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俗共赏 精品云集—“第五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综评

2019-01-17 10:16王安潮
上海艺术评论 2018年6期
关键词:剧目艺术节丝路

王安潮

作者 哈尔滨音乐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金九银十”,现在正是各种形式的艺术节呈现的高峰期,经过了一年或几年的筹备,开花结果的艺术节在金秋时节丰富了大众的艺术享受。除了那些专业院校内用于科研、实训的学术性艺术节外,由公共文化机构主办的艺术节多会注意“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对象问题。“邀文汇艺”,已成功举办了四届且在业界广受好评的“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筹办理念,自五年前开启之时,就以艺术而邀聚多元技艺为特色,东西南北,内陆海外,都在其中找到了展示才艺的空间。既想办出特色和水平,又要注意人民大众的受众面和满意度,确实是摆在筹办者面前的难题。可贵的是,每年的剧目质量都在逐年提高,大众对艺术节的观演热情也在与日俱增,相比于那些地方性、主题性艺术节所面临的多方困难而言,“丝路艺术节”虽然是每年举办,由于借助国家级艺术节的平台之利,藉此而借助于文化部(文化和旅游部)及地方政府的支持,在剧目的选择上相对充裕,在艺术水准把握上相对自主,其成功之处或可以提供给同类艺术节所参考。

艺术节的筹办理念

艺术节要“以人民为中心”,那就要站在他们的角度,有的放矢地为人民群众献上更丰富的文艺精品。据笔者对第五届“丝路艺术节”的剧目分析来看,40余台多为大型项目,除去上海国际艺术节、北京现代艺术节之类的国际知名艺术节,“丝路”中的这些剧目在同类艺术节中可谓少见。而观众的喜爱程度却丝毫不减,原因还是大众喜爱。其中,儿童剧中主推了像《少年孔丘》《南柯一梦》《愚公移山》等中国传统文化传扬的新作,很受青少年的喜爱;舞剧中的《兰花花》《唐卡》《江湖》《大唐赋》《驼道》《英雄玛纳斯》等,都是各具特色;戏曲中的《牺牲》《绿皮火车》《大面》《关中晓月》《项链》等,也是色彩绚烂,令人不断称奇;话剧中的《回民干娘》《柳青》及音乐剧《我是川军》等,都是已经在各地经过舞台检验为优秀剧目。《少年孔丘》寓教于乐,以经典故事而将孔子的励志经历形象呈现,避免了说教的舞台演绎自然对青少年观众极具吸引力。《关中晓月》讲述了清末关中小女子商英为救护近代关中大儒刘古愚铤而走险的悲壮故事,清丽婉转的唱腔将秦腔的清雅秀丽的一面展现殆尽,让大众感受到了别样的秦腔之韵,得到了大量戏迷的追崇。《柳青》将文学家柳青以戏剧性而展现其波澜壮阔的一生,点滴之间,细节之处,展现了文学家柳青的魅力人生,引起了观众与戏产生共鸣。

40 余台大剧在半个月内始终有平均九成以上的上座率,这是剧目筹备、遴选时的“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所产生的良好社会效应,这一理念是“丝路艺术节”常办常新的内在生命力所在,也证明“以人民为中心”的创演理念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艺术节特色建构及其为继的驱动力。

艺术节的选材品位

选择剧目对很多艺术节来说都是难题,很多影响小的艺术节可以说基本无选择可言,能来参演就是给面子了。这是被动办节的弊端外显。其次,“怎么选材”是中小型艺术节筹办者所要面临的又一问题。

泗州戏《绿皮火车》

如何才能选好材,将那些优秀的剧目展现在大众面前,仅靠艺术节的平台还很不够,尤其在艺术节扎堆的金秋时节,优秀剧目或可能短缺。据我观察,早做谋划,扩宽视野,是艺术节占得先机的必备远虑。“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虽然是每年举行,但会较早地进行剧目选择,并将其视角放大到全国乃至世界范围,从职业院团、艺术院校、民营社团,及至国外。

