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后抑郁与rs1187929关联分析☆

2019-01-18 02:51杨倩苏立伟夏恒磊徐俊峰汪文兵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8年12期
关键词:等位基因患病率多态性

杨倩 苏立伟 夏恒磊 徐俊峰 汪文兵

卒中是神经内科致死致残率非常高的常见病,其卒中幸存者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残疾,主要包括躯体功能和精神心理两方面。精神心理方面以卒中后抑郁较多见,其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冷漠,易疲劳,无价值感,睡眠障碍等,不仅延长了卒中患者住院时间,增加经济负担,同时,对后期神经功能康复具有严重负面影响[1-3]。到目前为止,因为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发病机制仍在研究中,目前的相关研究提示PSD应该是多种因素共同参与导致,而其具体因素包括几种学说:卒中部位学说[4]、卒中面积学说[5]、神经元再生学说[6-8]、炎性及细胞因子因子学说[9]、神经内分泌学说[10]、血管性抑郁学说[11]及社会心理学说等等[12]。在这些学说中,卒中后的神经生物学变化可能是PSD所特异性的,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有研究提示酪氨酸激酶B及其特异性配体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与PSD之间存在具有密切联系[13],既往相关研究表明TrkB及BDNF与抑郁症具有相关性[13-14]。然而,关于TrkB基因多态性与PSD之间联系的研究少见,我们以此为切入点,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通过分析中国皖南地区汉族人群中TrkB基因的rs118792位点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表达情况,来探讨其与PSD的发病机制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内在联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入组标准:①年龄≥18岁;② 头颅CT平扫或(和)头颅MRI平扫确认为急性缺血性卒中;③发病至住院时间≤7d;④完成6个月的随访及HAMD抑郁量表评分;⑤入组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既往情感障碍,精神障碍病史;②意识障碍、严重失语、构音障碍等及其他无法参与调查者;③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者。入组患者为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首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研究方案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入组患者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初期共223例患者入组,根据随访结果,最终共190例纳入课题研究,33例患者排除在外。其中,因意识障碍、严重失语、构音障碍等及其他原因无法完成6个月的随访及HAMD抑郁量表评分者23例;因合并其他严重躯体疾病者3例;既往有卒中病史者7例。

1.2 PSD诊断标准由接受专业培训的神经内科医师对所有入组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2周和1、3、6个月,随访形式主要为门诊及住院随访两种形式,主要通过使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问卷调查受试者的抑郁状况。 HAMD抑郁量表评分为7分及以上的受试者由上级医师再次进行评估确定。HAMD评分≥8分为抑郁组(PSD组),HAMD评分<8分为非抑郁组(NPSD组)[15]。PSD的诊断需符合美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五版(DSM-V)诊断要求[16]。

1.3 全血DNA提取入组患者知情同意后,由神经内科医师于患者入院次日晨起使用EDTA抗凝管采取静脉血3mL,采用全血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离心柱型)、蛋白酶K,按产品步骤提取全血DNA(试剂盒产自北京百泰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取完毕后分装,于-80℃冰箱保存。

1.4 基因分型应用引物设计软件Primer Premier5.0进行多态位点rs118792的引物设计,上游引物:5-ATTGTTCAAAAGATCAGGGTTTC-3, 下游引物:5-ACTTACAGTTCAGACAAGTCAAGGTG-3。使用PCR产物纯化及Sanger双脱氧终止测序法完成对rs118792位点测序工作 (部分由博尚生物完成),测序图片使用Chromas软件判读。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检验,当P>0.05时,表明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说明样本具有群体代表性。两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两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疾病的相关分析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检测水准α=0.05。

2 结果

2.1 Hardy-Weinberg 平衡检验χ2=0.131,P=0.718,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提示遗传平衡,样本为同一蒙德尔群体,具有较高的群体代表性。

2.2 PSD的发生率PSD组78例(男45例,女33例),NPSD 组112例(男60例,女52例),PSD 患病率为41.05%,男性患病率42.86%,女性患病率38.82%,两性别PSD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16,P=0.574)。

2.3 rs1778929位点在PSD组与NPSD组中基因分型及频率比较使用PCR产物纯化及Sanger双脱氧终止测序法进行基因分型,见图1。PSD组基因分型结果如下:野生纯合型(CC)为21例,突变杂合型(CT)为38例,突变纯合型(TT)为19例;NPSD组基因分析结果如下:野生纯合型(CC)为48例,突变杂合型(CT)为13例,突变纯合型(TT)为19例。两组间各基因型的分布频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7.753,P=0.021)。 见表1。

