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种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2019-01-23 08:36冯烨宏
生物灾害科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吗啉晚疫病杀菌剂

刘 洁,凌 飞,冯烨宏,孙 亮,赵 楠,王 鹏*



5种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刘 洁1,凌 飞2,冯烨宏1,孙 亮1,赵 楠3,王 鹏1*

(1. 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 烟台 265500;2. 山东海洋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山东 日照 276800;3. 山东省莱州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山东 烟台 261400)

为筛选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安全有效的杀菌剂,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20%氟吗啉·氟啶胺悬浮剂等5种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防治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氟吗啉·氟啶胺悬浮剂360 g a.i./hm2、687.5 g/L氟菌·霜霉威悬浮剂1 030 g a.i./hm2、500 g/L氟啶胺悬浮剂240 g a.i./hm2药剂处理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效均达80%以上,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225 g a.i./hm2、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2 160 g a.i./hm2也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可作为有效防治药剂交替使用,在试验用量下对马铃薯植株安全未出现药害和其他不良反应。同时,结合本地区的马铃薯种植情况、气候条件和杀菌剂使用现状,选择合适的药剂进行防治。

杀菌剂;马铃薯;晚疫病;田间防效

马铃薯是一种营养丰富、生物产量高、适应性广、用途广泛的作物,是目前世界上仅次于水稻、小麦、玉米的第四大粮食作物,在全世界150多个国家种植,总面积在1.9×107hm2左右,在栽培的农作物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是种植马铃薯面积最大的国家,种植面积约566.7万hm2,年产量在8 000 t左右[1],在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显著。

马铃薯疫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近几年,马铃薯晚疫病成为影响马铃薯产量最主要的病害之一,在马铃薯的主产区均有发生,特别是对早熟品种危害更大,晚疫病造成马铃薯茎叶枯斑或提早枯死,减少同化作用的面积和缩短同化物的积累时间,从而降低产量[2],给马铃薯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产量损失达20%~30%,严重年份损失50%以上,局部地区甚至绝产[3]。采用化学防治是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最方便有效的方法,但由于长期使用单一药剂,不科学的使用农药,使得马铃薯晚疫病的抗药性问题越来越严重,甲霜灵等对马铃薯晚疫病有较好防治效果的杀菌剂都由于抗性问题,出现药效下降或防治失败的现象[4-5]。为更好的控制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开展了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杀菌剂筛选工作,似确保马铃薯持续增产、农民收入增加。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试验药剂 20%氟吗啉·氟啶胺悬浮剂,沈阳科创化学品有限公司生产;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江苏辉丰生物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687.5 g/L氟菌·霜霉威悬浮剂,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生产;500 g/L氟啶胺悬浮剂,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生产。

1.1.2 防治对象 马铃薯晚疫病(de Bary)。

1.1.3 供试作物 马铃薯品种为高原。

1.2 试验方法

供试药剂:20%氟吗啉·氟啶胺悬浮剂360 g a.i./hm2,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225 g a.i./hm2,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2 160 g a.i./hm2,687.5 g/L氟菌·霜霉威悬浮剂1 030 g a.i./hm2,500 g/L氟啶胺悬浮剂240 g a.i./hm2,另设不施药的空白对照。

试验地点及设计:烟台农科院院内试验田,露地畦栽,小区面积24 m2,4次重复。

1.3 调查统计方法

1.3.1 安全性调查 目测观察,各药剂处理区与对照区相比,马铃薯未产生药害和不良现象。

1.3.2 防效调查 试验处理及效果调查:采用MATABI SUPERGREEN-16型手动喷雾器进行叶面喷雾处理,每667 m2实际用药液量45 L。2017年9月15日、9月22日喷药2次,间隔7 d,第2次施药后10 d调查防治效果,2018年9月19日、26日喷药2次,间隔7 d,第2次施药后10 d调查防治效果。根据国标GB/T17980.34—2000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杀菌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进行病情调查。调查时,每小区对角线五点取样,每点选2株,调查每株的全部叶片,以每一片叶上的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百分率来分级并计算病情指数及防治效果。

叶片分级方法:0级-无病;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5%~10%;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11%~20%;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21%~50%;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50%以上。

病情指数和药剂防效计算公式,如下:

利用Excel、DPS软件,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DMRT)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对试验结果进行评价。

2 结果与分析

表1 各处理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效(2017)

表中同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其在5%水平上差异显著(<0.05)

由表1可知,20%氟吗啉·氟啶胺悬浮剂等5种杀菌剂均对马铃薯晚疫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20%氟吗啉·氟啶胺悬浮剂、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500 g/L氟啶胺悬浮剂、687.5 g/L氟菌·霜霉威悬浮剂防效均达80%以上,各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防效为79.27%,与其他4种药剂防效无显著差异。

表2 各处理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效(2018)

表中同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其在5%水平上差异显著(<0.05)

