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019-01-18 10:11张华山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木条蜡烛化学

张华山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化学赖以生存并不断发展的基础,是化学学科的生命线.抓住“以实验为基础”这一基礎特征,不仅能使学生加深理解、巩固化学基础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特别是在教学中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可以说,化学实验教学是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是落实《化学课程标准》的有效途径.

一、创设情境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探究的问题和兴趣是自主探究学习的关键所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体验现实生活中的现象、问题,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师生在问题情境中互动、体验、探究、实践、感悟,在互动中实现“教学相长”.如“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中有些学生认为蜡烛燃烧现象见得较多,不观察就知道实验现象.在自主探究学习中,我设置了问题群:你见过的蜡烛有哪些形状和颜色?你以前点蜡烛时有哪些发现?今天,我们再次点燃蜡烛,请你带着这样的问题观察,蜡烛燃烧中有哪些变化?火焰有几层?哪层温度最高?有时燃烧为什么会冒黑烟?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将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激发起来.有了探究问题的欲望,再适时引导观察、探究,同学们个个认真观察、记录,一次成功的自主探究就完成了! 自主探究学习的初期,教师要由积极引导帮助学生提出问题,逐渐转向学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要求教师创设一种民主、开放、灵活的教学氛围,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二、鼓励学生对实验的探究过程进行改进

教材拥有许多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家庭小实验和探究性实验,实验教学是化学课程的显著特征,教材更是充分突出了化学实验.但是教材中的部分实验还存在很大的开发空间,如教材第38页实验2-15所示过氧化氢分解实验:(1)装有5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木条不复燃.(2)向上述试管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木条复燃.这是什么原因呢?为了探究并改进此实验,兴趣小组的同学经过激烈讨论,制定了三种实验方案并进行了大胆探究:第一组同学采取增大H2O2溶液浓度的方法,用10%的H2O2溶液加热,结果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 第二组同学在5%的H2O2溶液中加入2滴新制氢氧化钠溶液,加热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木条检验,木条复燃;第三组同学从实验装置上进行了改进,效果很好.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同学们经过讨论,还提出了下列问题作了进一步的研究:(1)由第一组同学的实验可得出:影响H2O2分解产生O2的量的多少及分解快慢的因素有哪些?(2)由第二组同学的实验可分析得出氢氧化钠所起的作用可能是什么?(3)第三组同学的实验验证了实验前同学们猜想的正确性,其中,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经过这样尝试,学生既丰富了自己的实验知识又提高了实验技能,还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三、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设计自主探究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实验探究.还可以组织化学展览和化学综艺晚会,让学生自己撰写文章、编辑化学小报、问题征集及游艺活动. 实践证明,进行广泛的自主探究拓展,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能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策略.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只要我们寻找到了合适的自主探究素材,创设恰当的自主探究问题,进行广泛的自主探究拓展,就会构建新的学习主体,就能坚持以学生能力发展为本,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就会自然而然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信心、竞争意识、合作意识、主动意识就会明显增强,学生个性特长也就会得到充分发展.

我们通过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后,提高了教师和广大学生的认识,端正了态度,树立了信心,加强了实验教学的改革,开展了探究性实验教学活动.把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克服设备的不足,师资力量不强的困难,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学生初步的实验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技巧、创新等综合素质,大大推进了新课标的开展,大面积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木条蜡烛化学
鲁班锁玩法大解密
钉铁钉
吹蜡烛许个愿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