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舞蹈舞伴组合方式与调节方法的研究*

2019-01-22 01:30司丽艳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舞伴沟通交流矛盾

司丽艳

(宿州学院 安徽宿州 234000)

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舞伴的组合与调节对于学生来说极其关键,不仅关乎着学生学习舞蹈的质量和进程,还与学生的交际能力有着紧密练习。因此,对高校体育舞蹈学生舞伴组合方式和调节方法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安徽省三所高校分别为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职业技术学院2017级舞蹈学院参与体育舞蹈课程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并且参与本次研究的学生都需要有舞伴,自愿参加调查研究,能够为研究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和数据。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在进行本次调查研究之前,可以先通过网络、图书馆等平台查阅到与本次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资料,从而能够对调查研究的主题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知,也为调查研究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增强了说服力。

1.2.2 问卷调查法 对安徽省三所高校参与体育舞蹈课程的学生随机发放调查问卷共200份,共收回198份,其中有效问卷195份。在开展本次调查研究前,对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都做了相关测验,经测验数据显示调查问卷具备一定科学性和可靠性。

1.2.3 数理统计法 所有数据运用分析软件SPSS 22.0对调查问卷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并将调查数据录入本研究领域。

1.2.4 调查访问法 为了能够更加深入地研究高校体育舞蹈教学舞伴组合方式与调节方法,除了对其进行调查问卷之外,还对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师及学生进行了深入访谈,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目前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舞伴组合存在的问题,从中获取调查问卷中未涉及的内容信息,从而促进本次调查研究的顺利开展。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高校体育舞蹈舞伴的组合方法

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很多舞蹈内容都需要通过舞伴配合才能够完成。因此,舞伴的组合方式对于学生今后的舞蹈学习起着关键性作用。通过收集到的调查问卷可知,目前高校中舞伴的组合方法主要分为4种,其中教师指定的组合配对占65%,自己选择的占13%,随意组合的占20%,其他的占2%。

2.2 高校体育舞蹈舞伴间分歧现状分析

对收集到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可以知道在目前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舞伴间出现分歧的情况还是比较普遍的,未出现分歧的有6人,占比3%;出现分歧的主要原因有因舞伴间缺乏沟通交流的有82人,占比42%;有因舞伴间配合不融洽的78人,占比40%;有因舞伴间心理问题的29人,占比15%。

2.3 高校体育舞蹈舞伴间调节现状分析

调查发现,高校体育舞伴间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出现分歧和矛盾的频率也越来越高,但是当舞伴间出现问题时,不同的学生有着不一样的解决方法,自然导致的结果也各不相同,调查结果见图1。

图1 高校体育舞蹈舞伴间调节状况

3 导致舞伴间出现分歧和矛盾的因素

3.2.1 舞伴间组合方法运用不当 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科学合理的舞伴组合方式是奠定高校学生学习舞蹈、掌握技巧的重要基础。目前,体育舞蹈教学中常见的舞伴组合方式主要有三大类型,分别为:老师特定指派的、学生自主选择的和随机组合的,其中由教师特定指派的舞伴组合方式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使用最为频繁。调查显示,有65%的高校学生是由舞蹈老师指定舞伴的,20%的学生是随机选择舞伴的,仅有13%的学生是自由选择舞伴的,还有2%的学生是通过其他方式选择舞伴的。而导致这一结果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高校专业教师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可以根据学生的舞技、身材比例、性格等条件,为学生选择最为适宜的舞伴。然而,高校教师对于舞伴的组合也并非一直是科学正确的,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拓展和延伸,学生对于舞蹈知识和技能的掌握速度也会有所差异,长期发展下去,舞伴之间的矛盾会日益激化,严重降低高校学生的学习质量。

调查数据显示,有85%的学生是因为外部作用而结为舞伴的,因此也就表明目前高校学生在进行舞伴组合时缺乏主动性,而在外力影响下进行组合的舞伴也会因各自的性格、兴趣爱好等不同产生冲突与矛盾,进而严重影响了舞伴彼此之间的学习与练习。基于社会心理学观点而言,相似性是构建人际交往,稳固感情的重要基础,就如同俗话常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当相似性越高时,人们的交际就越和谐、越稳固,而舞伴之间的相似性越高则两人的学习就越和谐愉快,练习质量就越高,反之亦然[1]。

