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政策实施中列宁人才观对中国的启示

2019-01-16 03:19朱玉梅
山西青年 2019年23期
关键词:苏俄列宁政策

朱玉梅

(江西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一、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不是偶然的,是20世纪20年代苏俄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为解决国内经济发展问题而衍生出来的,也是一场为了挽救人民的信心、化解国内危机的革命。在新经济政策实施之前,苏联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了全国人民群众的普遍不满,并最终爆发,表现为1920年-1921年国内政治和经济双重危机的引发。此危机的爆发包括苏俄水军在内的广大民众对苏俄政权的一次强烈抗议,严重影响到以列宁为首的苏俄中央领导人在人民心中的地位。人民的抗议主要是针对余粮征集制在苏俄取得国内战争胜利后继续执行,要求农民手中的粮食全部上交给国家、禁止自由交易,这不仅没有积极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反而促使全面爆发了负面情绪。不可否认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下的余粮征集制确实在内战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仅保障了战争的胜利,巩固了苏俄政权,它的实施过程也是获得极力摆脱封建剥削农民的支持。但随着战争的结束,该政策慢慢失去了实施的群众基础,过于苛刻的余粮征集制度下的生产关系显然不利于当时生产力的发展,过于沉重的税收负担大大地降低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粮食的产量也得不到提升,农民群众联合出身于农民家庭的士兵终于爆发了苏俄大罢工。人民抗议形成的政治危机促使了新经济政策的提出和实施。

从另一角度来讲,苏俄当时已经具备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条件,从国内政治形势看,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苏俄政权,列宁成为中央领导的核心,具备实施该政策的政治基础。从国内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来看,它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国家百废待兴,余粮征集制下的生产关系对工农业的发展极为不利,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从国外形势来看,世界各国仍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恢复阶段,国际关系的主旋律从对抗的状态趋于缓和,这一国际形势为苏俄与其他国家建立经济联系、制定和出台有利于国际合作的政策提供了外部环境条件。

苏俄新经济政策催活了旧生产经济,给予农民一定的机会交换其所需的工业产品,复兴了一部分商品经济,以及货币的重新出现作为商品交换的基础,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工业产品交换得来的粮食为促进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租让制度的实施大大增加了国内资源的利用率的同时提升了国内生产、管理技术,几年之内,国家资本主义管控下的苏俄经济实现了第一次大飞跃。而这一制度从制定到实施落地离不开一支富有实干精神、有才干的人才队伍,列宁对这支队伍的重视程度不亚于对新经济政策的重视。

二、列宁的人才观

列宁认为,社会主义能否取得最终胜利,除了要取得政权外,还有看社会主义建设,而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关键是人才问题。经历了国内战争后,当时的俄国极度缺乏人才,迫切需要人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此,他在一系列谈话、演说、指示和著作中都反复地强调人才的重要性,提出了包括人才选拔、人才培养等方面内容的人才思想。

(一)选人思想

列宁在《论粮食税》中主张必须立即采取最快、最紧迫的、最坚定的措施,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不断提高生产力。他十分重视并指出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产力的紧迫性,他在该著作还论述了实施新的粮食税、租让租赁制的实施方法问题,这就要求有一批有实干精神的干部队伍,而当时的苏俄干部队伍呈现的总体状态是办事拖拉、开不完的会议,真正办事的没有多少。列宁将共产党人的狂妄自大视为第一个敌人,因此他主张共产党人要加强学习,他指出干部如果不进预备班重新学习,无论如何也解决不了作为目前全部政策基础的经济任务。另外,他还主张不仅要从资产阶级专家、旧知识分子等有文化的人中间选拨人才,更可以从农民、工人等群众中选拨优秀人才。对于人才的标准,他提出选拨“具有清醒头脑和实际才干的人,他们既忠实于社会主义,又善于不声不响地而且能排除各种纷扰和喧嚷使很多人在苏维埃组织范围内坚定地、同心协力地工作”。[1]可以看出,列宁的选人原则是“任人唯实”,这里的实是指真扎实干,肯真正为社会主义建设牺牲生命并促进新经济政策实施的人。

(二)育人思想

列宁十分重视对人才的培养,他认为不仅要选拔优秀人才,也要培养一批热爱学习、热衷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人才和干部队伍。关于培养人才策略,他极力地主张要通过学习经济管理,切实地保障各项政策的落地实施,他尤其要求干部要认真的学习新经济政策和经营管理。除此之外,列宁还主张要虚心地学习,要向托拉斯组织者学习,社会主义的建设要借鉴和学习托拉斯的生产本领,要虚心地向这些专家学习。

