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整本书阅读”
——以《一滴眼泪换一滴水》窥《巴黎圣母院》人性的美与丑

2019-01-16 03:19任前飞
山西青年 2019年23期
关键词:爱斯克洛德莫多

任前飞

(江苏省淮安中学,江苏 淮安 223200)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一文节选自《巴黎圣母院》第六卷,讲述的是在酷热的天气下,卡西莫多手脚被捆绑,送至广场示众。所有的看客持嘲讽和敌意的态度,只有美丽善良的爱斯梅拉达,不计较他的丑陋、愚钝,以及之前绑架自己的恶行,喂他水喝。这一举动使卡西莫多感动落泪。在《巴黎圣母院》诸多精彩章节中,教材编写者将这一章节选入高中语文教材,意将课文教材与整本书相衔接以推进学生进一步阅读原著。如何利用有限的精读章节来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突破。

一、设计有效的阅读方案

新课标中指出:学生要“用自己的话复述全书故事框架、撰写读书笔记与作品评价,通过书面或口头等多种方式与他人分享”。所以,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有效的阅读方案对于明确阅读要求、鼓励学生持续性阅读、分享和评价学生阅读成果等方面有重要意义。阅读方案应包含阅读目标、阅读时限、阅读要求、成果形式等内容。

(一)阅读目标

1.精读选文《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找出主次要人物,分成美与丑两大阵营,概括故事梗概,概括人物形象。

2.快读《巴黎圣母院》其它章节,勾画圈点,罗列故事情节,并能丰富《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所涉及的主次人物形象,初步感受人性的美与丑。

3.了解《巴黎圣母院》的影响,以及人道主义关怀在雨果小说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二)阅读时限

基于课纲的要求并考虑学生学习的进度,笔者将学习进度设定为60天。

(三)阅读要求

1.自主阅读:请用45天时间阅读整本书,完成阅读目标,形成自己独到的思考与见解。

2.合作阅读:8个人自由组队,每人至少提出一个阅读困惑,组内讨论解决。

3.过程阅读:阅读小组每七天进行一次“阅读微交流”,交流阅读进度和感受,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请组长填写“阅读微交流”。

4.创意要求:录制音频“我读巴黎圣母院”,仿《朗读者》形式,诵读《巴黎圣母院》中的一个人物,并且简要说明理由。

5.展示要求:两个月后,以读书报告会的形式展开,小组推荐2人演讲阅读感受,展示小组内最佳朗读者的音频,并回答其他组员提问。

(四)成果形式

每位学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人物形象分析阅读报告,以“美与丑”划分整理。笔者通过阅读方案设计,以自主阅读和小组合作形式,明确阅读目标。教师通过“阅读微交流”的形式关注学生阅读进度。阅读方案的设计为学生营造了整本书的阅读氛围,提高阅读效率。

二、师生共读加强策略

大多数的整本书阅读,需要搭建必要的阅读支架。既是扫除阅读障碍的需要,也能引发学生阅读期待、提升阅读品质。

(一)展现值得阅读的理由

1.教材精选篇目

苏教版必修四“灵魂的对白”专题节选《巴黎圣母院》第6卷《一滴眼泪换一滴水》,编者意将课文教材与整本书阅读相连接显而易见。意使读者走进经典,体验“笔落惊风雨”的神韵在名篇佳作中缓缓流出的魅力,在这美与丑的展台上,看惊心动魄的人生抉择和人性冲突,从高尚与卑鄙、美与丑、善与恶的矛盾中,去了解人们灵魂应该坚守的原则底线。

2.作品影响深远

《巴黎圣母院》作为文学史上浪漫主义创作风格的一颗璀璨明珠,作者将浪漫和现实穿插交织。既真实的再现了中世纪法国的社会生活,又能将浪漫的艺术手法、曲折的情节蕴藏于人物命运之中。这是继夏多布里昂的《勒内》之后,再一次将浪漫主义大纛高高举起。《巴黎圣母院》为人追捧,也预示着古典主义文学创作的式微,这部悲壮的运命交响曲曾被改变成影视作品,活跃在各个国家的银幕之中。

(二)共研问题,扫除障碍

1.爱斯梅拉达与克洛德的对比

雨果在作品中塑造的诸多人物,最先形成矛盾冲突的是女神爱斯梅拉达和主教克洛德。纯洁美丽的吉普赛女郎爱斯梅拉达是作者笔下一切美的化身,作者不必作过多的正面描写,在教材选文中,那只闪着金光的小山羊就足以从侧面烘托出爱斯梅拉达天仙般的存在。她虽也命运坎坷,卖艺维生,饱尝人情冷漠和世事艰辛,但却始终向真向善。这像极了东方文学《边城》中的“翠翠”,但她不屈强权,这是翠翠所缺失的。

爱斯梅拉达的善良在文章中无处不在,如夜空中的星星,时时闪耀。她允诺结婚,救下了即将被乞丐国王处死的格兰瓜尔;不计前嫌、以德报怨,给受刑的卡西莫多送水;无论菲比斯怎样辜负她,仍然痴情疯狂的爱着他;克洛德凶相毕露的威胁,她也能断然拒绝。作者将爱斯梅拉达建造成了一座希腊神庙,上面供奉着至真至纯的人性,她也成了作者所有希望和理想的化身。而雨果笔下的克洛德则走向人性的另一极端,成了人性极恶的象征。阴险狠毒不输岳不群,虚伪伪善远超戚长发,戕害良善如同田归农,他是造成爱斯梅拉达悲剧的罪魁祸首。

