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一流”的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的经验、策略

2019-01-20 10:04陶继华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8期
关键词:双一流馆员一流

陶继华

1 “双一流”的宏观背景及影响

“双一流”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项国家战略,目的在于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2015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并于同年11月由国务院印发[1];2017年1月,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2];同年10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3].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传播与文化交流的集散地,将“双一流”宏观政策与具体创新措施有机结合,积极响应国家“双一流”宏观政策,利用“创客空间”实现服务再造的战略调整,延伸和拓展图书馆功能.作为一个开放式、实践性的协作平台,“创客空间”为嵌入式学科服务提供了新阵地,其创新理念和创客实践也为高校创新发展,争创“一流”提供了一些新思路.本文依据“双一流”的具体任务,积极思考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未来建设的核心内容,意在巩固加强其在“双一流”建设中的创新推动作用,为两者间更为有效的黏合提供有价值的方法和途径.

2 我国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典型模式及成功经验

我国华中、华东、东北地区高校图书馆或根据自身资源环境,打造适宜大学生创客成长的生态创新圈,创建了适宜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启蒙创业思想、发掘创意产品的“创客空间”,形成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典型模式,成功诠释了图书馆在“双一流”创建中“开源、共享、合作”的创新推动作用,具体情况如下:

2.1 武汉大学图书馆——“创造·创新·创意·创业”

武汉大学是“双一流”建设高校,在贯彻“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任务中,武大图书馆秉承“创造、创新、创意、创业”的理念,于2016年在武汉大学图书馆工学分馆设立了首个“创客空间”,作为大学生创客实践基地.

空间布局依据大学生实际应用和创新需求进行装修、配置,空间内的设施配合创造活动可随意调整,营造出舒适实用的“创客小聚区”,为创客提供新技术、新产品体验的重要场所,配备智能化双屏云学习终端、3D打印与扫描系统、27寸触摸全媒体阅读器、MAC电脑的“创客云平台”等.在完善空间设施基础上,对大学生创客的能力培养是该馆的工作重点,为此从空间建设伊始,无论是室内布置、文化装饰到后期的空间运维等,图书馆根据大学生创客的学科优势和特长,均有意识地交由在校大学生自主完成.培育创客的同时,武大馆没有忽视馆员的转型与提升,将擅长技术的馆员由“地图管理员”向“3D打印专家”晋级,工学馆馆长参加专业学习班提升为AR/VR专家,善于交流的书库管理员逐步成为学生创客活动联系和组织专员.目前3D打印已成为武大馆创新聚焦领域,馆员多次主讲3D打印技术的原理、三维设计、打印过程,围绕3D产品制作为大学生提供建模设计、工艺制作和比赛辅导,并邀请校外相关力量参与辅助[4].大学生创客的成果转换是激发其创新创业动力的源泉,为使创客成果立足校园、走向社会,武大图书馆通过“创客嘉年华、创客沙龙、创客分享会、创客俱乐部(Make Club)”等系列活动,在学生、馆员、校友和企业间架起桥梁,为他们的创新活动创造更多“请进来、走出去”的机会和平台,这种链条式的管理服务开创了“创客空间”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武大图书馆不乏丰厚的资源和人才,但并未盲目地开展广泛的创客活动,而是将着力点放在学习交流共享新空间的探索、创新创意与学科建设兼融中,未来将在工学馆的经验基础上,逐步推广至各分馆的创新创业活动建设中,为大学生创造更加多元化、个性化、针对性的创新服务.

2.2 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软创+协作:“提升人文、培养创新”

2015年5月国内首个支持师生创新、创业的“众创空间”在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成立,其思路积淀于“海大人文”品牌[5].即“提升人文、培养创新”-以人文带动创新,在创新中加入人文,具体做法是依托“软创+协作”模式.