3.2.2 舞伴间缺少必要的沟通交流 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扩充和延展,不可避免,在长期的发展中舞伴之间或多或少都会出现意见不一致的情况。一旦舞伴之间出现分歧没有能够及时解决的话,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之间的隔阂将会越来越深,也对学生的学习和舞蹈练习造成严重影响。调查发现,大部分舞伴之间的交际相处仅局限于短暂的课堂时间,也就是说很多舞伴在体育舞蹈课程结束之后都几乎没有任何交流,由于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交流,在课堂上产生的矛盾分歧在下课后也不会立刻得到解决。但是,要想培养舞伴之间的默契,提升配合度,只有通过不断的沟通交流才能完成。舞伴之间零沟通,不仅会激发矛盾,影响两人的默契,也会严重降低两人的学习质量。

调查发现,有42%的学生因为缺乏必要的沟通与自己的舞伴发生过争执,产生过分歧。少部分的人在发生矛盾和分歧后能够及时沟通解决,绝大多数的人则置之不理,一部分人能够继续练习下去,还有一部分人则因此而解散。因此,在今后高校体育舞蹈学习中,舞伴之间应该增强沟通交流,不仅能够交互学习心得,促进共同进步,还可以尽早消除不必要的矛盾和隔阂,提高两人之间的默契值和配合度。

3.2.3 舞伴间的技艺水平不同 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学生需要学习不同类型的舞蹈技巧和动作要领,但是由于每个人的资质不同,学习水平和舞蹈技艺也会有所不同。舞伴对于相应技巧和动作要领的掌握程度将会影响两人之间的默契值和配合度。如果舞伴间的舞蹈技术水平相差无几,则整个团体在学习和练习的过程中就会配合融洽,但是如果舞伴间的舞蹈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不但会激发舞伴间的矛盾,更加严重的是还会阻碍整体的学习和进步。所以,舞蹈技术水平也是影响舞伴间默契值和配合度的重要因素。

有近40%的学生反映导致舞伴间矛盾的最主要原因在于双方之间的配合不融洽。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因为双方舞蹈技术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但是这种情况也不可避免,毕竟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动作的掌握能力有强有弱,因此舞伴之间更需要相互包容、相互扶持,才能够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彼此学习和成长。

3.2.4 舞伴的心理问题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存在,因此每个人的心理素质也有所差异,在面对同样问题时也会产生不一样的行为和反应。而舞伴组合中,只要有一人产生异样,则会影响整个团体的舞蹈质量。例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有时会过于严厉,对于表现不好的学生会直言不讳,甚至点名批评,会导致学生对体育舞蹈失去了学习兴趣,产生了抵触情绪;再有,对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学生而言,一旦在学习过程中遭遇一些磨难与挫折时,就会轻易放弃,导致舞伴不能够及时跟上教学速度;还有一些学生性格过于急躁,并且对自己和舞伴的要求特别高,因此在两人练习过程中,但凡舞伴出现一丝差错,就会火冒三丈,长期发展下去,两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将会愈演愈烈,严重的会直接造成解散。除此之外,还有少部分女生思想太过落后,对于男女组合方式不能坦然接受,在双方练习过程中,不能完全放开自己,严重降低了练习质量。该调查中,有15%的学生反映在高校体育舞蹈课程中因舞伴心理问题而导致双方无法正常学习和练习舞蹈。

4 调节舞伴间矛盾和分歧的对策

4.1 给予舞伴充分的尊重与认可

舞伴是学生的合作伙伴,不仅需要与舞伴建立良好的情谊,还需要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和认可,才能够促进整个团队的学习与成长。在体育舞蹈学习过程中,舞伴间不可能一直都相安无事,或多或少都会因某些事情而产生矛盾和分歧,而到彼此之间出现摩擦和意见不一致时,都不能够完全否定舞伴的意见与看法,应当给予一定的尊重与理解。在日常舞蹈学习和练习中,常常看到很多舞伴都会因一些不足挂齿的小矛盾而导致解散,有的时候仅仅是因为一个动作没有配合好,有的时候是因为舞伴的身材、性格问题;舞伴在舞蹈教学中是最亲密的伙伴,只有彼此之间能够相互尊重、相互扶持,才能够练好舞蹈,促进共同进步[2]。

