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与“爱人”
——师范生视阈下儒家“仁”思想的教育价值与实现途径研究

2019-01-16 03:19雷意群
山西青年 2019年23期
关键词:视阈师范生爱人

雷意群

(宜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西 宜春 330800)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时说:“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基于此,儒家“仁”思想在历史上的向上向善之功、在今天的继承与发扬值得特别关注。师范生视阈下,作为儒家思想体系核心的“仁”思想对其自存成人、存他爱人更有不可忽视的价值与作用。

一、儒家“仁”思想的教育价值

从造字法来说,“仁”字从人从二,即人们互存、互助、互爱,故其基本涵义应是在“自存”“成人”的前提下,达到“存他”而“爱人”的境界,实现对他人的尊重与友爱。今日的师范生,未来要肩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对他们而言,“示范的二重性”教育尤为重要,儒家“仁”思想的教育价值具体体现在用“仁”学思想“成人”,进而“爱人”。他们要以“仁”的理想道德去重视现实,以经世致用的理性态度和乐观进取、舍我其谁的实践精神去自身“成人”,舍己“爱人”。基于此,“成人”与“爱人”也成为当代师范生视阈下儒家“仁”思想的重要价值内涵。

(一)自存成人

“克己复礼为仁。”要顺应教师职业岗位的需求,成为辛勤的园丁,师范生应从今日入手,以“仁爱”为中心,扣好教师职业生涯的第一粒扣子。爱自己而“成人”,强化从教信念,坚定从教理想,扎根基层教育,服务普通民众,掌握教育技能,提升自身内涵建设,是师范生顺利走上教师岗位的基础。

1.主动求“仁”,树立“成人”的理想

师范生视阈下,儒家的“仁”是内在情感的自觉外化行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态度端正,明确“仁”的内涵,明了“仁”的价值,师范生在内心深处才会主动追求“仁”,树立“成人”理想。因此,达到“仁”的境界的根源在于自己如何主动去做,而不是由外物来推动;只有主体自己的主动追求,才有可能达到“仁”的理想境界。这就要求师范生从今日始就以诚恳的态度来主动修养自己的道德,完善健康的人格,主动求“仁”,为自身“成人”打好坚实的基础,为将来爱学生、“爱人”提供优厚的条件。

2.重视“仁”思,认识“成人”的价值

师范生视阈下,“仁”精神价值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己立立人,己达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在师范生视阈下,“成人”为“爱人”奠定厚实的基础。由此,“成人”后的“爱人”作为“仁”学思想的重要精神内涵具有广泛的适用性:爱自己,提升道德修养;爱专业,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修养“成人”,生活在“爱”的世界,徜徉于爱的海洋,享受自爱与他爱,是师范生从儒家“仁”思想中必然会体验到的教育价值现实化美感。

(二)存他爱人

“仁”作为价值主体内在精神状态的反映,对师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是师范生实现理想人格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东西,是师范生自身“成人”、“爱人”的必备条件。师范生只有内心以“仁”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仁”的境界来考察自己的思想,才能达到真善美的崇高境界,实现“成人”到“爱人”的跨越。

1.物化“仁”学,升华“爱人”境界

师范生视阈下,“泛爱众而亲仁”是“爱人”的基础。在以“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的态度“成人”后,师范生以博大宽厚的胸怀来爱护他人,是“仁”的一种具体表现方式。师范生要以“仁”思想为指导,从“爱人”出发,时时处处以人为主,以人为研究和关注的对象,一切以“人”的思想行为、发展状况为主要内容:爱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共学氛围;爱同事,创建和谐温馨的工作环境;爱学校,树立牢固的主人翁意识……这是自我认知上的一种升华,亦是自我精神状况的内在反映。

2.践行“仁”学,关注“人”的成长

师范生视阈下,儒家“仁”思想时刻关注现实生活中如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问题,随时将关注的焦点投向世界,投向社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征。孔子关于“仁”的思想体现的是对民众人格升华、人性解放的终极关怀。对于将来从事教书育人工作的师范生而言,这种终极关怀是一个持续发展、不断前行的漫长历程。“爱人”将成为这一漫长历程制胜的不二法宝,带着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闪着光,发着热,代代相传……这不是纯粹思辨性的形而上,也不是空洞无力的理论口号,更多的是要求今日求学的师范生不仅仅要自身修为,努力“成人”;更要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去感染、熏陶他们将来的学生,以利更好地“爱人”。

二、儒家“仁”思想的实现途径

师范生视阈下,“仁”思想是一门如何处理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学问,是一门关注人的自身发展的学问。师范生首先要掌握“仁”思想的教育价值理论,进而用相关理论指导实践,找到实现该价值的现实途径,既自身“成人”,提升道德修养,更远恶近仁,终成为一君子;又要他日“爱人”,让“爱人”成为新道德建设的根本生长点,增强文化自信,为现代教育提供一种有益的思维视角和价值取向。

(一)课堂教化融入

师范生班级专门开设《论语导读》类课程,以宣讲、传授“仁”思想为课程教学重点,力求师范生对儒家“仁”思想的内核有全面、细致、深入了解,进而为践行“仁”思想,自身“成人”与他日“爱人”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校园文化渗透

通过“仁”思想主题讲座开设、“仁”思想主题演讲会、社团活动、张贴“仁”思想标语等形式,师范生徜徉于“仁”思想的文化海洋中,抬眼所见是“成人”,俯首闻听是“爱人”,“润物细无声”式的渗透让师范生“知时节”,明事理,“成人”的责任意识、“爱人”的担当感受生于内心,发于行动。

(三)网络同化搭建

利用网络平台,有效宣扬“成人”楷模、“爱人”典范,亲身参与“我身边的‘仁’人”投票活动等,师范生亲历其中,有耳闻,有目见,发挥传播媒介的引领作用,“成人”战略得以实施,“爱人”思想得以践行。

师范生视阈下,儒家“仁”思想的教育价值更应体现在“成人”前提下的“爱人”等人生价值塑造、道德建设、传统文化认同和传承等方面。

教师是红烛,是园丁;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仁爱的传递人。自存“成人”后的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和高尚的品德,他们还得用“成人”的积累去教育人、感染人,成为真正成功的教育者。一个只爱自己的所谓“成人”教师必定不会是优秀的教师,只有自存“成人”后的教师通过存他爱人的方式才有可能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儒家“仁”思想经历数千年历史积淀和传承,构成了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文化环境和精神支柱,广泛影响着当下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猜你喜欢
视阈师范生爱人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爱人就是爱自己
下一世,你是我的爱人
漂泊叙事视阈下评述《花样年华》的艺术特色
女性主义视阈下小说《红字》多维解读
原型理论视阈下的于连形象
接受美学视阈下的《螺丝在拧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