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腹修补术治疗132例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

2019-01-16 08:04王世满张正林刘良超吕承刚王亚东
安徽医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经腹疝囊修补术

程 欣 梁 明 王世满 张正林 刘良超 吕承刚 王亚东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生率达到0.8%~4.4%[1]。出生后3个月内即发病的患儿占总患儿总数的80%[2],该病属于小儿先天性疾病,自愈率极低[3]。因小儿腹股沟管较短,且外环口较小,故小儿腹股沟斜疝容易发生嵌顿或绞窄,若处理不当,可能并发小儿的肠管坏死、肠瘘、腹膜炎,威胁小儿生命安全,故早期给患儿施行安全有效的手术是治愈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关键[4]。为探讨该病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现将行经腹修补术治疗的132例腹股沟斜疝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8月至2017年3月收住安徽省芜湖市中医医院普通外科腹股沟斜疝的患儿132例,男性患儿109例,女性患儿23例,年龄1~11岁,平均(3.18±5.21)岁,单侧患儿127例,双侧患儿5例。临床体征:站立咳嗽或哭闹时腹股沟区可扪及一圆形或椭圆形质软包块,部分患儿的包块可进入阴囊或大阴唇旁,透光试验(-),平卧静息状态下可还纳,内环口处按压后增大负压包块不再突出。纳入标准:诊断明确,临床数据完整,经同一术式治疗,年龄为1~11岁的患儿。排除标准:解剖结构异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有经腹手术史患儿。

1.2 方法

1.2.1 手术要点 患儿取仰卧位,于患侧耻骨结节与髂前上棘连线中点垂直向上1 cm处做长1.5~2 cm的斜行顺皮纹切口,逐层进腹。由患侧腹腔内由内环口处从腹腔内提出疝囊颈后唇。以小圆针1号线将后唇与切开腹膜内侧缘做连续缝合。于切开腹横筋膜处以小圆针1号线缝合1针以紧缩腹横筋膜。小圆针1号线缝合皮下层,切口以生物黏合剂黏合牢靠。见图1。

图1 双侧腹股沟斜疝患儿术中情况

注:A为右下腹腔内由内环口处从腹腔内提出疝囊颈后唇(右下腹切口);B为以小圆针1号线将后唇与切开腹膜内侧缘做连续缝合(左下腹切口);C为缝合完毕,将疝囊旷置于腹膜外(左下腹切口)

1.2.2 注意事项 手术中必须精确定位腹股沟管内环的体表投影点作为手术切口的部位,理想的切口即有利于手术中寻找疝囊颈部,也保证了切口的美观。术中必须由腹腔内完整提出疝囊颈的后唇腹膜,这样才能保证充分地旷置疝囊。术中在进行疝囊颈的后唇腹膜与切开腹膜内侧缘连续缝合的过程中,应注意保持针距在0.50~0.60 cm较为适宜。

1.3 疗效评估 132例患儿均在出院后1年内进行门诊随访(每3个月1次),明确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及有无腹股沟疝的复发及新发。

2 结果

132例患儿皆全部成功施行经腹修补术,术后阴囊或阴唇皆无水肿或血肿形成。手术时间10~42 min,平均(25.82±15.31)min;住院时间1~4 d,平均(2.74±0.72)d;住院费用2 094~3 186元,平均(2 656.92±478.28)元。手术切口长1.5~2 cm,且在愈合后,切口瘢痕可完美隐藏于下腹壁皮肤的皮纹内,保证了切口的美观。所有患儿皆门诊随访1年,切口愈合良好,无腹股沟疝复发及新发的情况。

3 讨论

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外科及普通外科的常见病与多发病。目前临床上针对1岁以上的小儿腹股沟斜疝,建议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腹股沟斜疝经腹修补术、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5-6]。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需将疝囊与小儿精索结构完全剥离,且无法进行腹股沟区的修补,故手术创伤较大,手术时间较长,增大了术后复发的风险[7]。腹腔镜手术对于腹股沟区精索、子宫圆韧带及腹壁下血管等重要结构的显露更加清晰[8],可在手术中最大限度地减小手术创伤,但对于术者而言,学习曲线较长,对手术器械的要求较高,且费用较高,目前可能不利于基层医院的推广。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安全有效且易于推广的手术方式。

小儿腹股沟斜疝经腹修补术的手术原理与传统术式相比,小儿腹股沟斜疝经腹修补术将小儿的疝囊颈后唇腹膜由腹腔内提出,与切开腹膜的内侧缘做一连续缝合,将原先的疝囊旷置于腹腔外,达到在最高位处理疝囊的目的。在此基础之上,手术中术者常规将内环口周围薄弱的腹横筋膜进行缝合加强,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小儿腹股沟斜疝术后复发的概率。

相对于传统手术方式,经腹修补术无需切开腹股沟管或扩大腹股沟管外环,不改变腹股沟管的正常解剖结构。术中仅行疝囊旷置,而不像传统手术般于腹股沟管内剥离疝囊,从而避免对精索、神经的刺激,及术后腹股沟区水肿、瘀斑的发生,因而创伤较小。本组132例接受经腹修补术的患儿,术后无1例发生腹股沟区的水肿及瘀斑。

因经腹修补术简化了手术步骤,故大大降低了手术时间,同时也避免了副损伤,缩短了住院时间。手术切口则采用了下腹壁顺皮纹切口,皮肤层采用生物粘合剂粘合,或直接对合,无需缝合及拆线,减轻了患儿术后的痛苦,切口瘢痕可隐藏于下腹壁皮纹中,较为美观。

本组在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上较近年国内相关研究[9-10]均有一定进步,在保证疗效的同时,该术式费用成本较低,便于基层医院推广,从而使广大患者获益。

综上所述,采用经腹修补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方法安全,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低复发及费用低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经腹疝囊修补术
不同假疝囊处理方法对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比较
胎儿疝囊型膈疝的磁共振诊断与鉴别诊断
于腹股沟斜疝患者中分别应用有张力修补术、无张力修补术实施治疗效果对比
改良阴道前后壁修补术56例临床疗效分析
联合应用经腹与经阴道超声在异位妊娠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36例临床分析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分析
负压引流预防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血清肿的应用体会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中采用疝囊剥离与横断处理治疗Ⅲ型腹股沟疝的对比研究
经腹及经阴道超声在诊断盆腔肿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