“海大”图书馆观察到来馆看书的大学生逐年减少,到馆更多是利用空间交流,对多功能空间的需求越来越活跃,于是抓住“双一流”“双创”契机,依据大学生需求变化和馆内实际能力,尝试做“软创”-软性创意的、非数字化的创客空间服务.一是利用原有闲置、散落空间进行低成本改造,相继建成10多间“学习研讨空间”,室内外面积超过800平方米,可同时满足12组150人进行室内、21小组80人进行室外讨论、交流;空间设有“专题工作室”“软实验室”“主题阅览室”等,将原来放书的地方变为放人、放设备,为有共同爱好兴趣的学生提供交流学习、发挥创新创意、参与制作的场所和工具.二是在“软创”中探索馆员的能动作用,让创新凝聚师生共同成长,馆员运用学科专长为学生提供情报(科技查新、专利申请)、空间、设备和工具的使用帮助,注重在创新创意的前端发挥作用;三是分阶段、有目标地介入创客的创新过程,如创意目标确定、操作过程和方法的协助,在与学生互动交流中,激发了馆员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探索,为师生创造“教学相长”的机会.“协作”是海大图书馆融合全校的“双创”资源,“搭台唱戏”,寻求更广阔的互助与创新之路.“海大”各院系和学工组织在图书馆之前均有众多创新活动,但缺乏一站式的活动空间和服务架构,校内的创新力量难以凝聚成品牌,而单靠一个图书馆的力量也难以完成.于是图书馆通过“空间”平台,将事情做在先,先依靠图书馆的人力物力多渠道沟通、宣传,加强与各院系学科教师的联系,再联合校团委、教务处、科技处形成合力,为大学生创客创新理念培养,创新项目孵化创造更趋完善的环境.

尽管“海大”众创项目不完全是图书馆包办,但这种因势利导的平台助建,吸引校园职能部门的共同协作,将图书馆新型服务模式套入整个校园创新创建中,成功提升了影响力,成就了全校性的校园文化品牌,形成多方互利共赢的局面.

2.3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提升能力素质,打造品牌文化”

2016年5月运营的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创客空间”的特点是“动静相宜、辅助创新、根植文化”.“创客空间”功能划分上遵照图书馆环境特点,一部分是设在图书馆内部的“焦土”创客空间,从事较为安静的项目,如“诚信格子”(无人值守的文具售卖)、“纸上添华”(旧纸张回收箱)、3D建模等项目;另一部分是设在图书馆外部,与知名企业联合打造的“京东”创客空间,采用低成本集装箱改造,适用于易产生较高音量的活动.交大图书馆两个“创客空间”目前运营良好,具有品牌效应的创客项目,从硬件(空间设备)建设到软件支撑(方案指导、运营过程、创业难题)等,均与图书馆的倾力指导和帮助密切相关:如“京东创空间”中的“创咖”项目遇到供需矛盾时,根据馆长馆员建议帮助,创客自行编程开发了一款手机软件,顾客在排队购买及未到达咖啡屋时,可以通过该软件进行点单、付账,使得咖啡售卖效率提高近1倍,软件还具有定位功能,会为用户推送3个咖啡屋中最近的提单点,虽然售卖价格相当于成本费,但因效率保障兼质量不俗,已成为成功的创业项目.允许创客“试错”是图书馆区别与校内其他创业社团的一个特点,图书馆在合理的范围内,鼓励创客去不断尝试,在不断历练中促进创客更好的创意迸发:如2016年,学生创意推广出“吃货联盟”订餐系统,利用创客开发的“食堂外卖”软件,学生直接在上面点单,食堂负责打包,订餐人可以随时到食堂取用或由运营团队外送,避开了就餐高峰的等待.在这个过程中,也遇到了保温的技术难关,在馆员与专业老师的帮助下,经过不断研发,创客创新了一种热连物流,让食物在保温箱中始终保持在65°,2017年11月的《新民晚报》对此进行了报道[6].交大图书馆在引导大学生创意与创业的同时,注重利用“创客空间”对大学生创客进行文化传播和素质教育,深入推广“师说”活动,力邀学校宣传部老师到创客空间教授创客如何撰写宣传稿,如何制作官方微信,还邀请在科创、竞赛、热点技术领域有优势的教师,因地制宜地结合图书馆创新活动,对有兴趣学生进行创客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交大”图书馆创客活动多以公益类的创业项目为主,主旨是借助创客空间这个崭新平台,以提升大学生个人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己任,努力促进图书馆服务转型、开创图书馆新的品牌文化.

