行院长任宁,就是由中山医院派遣到该院任职的。据他介绍,包括医院管理专家、专科特聘顾问、学术主任等人才输入,该院与中山医院紧密协作科室有18个,并打造了多个多学科联合门诊,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精准化、高效率的诊疗方案,打造“一站式诊疗服务”品牌。

“借助医联体优势,医院医疗质量、医疗服务得到再提升;医、教、研能级均获得新突破。”任宁欣慰地说。

同时,医院还积极建设区域医联体,对区域内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多项结对帮扶,提高社区诊疗能力;开展多种会诊,共享医疗资源;与区域内特色医疗机构合作对接,形成“互惠效应”。

此外,医院在探索中建设成为国家胸痛中心、上海市急性创伤急救中心、闵行区脑卒中临床救治中心等多个区域疾病诊疗中心。“医院地处交通要冲,医院的定位是成为医联体的核心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技术支持中心,尽力满足区域内居民的健康服务需求。”任宁表示。

事实上,“脱筹、创三、建研究院,是闵行区中心医院近年来的三件大事。”任宁告诉《中国医院院长》。其中“脱筹”已顺利完成,“建研究院”在稳步进行中。当下,“创三”,即创建三级综合性医院,是医院的首要任务。

据任宁介绍,2018年,医院就已开始创建三级综合性医院的准备工作:营造良好迎评氛围、制发迎评应知应会手册、邀请各类专家指导……“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提高。”任宁表达着对“创三”的态度。同时,以“创三”为契机,医院信息化得以改造优化,实现体系架构统一平台化、业务流程标准闭环化、资源管理智能集约化、用户体验个性化、极简化,打造了基于智能开放平台的智慧医院整体架构。

任宁强调,一直以来,充分发挥复旦大学附属医院的品牌、管理、技术和人才优势,全面提升医疗、教学和科研能级,建设成为基础学科较为齐全扎实,特色专科优势较为明显,管理精细、服务优良的三级综合性医院和区域医疗中心,是闵医人不懈的奋斗目标。

猜你喜欢
中心医院闵行区联体
更正
心电医联体建设需求分析及意义
上海市闵行区七宝实验小学
智慧医院建设大情景下的现代急诊急救中心设计浅谈——衢州中心医院(四省边际中心医院)设计分析
重庆中医急诊专科医联体成立大会召开
新时代区域中心医院建筑智能化研究
2017年闵行区“四季风·人文美·修身行”市民修身行动计划
2017年闵行区“四季风·人文美·修身行”市区修身行动计划
医联体:足不出户的健康保障
2017年闵行区“四季风·人文美·修身行”市民修身行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