当兽性的占有欲强烈支配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时,他开始了跟踪、绑架、强抢爱斯梅拉达计划。这不是平等意义上的爱情,而是变态的贪婪与自私。天主教的禁欲主义却未能关得住克洛德心中的恶虎,他的极端做法只能造成悲剧结局。而克洛德也仅仅是中世纪时代特权阶层的一个缩影,打着保护弱小、伸张正义的旗号,实则蝇营狗苟,自私自利。爱斯梅拉达心里住着维纳斯,那么克洛德便是撒旦的化身。

2.加西莫多与克洛德的对比

通过两人对爱斯梅拉达的爱,最能体现两人的善恶。卡西莫多是作品塑造的最丰满、最鲜明的人物形象。他外表极其丑陋,“几何形的脸,四面体的鼻子,马蹄形的嘴,参差不齐的牙齿,独眼,耳聋,驼背,难听而忠厚的声音”。命运极其坎坷,自小就被遗弃。

卡西莫多的人物形象有明显的变化过程:起初阶段,他对克洛德极为信任、言听计从,甚至不计后果的绑架爱斯梅拉达;变化阶段,遇到爱斯梅拉达后,他内心的善良坦诚,忠诚勇敢开始慢慢苏醒,不带任何功利目的和私欲的去挽救危险中的爱斯梅拉达,卡西莫多性情纯良、举止单纯。他对爱斯梅拉达的感情是发自内心的,包括对克洛德的感情都是纯洁没有杂质的。世间善恶、黑白、是非往往相伴而生,克洛德的爱则是自私的、兽性的占有欲。他采取的种种下流手段,勾结政客,污蔑陷害,欺骗诱拐,目的都是占有爱斯梅拉达。这种爱带有强烈暴戾和专制色彩,他计划用死亡威胁来使爱斯梅拉达屈从于己。失败后,便想着栽赃毁灭她。他的爱和卡西莫多的纯洁而又自卑的爱有着本质的区别。高尚的人注重灵魂的交融,卑劣的人只能沉迷表面之美。卡西莫多是爱别人,克洛德是爱自己。

3.爱斯梅拉达与加西莫多之间的对比

从外貌上看,爱斯梅拉达是爱,是暖,是人间四月天,卡西莫多则是上帝的失败之作。作者这样描写爱斯梅拉达的美,“不能一下子肯定地看清楚这个女郎究竟是人、是仙还是天使”,“她的歌喉犹如她的舞蹈,犹如她的容貌,极为迷人,却又难以捉摸,可以说蕴涵着纯净、激扬、空灵、缥缈”,“姑娘的个头儿并不高,但身材苗条,亭亭玉立,显得很高。她的肌肤,白天看来肯定闪着金光,极为漂亮。她的纤足,显得那么纤巧”。

而卡西莫多却与此相反,他丑陋的令每一个看过他的人都有退避三舍的恐惧,又有回头打他的愤怒。作者是这样描写他的,“他有几何形的脸,四方形的鼻子,向外凸的嘴。参差不齐的牙齿,独眼,耳聋,驼背,难听而忠厚的声音……似乎上帝将所有的不幸和丑陋都降临在了他的身上”。作者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把所有的丑陋赘疣都拼合到了卡西莫多的身上。而作者也恰恰是要将两人夸张的外貌统一到自己的美学思想之中,“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相生。”卡西莫多的外表之丑更鲜明的反衬了他心灵的纯美。

“一本书”可以学习的内容比“一篇课文”要复杂得多,面面俱到是不切实际的。因此,挖掘“这一本”值得教的精髓,需要教师身先士卒地读、火眼金睛地发现。发现的基础在于教师对学情的充分把握、对文本深入细致的阅读、对新课标课程理念的准确把握,如此才能真正挖掘出“这一本”的教学价值。

三、多样化的评价成果

课标指出:每种评价方式都有不可避免的长处和缺陷,教师的评价方式要依据特定的评价目的,可采用小组交流、纸笔落实、现场阅读、展示分享、自我反思等多种评价方式,提高课堂评价效率,增强评价的可靠性、可操作性、科学性。

因此,在整本书阅读活动中,教师开发多样成果,进行灵活评价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在设计《巴黎圣母院》阅读课程方案时,笔者就按照多样的成果,如片段朗读音频、读书报告以及小组展示PPT,来设计评分细则,并推选学生评委和老师一同对展示活动进行评价。依据评委打分情况,我们共同推选本月个人和小组阅读之星。

可以说,整本书阅读活动的意义不在于短期的成效而在于长期的积累。教师利用具体细致的评价,使学生在分享阅读成果过程中能有较明确的目标,使成果质量得到保证,学生间的交流使个人阅读经验得以传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成就感。

四、结语

想要落实高中新课程理念,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整本书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计划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在实施《巴黎圣母院》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活动中,笔者深切体会到,学生对整本书的阅读,要立足于学情实际。既要顾及到“新颖”,也要照顾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和阅读计划,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摘下那个他跳起来就能摘到的苹果。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深入了解学生阅读进程、阅读状态、阅读体悟,发现阅读中存在的困难和困惑。教师不仅要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更要“躬行”阅读,和学生一起阅读。唯有如此,教师和学生才能对同一文本产生情感共鸣,在课堂教学的指导中才能有的放矢,让学生真正掌握“这一本”的精髓。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阅读方法指导,监督学生阅读习惯养成,培养学生坚持不懈、勤学好问、善于思考的阅读品质和探索研究的科学精神。最终,以多样化的评价结果让学生的阅读行为变得积极而可持续。

猜你喜欢
爱斯克洛德莫多
陶土瓶与花
陶土瓶与花
爱斯梅拉达形象的另一面
片段拾萃
压抑下的人性畸变
——以弗洛伊德心理分析角度解析《巴黎圣母院》中的克洛德形象
赞美与批评
《巴黎圣母院》中克洛德形象分析
美与丑的对照——《巴黎圣母院》的人物塑造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题目功过参半
意义深远的“爱斯基姆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