2.4 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全面、全员、全程”创新融合的育人之路

2012年起,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以“大流通”改造为契机,历时5年打造了5大类共21个学习共享空间,其中“创客空间”总面积600 m2,空间以创意为引领,以资源为保障,兼具创新创业、专业学习和文化休闲功能,助力学校“双一流”人才培养.

创客空间的“创客加油站”配备与创新创业相关的前沿图书期刊,结合甄选优质电子资源,为青年学子提供图书馆独有的资源和资讯支持;“创客大讲堂”定期邀请创业精英、创业导师,聘选“创新创业”推广人(优秀校友、企业人士),与有志创业的学子进行辅导交流;“创意研讨区”让学生们通过分享、互助、头脑风暴激发优秀创意,并努力将创意变为现实;“创意展示区”主要展示学生们的创意作品、科研成果和学习收获;“视频剪辑空间”可以满足大学生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媒体制作需求,完成微课课程录制、剪辑与美化,也时常聘请校教育学院老师举办“多媒体制作”讲座[7].沈师大的“创客空间”不拘于优良的空间布局和丰富的活动内容,它的优势是在馆领导的培养和支持下,建立起一支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合理,年富力强、精干高效的馆员队伍,这支队伍抓住创新发展契机,组织、调动、凝聚全馆力量,既帮助学生成长又促进自我发展,形成“创新带动服务,创新引领育人”的良好态势,孕育出绚丽的果实.2016年沈师大开始申报创新创业项目,图书馆在2016年申报8项,获得4个校级重点项目;“青年梦想家基地”“走读微体验”是馆员带领大学生创客完成的省级科创项目,“创青春”项目获得辽宁省创新创业大赛铜奖;2017年该馆文创项目获得国家级项目立项的骄人成绩.在对大学生创客访谈中,她们多次提到馆员在创新培育全程中,给予恰如其分的支持和帮助,无论是大一新生创新创业基础课程的讲解,大二创业项目申报策划书、计划书的撰写、路演,还是项目成熟后,借助社会力量寻找孵化企业、嫁接孵化基地等,离不开馆员的考察、把关、建议和外联.

沈师大图书馆“创客空间”之所以引人瞩目,是学科馆员利用平台优势将团队、学生、资源和空间相融合,走出了“全面、全员、全程”育人的新路子,彰显出综合类大学图书馆“创客空间”的品牌价值.

3 “双一流”建设中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的发展策略

以上四所高校图书馆的“创客空间”包含有头脑风暴型、活动实践型、创新创业型三种模式,其作用功效可谓清晰明鉴[8].“双一流”的具体任务是“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传承创新优秀文化、着力推进成果转化”,我国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在建设理念、发展目标、最终任务与之高度契合.

3.1 加强学科专业人才建设

“双一流”目标之一是“创一流学科”.当前图书馆有组织、有计划、有方法地助推学科专业人才建设当务之急.“双一流”需要更多的学科馆员深入到重点学科、相关专业,在知识组织挖掘、培养大学生创新视野、促进产学研互动、推动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成为高校院系或学科专业对口建设的桥梁纽带.国外图书馆在“创客空间”专业人才培养方面,通过详细的培训计划、多样性主题活动,创造各种培训和提升机会的措施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如费耶特维尔公共图书馆向馆员提供每月一次的“创客论坛(Forums)”培训课程;克利夫兰公共图书馆在每周四对馆员进行培训,帮助其提升技术水平和信息素养,鼓励馆员边实践边学习,积极培养馆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美国博物馆和图书馆服务协会(ALA&IMLS)与创意制品分享社区合作建立Maker It@Your Library,帮助馆员寻找合适的创意和创客项目,IMLS发起“Maker@Your”的图书馆和博物馆项目,增强馆员创新领域内的专业化核心技能,为创客空间的实现和持续发展提供了组织资源和人才发展保证[9].“创客空间”人才培养需要整个行业、各个领导层级在做顶层机制设计时,树立创新平台思维模式,为人才建设提供有效的组织介入,解决创新环境下人才队伍建设的障碍,创造灵活、弹性的学习环境,制定有效的人才培养计划,跟踪保障对人才投入的支持和承诺.