2.4 rs1778929位点在PSD组与NPSD组中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比较rs1778929位点在PSD组中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1.28%、48.72%;在NPSD组中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5.63%、34.38%。两组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65,P=0.005)。 见表1。

表1 rs1187929位点各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比较

2.5 rs1778929位点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与PSD的关联分析rs1778929多态位点在PSD组中CC型(野生纯合型)、CT 型(突变杂合型)、TT 型(突变纯合型)所占比例分别是21(26.92%)、38(48.72%)、19(24.36%);NPSD组中CC型、CT型及TT型所占比例分别48(42.86%)、51(45.54%)、13(11.61%)。 以卒中后抑郁与否作为因变量,分别以基因型及等位基因为自变量,采用强迫引入法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纯合突变型TT(χ2=7.347,P=0.007)及等位基因 T(χ2=7.865,P=0.005)是卒中后抑郁的危险因素。见表2。

图1 rs1187929位点各基因型测序峰图

表2 rs1778929位点两组间基因型及等位基因与PSD的相关分析

3 讨论

卒中后抑郁是中风后常见并发症,明显提高卒中患者死亡率,干扰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后期康复,且具有较高复发率[17]。目前,由于在课题设计中,因随访调查方式及随访时间的不同,以及卒中后抑郁在识别、诊断上的复杂性,卒中后抑郁的真正流行病学相关数据仍难以界定。既往的研究及荟萃分析提示其发病率在30%~60%[18-19],本课题研究数据显示PSD患病率为41.05%,与既往的研究相一致,无明显区别。

目前,在中国皖南地区汉族人群中,研究rs1187323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卒中后抑郁风险关联的报道不多。我们的研究提示rs1778929位点基因多态性与PSD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PSD组携带等位基因T的比例(48.72%)大于对照组(34.37%),PSD组携带突变纯合型的比例(24.36%)大于NPSD组(11.61%)。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我们发现rs187929位点中以CC为参照,TT的相对危险度为3.341,等位基因T相对于等位基因C,相对危险度为1.814。以上结果提示rs118792位点与PSD的发病具有相关性,其中,TT基因型患病风险是CC基因型的3.341倍,携带T等位基因的患病风险是携带C等位基因的1.814倍。这些发现进一步证明rs118792位点基因多态性与PSD患病率之间具有紧密联系。

基因多态性是指基因组上因为某个核苷酸的变异而导致DNA序列产生多态改变,其对于人类基因组计划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研究提示人体中许多疾病易感性与其具有密切联系。而本文提示rs118792位点基因多态性与PSD之间具有重要联系,尤其是携带突变等位基因患者,其并发PSD的概率明显偏高。虽然关于rs118792基因多态性与PSD之间的研究却不多,但是既往的多项研究提示rs1187929与抑郁或者是其他疾病继发抑郁之间存在某种联系[20-21]。从我们的研究结果中,我们必然会产生一个疑问:rs118792位点基因多态性与PSD发病机制之间到底有何种联系?虽然其对卒中后抑郁患病的影响机制尚不清楚,但我们都知道我们所研究的rs1187929位点来源于酪氨酸激酶B,众所周知,酪氨酸激酶B是BDNF特异性受体,BDNF主要与其相结合而发挥生物学效应,且BDNF已被证明在抑郁症的病理生理学中起重要作用,神经生物学说也重点强调BDNF对PSD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是,到目前为止,PSD明确的发病机制仍尚不明确。因此,我们可以认为rs1778929位点基因多态性可能是早期识别卒中后抑郁的候选基因,至于其中明确的发病机制,我们可以大胆的假设,rs1778929位点基因多态性对酪氨酸激酶B的表达或其活性有一定影响,从而间接影响到BDNF的生物学效应而导致PSD的发生。当然,是否存在其他机制目前仍需进一步探讨。

猜你喜欢
等位基因患病率多态性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亲子鉴定中Penta E稀有等位基因28的确认1例
2020年安图县学生龋齿患病率分析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RANTES及其受体CCR5基因多态性及环境因素在昆明汉族T2DM发生中的交互作用
亲子鉴定中男性个体Amelogenin基因座异常1例
CLOCK基因rs4580704多态性位点与2型糖尿病和睡眠质量的相关性
云南省寻甸县小学生视力不良及屈光不正患病率调查
昆明市3~5岁儿童乳牙列错畸形患病率及相关因素
广东汉族人群Penta D基因座off-ladder稀有等位基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