列宁也十分重视教育,他主张要通过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兴建成人教育机构培养一批“实践型”人才,改变过去的死板教育,他主张采取活教育,教育要适应社会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三、列宁人才观对我国人才建设的启示

列宁的人才思想是深化和拓展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并对其进行补充和完善,他结合俄国当时实施新经济政策所需人才队伍的具体实际,为苏俄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大量的人才支撑,使得新经济政策得以顺利实施,使得国家的经济建设、人才建设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离不开人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样离不开人才。对列宁人才思想进行全面、系统、客观地分析和评价,既是对过去经验的总结,也对中国人才事业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一)健全人才选择机制选好优秀人才

在选拔人才方面,列宁主张按照一定的选择标准选择具有相应技能,知识和经验的人才。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实现中国梦的关键在人才。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没有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难以顺利实现。”[2]这一观点明确地告诉我们,只有抓好人才工作,大力开发我国丰富的人才资源,才能实现中国梦这个战略性目标。

因此,有必要创新人才选拔机制,虽然科学人才观早就提出“四不唯”(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但现实中仍存在人才选择问题,这对人才的创新成果和贡献很难做出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因此,必须推进人才选择改革,加快建立多元化人才选择体系,建立符合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人才特点的选择标准和选择方式,根据岗位特点,突出能力、业绩和贡献导向,克服人才选择中的唯学历问题,引导人才静心做学问、搞研发,使各类人才的价值都能得到体现和尊重。

(二)创建优质人才培养环境培育人才

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列宁反复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指出了学习环境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因此,要为培育人才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提供必要的条件。习近平强调,要创造一个尊重人才、重视人才的社会环境,鼓励创新、容许犯错的工作环境,同时要创造待遇适当、无后顾之忧的生活环境,提供公开、平等、竞争的制度环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建优质人才培养环境要着眼于人才的长远发展,使培养环境与时俱进,同时探索并创建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人才成长提供充足的流动空间,使被培养者不断成长。创建健康的竞争机制,使被培养者利用竞争得到精神的充实,通过竞争培养其自豪感、成就感、荣誉感。在物质方面,为被培养者提供相应的物质条件,保障其茁壮成长所需的物质条件,提供强健其体魄的外在条件。为了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就像列宁同志倡议的,要学习、再学习。

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文化环境和学习氛围,习近平主席提出要创建学习型社会,使学习成为社会主流生活方式,提倡终身学习,活到老、学到老。此外,要继续坚持党的优良传统,营造尊重人才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让人才在良好的环境氛围中为实现中国梦充分释放出他们的高能量。

(三)善用人才提高人才使用率

列宁的人才思想的启示是,我们应该善于把人才安置在适当的工作岗位上。这就要求对人才的管理要科学化,不同行业对人才的标准要求不同,不同的人才对职位的需求也不同,供求双方应根据职位要求和人才实际情况形成一套最优化的选择方案,尽量做到人才的特质与工作岗位相适应、相符合、相匹配,做到因职择人、人尽其用。社会中的岗位千万种,人力资源管理者要结合岗位职能性质相应地制定匹配的用人标准,并使用人信息尽可能的详细地被识别,在社会中建立广泛的信息访问渠道,确保信息的畅通和对称。人才方面,应给予其知识和技术支持,确保其能够了解自己和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岗位。善用人才是建立在双向沟通基础上的,为此,建立良好的双向沟通机制对促进人才合理使用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尊重爱护人才促进人才发展

从列宁的人才思想中不难看出,列宁强调对人才的关注以及关心人才的重要性。选对了人更重要的是留住了对的人,为此,关心爱护人才不能仅停留在口号上,要真抓实干,为人才在合适的岗位上发挥其才能提供物质保障和精神关怀。要及时的转变人才发展观念,注重为人才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精神环境,首先要做到尊重和爱护人才,这里的尊重不是只停留在表面,要打心底的对其认可,尊重其作为一个自然人的本性,再尊重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特质表现。其次,要提升对人才的关心、关注和关怀,不仅要有对其健康的关怀和物质支持,避免人才的超负荷工作使其过度劳累,而且要体现人文关怀,通过观察关注其心理变化、情绪变化,为保障人才的健康心理提供应有的支持和保障。对已退休的人才,不仅要支持其应有的物质保障,也要关怀其精神层面,要学会感恩人才对社会做的贡献,为老年人才提供安享晚年的保障和人文关怀。

猜你喜欢
苏俄列宁政策
政策
政策
列宁的伟大人格及其当代意义
十月革命以后列宁对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启示
助企政策
政策
美国借救济援助渗透苏俄
国际能源通道恩仇录八——苏俄石油工业国有化博弈
信与疑:鲁迅如何看苏俄
民意调查:列宁和斯大林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