3.2 发掘培养创新人才

“双一流”建设中关于大学生发掘和培养的任务重点是“提升自我认知、开拓国际视野、建立科学精神、培养创新意识”,高校图书馆创新型人才的发掘培养要抓住这些要求,从大学生独有的成长特点着眼,以“创新意识、创新素养、支持机制”为手段,以优质高效的活动为保障,将培养理念扎根于大学生成长的各个阶段.大学生初入校园,无论是对图书馆“创客空间”的作用影响力,还是创新创业政策领悟是较为懵懂陌生的,图书馆通过开学季与院系、学生组织合作,大力宣传“创客空间”,参与社团招新,利用官网、微信平台、海报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增强辐射效应,吸引发展潜在学生群体,让有意愿的学生群体加入创客大本营.“创新素养”教育作为创新人才长期培养的必备环节,在图书馆擅长的知识素养通识教育中,加强普世性的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包括“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创客经历经验、传播创新创业政策”,利用“创客空间”功能齐全的环境,善思研学的氛围,逐步开展创新创业专题讲座、创新创意经历分享、学科专业技术沙龙,这类知识提升的静态创新引导,为大学生播下创新创业意识的“种子”.图书馆以动态的主题鲜明的大学生创客活动为支点,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坚持丰富多彩的校园创新活动举办科创大赛、科创周、知识竞赛、会议讨论、展览路演等方式,让大学生在活泼氛围中各展所长,让“比赛驱动创新意识,以活动提升培养人才”,让优秀人才从中寻求成长的路径,树立创新创业的自信;近年来高校图书馆为了激励更多学子参与实践创新,建立了学习支持机制,与职能部门多方协调,给予积极参与“创客空间”,投身新创造活动的学生创客,以学分或升学为激励机制,这种方式让更多的大学生树立进取精神、加入创新队伍,从中精选出优秀人才.

3.3 提升创新服务水平

2017年“全国图书馆新型服务能力建设学术研讨会”重点探讨在创新驱动环境下图书馆新型服务能力建设的战略思考与创新实践[10].可见我国高校图书馆已然在积极思考“第三代”图书馆服务内容、模式、能力问题.就“创客空间”这一新型环境而言,一个成功的大学生创客从培育到成熟期有两至三年时间,服务内容涉及空间设施指导、信息资源支持、项目规划辅助、创新创业推动等诸多专业化过程,馆员作为服务的设计者、管理者,对其个人知识水平、服务掌控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图书馆整体服务有了“质”的变化要求.首先,馆员要树立自我驱动意识,用开放的心态接受自身角色的变化,努力提升科学思维与创新素质,在服务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以学生创客为中心的服务目标机制,与他们一起合作探索,实现双方合作成长的共赢局面.其次,组织上重视选择具有“学科专长+情报能力+工具使用”能力的学科馆员,依据创客需求和业务发展态势,培养和引进创新领军人材,实现“以服务为中心→以嵌入过程为中心→以服务效果为中心”的新型服务范式.要将以机构、资源建设为中心的服务向创新需求为中心倾斜,将简单粗放型服务向深入精细型运作,以人力密集型服务模式向智力密集型转移[11].提升服务水平要有计划、循序渐近地实施,依据实践情况变换服务形式,灵活拆组组织架构,不断推动、改良、强化服务目标内容和任务,注意服务质量的研判,健全“双一流”任务下图书馆的新型服务体系.