就今年的剧目来看,像中央音乐学院的交响乐《丝绸之路》、安徽省泗州戏剧团的《绿皮火车》、苏州民族管弦乐团的《华乐苏韵》、浙江京剧院的《大面》、中央民族乐团与西藏歌舞团联合创排的大型民族音乐会《西藏春天》、江苏省无锡市歌舞剧院与新疆阿合奇县歌舞团联合创演的长篇柯尔克孜族民族史诗题材舞剧《英雄玛纳斯》、匈牙利的著名吉他手盖兰达什·彼得与他的伙伴们带来的专场音乐会、阿尔及利亚的滑稽剧《父亲与儿子》、克罗地亚的儿童剧《云的故事》、韩国的戏剧《厨师》等,都是有其特色及其吸睛之处,或将地方上特有题材展现,给人以新颖的艺术享受;或将某种技艺的创新,给人以“绝活”之感;或将某种经典故事全新演绎,给人以深刻的思想教育。它们都以各自优势而令大众称奇追崇,流连忘返。

以此来看,主动邀约优秀剧目,并以适当的形式给予嘉奖,是“丝路艺术节”不愁选材的外在源泉。从内在来看,不拘泥于体裁与题材,不局限于地域与风格,着眼于市场调研,以观众的喜爱程度而决定邀约之曲,尤其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新奇艺术的心理诉求。此次“丝路艺术节”还将演出拉到了剧场外,公园里的“丝绸之路国际爵士乐音乐节”、广场上的综合歌舞《一路同心》及多部优秀儿童剧送戏到校园等,演绎场地的灵活多变是艺术节亲近大众的有效形式选择。

艺术节的引领开拓

“引领欣赏”是服务于大众的艺术节所要深思的问题。艺术节不能一味地迁就与观众,舞台演出要与民俗生活有一定的距离美感,以高品质的艺术作品而站在潮头,并藉此而对观众有所引领,这也是艺术节的教育功能之所在。

“丝路艺术节”始终坚持用优秀的剧目感染人,用高尚的艺术思想提升大众的境界,用那些与其生活有关的题材去感化人。舞剧《兰花花》以大众熟知的经典陕北民歌所蕴含的内容,将民歌旋律融入其中,将民歌故事戏剧化、现代化,从而以悲壮的现代戏剧感染了大众。《龙之吟》将大众熟悉的竹笛以不熟悉的重奏形式进行现代性发展,提升了大众对精致化发展的民族乐器的认识,从新奇感的视角而推动了学院派竹笛艺术节进入大众视野,并进而深入民众心里。诗词歌赋杂技剧场《小桥、流水、人家》是多种艺术手法的融会,它们与大众的既有认知接近,但却以新颖独特的“混搭”而展现了艺术品的“高于生活”那一面。其他像《唐卡》《大面》《驼道》《项链》《一块面包的秘密》《挡不住的飞翔》《偶动时光》《布袋戏尫仔甲》等,或将民间艺术物态化夸张推展,或将民俗故事戏剧化延展,这些引领性为大众打开了其生活未知的那一面,这恰是舞台艺术精品远距离美感建构的思想依托,这也是艺术节这样的平台之利,高地建设之所需。

此外,多种形式的开拓也是“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的创新之举,小剧场戏剧、中外非遗题材剧及占比三成的国际剧目等,打破既定的艺术形式束缚,使人们认识到舞台剧并非仅是舞剧、歌剧、音乐剧、话剧和戏曲,还有各种形式甚至新创体裁;灵活自由地开发可行性表演形式,与民同乐理念下的近距离表演,使得大众对艺术节的认识及其需求也在不断扩展,使大众消除了对艺术节的高冷敬畏之心,从而愿意走进艺术节,参与其中,享受艺趣。

结语

“第五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以既往经验为基础,充分展现“以人民为中心”的艺术创演理念,从而为艺术家们展现了为大众喜爱的才艺。每届的参演剧目渐多,从而使其有选择余地,为艺术的高标准展现奠定了基础,从而能从各种剧目、题材的艺术本位出发,展现艺术节平台所迸发的生动鲜活艺术影响力。艺术紧抓精品汇聚的品牌战略,汇集真正为大众看得懂、赏得来的大俗大雅艺术,大众是艺术节选品中的决定性因素,艺术节也驱动了大众欣赏的热情。“与民同乐”才是艺术家的至高追求,也是艺术节得到喝彩的内在源泉。

猜你喜欢
剧目艺术节丝路
丝路•山海
连霍高速,串起丝路上的文化明珠
A Glimpse of the Art Festival遇见艺术节
五大卫视2020年待播剧目预览
首届丝路天使总决赛在嘉峪关举行
绸都人
优秀剧目进校园
淘气包弟弟
澳大利亚瀑布音乐艺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