4.2 提升舞伴的自信心

很多学生在开始体育舞蹈课程之前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舞蹈训练,因此在进行此课程学习时心里会有诸多恐惧,而在这时就需要舞蹈教师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从而来消除他们对舞蹈学习的担忧,提高学习自信心。每个学生因个人能力的因素,在学习过程总会有所差异,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强,对于教导的动作能够很快掌握。而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弱,或者没有很强的舞蹈基础,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会经常出错,教师难以开展后续的教学内容。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不应该对表现不好的学生展示出不耐烦的情绪,更不能够当着全体同学的面出言讽刺和挖苦他们,而应该采取支持和鼓励的态度,给予学习继续学习的动力和信心。舞伴之间更是应该如此,多用肯定和鼓励的话语,不仅能够督促表现不好的学生更加努力学习,还可以加强舞伴间的感情,提高认同度,促进彼此的默契配合。

4.3 增强舞伴间的沟通与交流

普通高校中体育舞蹈课程往往都是以选修课为主,仅有少数舞蹈专业的学生将其列为主修课。基于此,学生的课堂时间就会大大减少,而在这短暂的课堂时间内舞伴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更是少之又少,甚至有些学生与自己的舞伴都是零交流,连对方的姓名都不清楚。然而,要想提高舞伴间的默契值,增强配合度,必然需要通过彼此的沟通交流来加深了解,增强情谊。并且,舞伴间的沟通交流不但能够互相交换学习心得,促进共同进步,还能够扩宽学生的交际圈,提高交际能力,为今后踏入社会提供有利基础。在体育舞蹈学习的过程中,舞伴之间难免会因某些事情而产生矛盾,如果这些矛盾不能够立马得到解决的话,随着日子的延迟,将会越积越深,更有可能会导致团队的解散。而明明这些矛盾在最初的时候就可以通过沟通解决,因此,加强舞伴间的沟通交流是调节舞伴矛盾的最有利武器。

4.4 充分发挥教师的调节作用

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尤为重要,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存在,不仅能够为学生传授专业舞蹈知识、示范动作要领,还可以在学生学习舞蹈的过程中起到协调、督促作用。在为学生选择舞伴时,教师切不可随意进行分配,应该根据学生的舞蹈技术水平、身材比例、性格条件等综合素质进行组合配对。教师在配对的过程中一定要格外谨慎、细心,一旦舞伴组合不协调,将会直接影响整个团队的学习和进步。当然,教师在配对完成之后,还需要后续对学生进行持续观察,一旦发现舞伴间存在矛盾隔阂时,应该及时予以调解,如果在后续的学习中舞伴间的学习能力差距过于悬殊,也应当适时调整舞伴。要想更好地促进学生对体育舞蹈的学习,教师还应当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上为他们答疑解惑,运用各种有利的方法为学生化解舞伴间的分歧,协调舞伴间的合作关系[3]。

4.5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竭尽所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良好的教学氛围既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以愉悦身心,为舞伴间的默契配合奠定有利基础。高校在为体育舞蹈课程设置教学环境时,应当摒弃之前单板、严肃的环境设计,尽可能地选用暖色调对舞蹈教室进行装饰,以便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温暖友爱的氛围,从而能够更加专心快速地加入到学习舞蹈的进程中去。除了对教室硬件设施进行改变之外,高校舞蹈教师还应当改变教学风格。众所周知,体育舞蹈的教学内容大多枯燥无聊,多以学生练习为主,时间久了,学生对舞蹈的热情和兴趣也会逐渐消褪。因此,教师在平日的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添加一些趣味性话题,一方面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一方面还可以缓解沉闷的课堂氛围,消除对舞蹈的恐惧,从而形成舞伴间的良好协助,促进共同进步。

5 结论

综上所述,外部因素对于舞伴的组合方式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教师在指定舞伴的时候一定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量身选定合适的舞伴人选。当舞伴间出现矛盾和分歧时,一定要及时沟通交流,尽早解决。教师也应该随时跟踪舞伴情况,充分发挥协调作用,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猜你喜欢
舞伴沟通交流矛盾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找舞伴
行业党建工作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基于会计师事务所党组织与党外人士沟通交流的研究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声”“生”“升”找舞伴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面对面沟通交流 实打实解决问题
加强沟通交流 强化互动联动
找舞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