3.4 传承创新文化

“以创客空间与特色文化为核心元素,既推动文化发展,又服务学生创客创新创意”,已是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的共识[12].在以文化为底蕴,以文化促发展,在创新中传承文化,借文化引领有兴趣、有思想、有抱负的学生创新是传承文化、创建“双一流”的思想基石.针对大学生创客的文化传承有三方面是重点:中外优秀文化的兼收并蓄、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社会民生责任的承担.高校图书馆厚植这三类创新文化,是培育创客人才,积极推动“双一流”关于“加快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水平,使之成为知识发现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使之成为培养各类高素质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在支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等方面仍应发挥持续重大作用.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积极帮助学生投入到具有深厚文化氛围的“双创”活动中,一是利用中外传统节日,如中秋节的灯笼制作、万圣节的化妆舞会,宣传普及中外文化的差异和来源,还有就是利用开学季、毕业季、校庆等组织创客进行有针对性的活动.上海图书馆与上海电影艺术学院开展固定的作品展活动,给予场地和宣传上的支持,加上图书馆的书籍和数据库优势为支持,形成展览+讲座的良好社会宣传路径;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支持的大学生“和光计划”,以互联网支教打造出品牌文化优势,为偏远山区支教难、时间有限解决了难题,在长期支教中不仅让大学生树立了社会责任感,传播传承了教育文化,这些高校馆、公共馆在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增强文化自觉和制度自信,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宣传,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的过程中,做到了扬弃继承、转化创新,并充分发挥其教化育人作用,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3.5 推进成果转化

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高校图书馆意识到大学生创客成果转换推广,仅仅依靠图书馆实现是“杯水车薪”,“创客空间”在推进成果转化方面要抓住“国家政策支持、产学研合作对接、提升成果品质”三个优势.目前一些重点大学图书馆“创客空间”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专项政策补贴,建立由优秀导师辅助带领,为大学生成果搭建高层次平台;有的大学图书馆采用校企合作,优化比较团队,嫁接优质项目源,运用民间资本推动大学生创客项目;有的调动高校独有的校友人脉资源,寻找更广阔的企业赞助,实现高校创客成果与社会的“产学研”对接.但是无论何种成果的推进转化,最终取决于它的质量和价值,终将面临社会的检验,大学生创客成果也不例外.这需要图书馆在做服务支撑时,引导大学生考虑成果的目标方向、创新因素与社会需求因素要求,推出的成果有品质、有创新、有实力,才能被社会需要和接纳.在大学生创客成果推广转化的手段和方法上,寻求校内外多渠道、多平台的“强力互补”,将促进大学生创客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实力的成果出现和成长.

图书馆在成果推动方面要抓住高校的三个优势:国家政策支持(包括国家资金和政策扶持、国家重点实验室平台)、校企合作方式(民间资本的孵化、优质校友资源对接、相关实体帮扶)、加大高校创客平台宣传、展示优秀大学生创客案例宣传,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关注加入高校创新成果转换.当然,成果转换单单依赖于高校或图书馆并不现实,它的推进和转化来自于“两大优势,一种手段”方面,一是成果的新颖性和价值,二是推进的手段和方法.大学的优势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如武汉大学图书馆、天津大学图书馆都利用这个平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寻求高层次平台,二是校企合作,在优化比较团队时,利用优质粗糙空调项目源,既可以借助师资力量,也可以运用民间资本,借助校友人脉资源,利用国家政策补贴,活动企业赞助等,开展长期有效的成果推进.使大学生创客成为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优秀人才,能引进更多外援实现更多的成果转换,这也是今后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的终极任务.

4 结语

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促进了图书馆在创新意识培养、创新人才发现、创新平台搭建、创新资源提供、服务创新转型等多方面的生长点,对人才、对高校、对国家发展建设的作用清晰明鉴.但从整体调研看,我国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实践时间较短(多数是2年时间)、实践范围有限(主要分布在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有限)、尚未凝聚起广泛的整体效应、价值和影响力不足等问题,这些因素导致一些“图书馆搞创客空间是追逐潮流、偏离图书馆本质、‘昙花一现’的议论”.笔者对实践考察进行分析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思考,认为图书馆“创客空间”融入“双一流”创建任务中,细化落实“双一流”核心内容,寻求“创客空间”更深层的建设策略,那么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绝不仅仅代表一种“风潮”,而是可以成为高校“双一流”建设发展的强大支撑和坚实力量.

猜你喜欢
双一流馆员一流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高校图书馆义务馆员教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探讨党校图书馆馆员的工作素质及培训策略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实现高职图书馆长远发展与青年馆员自我实现协调统一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