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自溶1例

2019-01-16 08:04曾小松
安徽医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内源性纤溶肠系膜

姜 博 曾小松 梅 露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43岁,本院职工,下班途中突发剧烈腹痛,遂紧急返院。体检:面色苍白,体温36.2℃,脉呼吸20次/分,卧位血压13.8/9.3 kPa,心率80次/分,肠鸣音7次/分,腹软,下腹压痛阳性。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为48 s,心电图检查显示律齐、窦性心动过缓。急诊科会诊后,初步怀疑主动脉夹层,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检查未发现异常。患者休息片刻后,症状好转,未入院治疗。第2天,放射科医师再次阅片发现肠系膜上动脉主干下行部长约6 cm的充盈缺损,管腔最窄处狭窄>90%,见图1~3,分支无异常,再次行胸腹主动脉CTA检查,结果无异常。患者2014年曾因外伤致左手舟骨撕脱骨折,支具外固定2个月后愈合。否认其他病史,否认吸烟,偶尔饮酒。随访9个月未见复发。

图1 MPR像,箭头示肠系膜上动脉主干下行部血栓形成

图2 轴位像,箭头示血栓

图3 MIP像,箭头示血管狭窄

2 讨论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ial thrombosis,SMAT)起病急,进展快,常与其他急腹症相混淆,易漏、误诊,病死率高[1],最佳治疗时间在6 h内,肠管可耐受12 h内的75%的血流量减少[2],但血管完全闭塞6 h即导致不可逆的肠黏膜损伤。本例患者CTA检查漏诊,患者未经任何治疗症状好转,血栓早期应发生了自溶。国内未见SMAT自溶的报道,近年相关自溶现象的研究均为冠状动脉[3-8],可能与其血栓发生率高有关。肠系膜上动脉栓子主要来源于心脏瓣膜的赘生物、心肌梗死后的壁栓,血栓形成概率低,自溶罕见,二者虽位置、管径、血栓形成概率不同,但血栓的基础成份、血管内环境、溶解机制是相似的,因此自溶的影响因素应是相关的。自溶的主要因素为机体的纤溶系统、梗死前短暂的缺血发作、糖尿病、多支病变、侧支循环形成及时间因素,在分析其作用机制后,可以总结为内源性及外源性,内源性机制包括纤溶系统、缺血发作,纤溶系统是十分重要的细胞外基质降解系统,短暂的缺血发作为间接内源溶解机制,国外研究[9]提示,短暂的梗死前缺血可以增强重组纤溶酶原诱发的冠状动脉血栓溶解,提高自溶概率,属继发性纤溶,而糖尿病、多支病变、侧枝循环形成及时间因素作用于血栓承载的负荷,使血栓瞬间剪切力发生变化而影响自溶,属外源性机制。本例结果显示体内动脉血栓溶解受以上2种机制共同作用,内源性机制起主导,外源性机制辅助。本例患者可能还受到造影剂推注的影响,高浓度CT造影剂注入后血管内渗透压、血容量顺间加大,血栓负荷增加,同时认为血栓自溶与栓子大小无相关,但尚缺乏研究支持。目前,临床仍无法预测何种条件下血栓发生自溶,SMAT确诊后,应积极溶栓治疗,还应加强与辅助科室的沟通,提高该病的早期检出。

猜你喜欢
内源性纤溶肠系膜
芝麻种子中内源性蛋白酶的热稳定性及其运用
地鳖纤溶蛋白口服时间/pH依赖结肠靶向微囊的开发及评价
纤维蛋白原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术后出血患者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的应用价值
内源性NO介导的Stargazin亚硝基化修饰在脑缺血再灌注后突触可塑性中的作用及机制
内源性空间线索有效性对视听觉整合的影响*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切除术后继发纤溶亢进1例并文献复习
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以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为轴心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6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