由表2可知,20%氟吗啉·氟啶胺悬浮剂等5种杀菌剂均对马铃薯晚疫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20%氟吗啉·氟啶胺悬浮剂、500 g/L氟啶胺悬浮剂、687.5 g/L氟菌·霜霉威悬浮剂防效均达80%以上,无显著差异,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防效分别为79.09%、76.84%,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防效显著低于500 g/L氟啶胺悬浮剂、687.5 g/L氟菌·霜霉威悬浮剂防效,与20%氟吗啉·氟啶胺悬浮剂、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防效无显著差异。

3 讨论与结论

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种植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虽然已经研究应用了许多抗病耐病品种,但化学防治仍然是减轻马铃薯晚疫病害的关键有效措施[6]。防治效果较好的杀菌剂是一个条件,而合适的施药时间,施药次数也是一个重要条件,同时结合预报预测准确掌握晚疫病的发生、流行,采取有效又经济的化学防治[7]。经过进行5种杀菌剂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0%氟吗啉·氟啶胺悬浮剂360 g a.i./hm2,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225 g a.i./hm2,687.5 g/L氟菌·霜霉威悬浮剂1 030 g a.i./hm2,500 g/L氟啶胺悬浮剂240 g a.i./hm2药剂处理对马铃薯晚疫病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也可以作为有效防治药剂交替使用,可在实际生产上进一步推广,应用中,应该注意马铃薯晚疫病中心病株出现时,及时拔除病株喷药,每隔7 d连续防治1次,采用常规喷雾方法,茎叶处理,病情严重时可在适当范围内增加药量和增加喷药次数。

[1] 周阳, 赵中华, 杨普云, 等. 近年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特点与防控对策[J]. 中国植保导刊, 2014, 34(6): 63-66.

[2] 刘会清, 张爱香, 沈福英, 等. 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包衣马铃薯适宜浓度的研究[J]. 中国马铃薯, 2002, 16(6): 334-336.

[3] 赵中华, 朱杰华, 朱晓明. 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特点与防治对策[J].中国植保导刊, 2012, 32(4): 16-17.

[4] 罗彦涛, 孟润杰, 赵建江, 等. 马铃薯晚疫病菌对不同药剂敏感性及相应药剂田间防效验证[J]. 农药, 2016, 55(2): 134-137.

[5] 赵滨. 氟啶胺和氰霜唑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效果及产量的影响[J].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8(4): 48-50.

[6] 金光辉, 文景芝, 丁广洲. 我国马铃薯晚疫病的研究现状和建议[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2(6): 28-31.

[7] 郭成瑾, 张丽荣, 沈瑞清, 等. 几种进口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效果的研究[J]. 中国马铃薯, 2009, 23(1): 26-27.

Field Trial Efficacy of Five Fungicides Against Potato Late Blight

LIU Jie1, LING Fei2, FENG Ye-hong1, SUN Liang1, ZHAO Nan3, WANG Peng1*

(1. Yanta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Yantai, Shandong 265500, China; 2. Shandong Ocean Culture Tourism Development Co., Ltd, Rizhao, Shandong 276800, China; 3.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Station of Laizhou, Yantai, Shandong 261400, China)

In order to screen safe and efficient fungicides against potato late blight, field trials were conducted to study the efficacy of 5 fungicides, such as 20% flumorph fluazinam, against potato late bligh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rol efficacy of 20% flumorph fluazinam with a dosage of 360 g a.i./hm2, 687.5 g/L fluopicolide·propamocarb hydrochloride suspension concentrate with a dosage of 1 030 g a.i./hm2, and 500 g/L fluazinam with a dosage of 240 g a.i./hm2against potato late blight were all above 80%. While 50% Dimethomorph wettable powder with a dosage of 225 g a.i./hm2, and 80% mancozeb wettable powder with a dosage of 2 160 g a.i./hm2also had good control effects. There was no harm or other adverse reaction to the potato plants under the test dosage. So it was proposed in the paper that, based on the situation of potato planting, climate conditions, and the use of fungicides in different region, appropriate fungicides should be selected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fungicide; potato; late blight; field trial efficacy

S435.32

A

2095-3704(2018)04-0303-04

10.3969/j.issn.2095-3704.2018.04.63

2018-10-20

2018-11-10

刘洁(1986—),女,农艺师,硕士,主要从事果树、蔬菜害虫综合治理等研究,254130733@qq.com.;

王鹏,农艺师,硕士,254130733@qq.com。

刘洁, 凌飞, 冯烨宏, 等. 5种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防治效果[J]. 生物灾害科学, 2018, 41(4): 303-306.

猜你喜欢
吗啉晚疫病杀菌剂
气相色谱法测定羟乙基吗啉中吗啉含量的研究
临汾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如何防治大棚番茄晚疫病
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8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效果初探
新颖杀菌剂Picarbutrazox合成方法概述
氟醚菌酰胺和烯酰吗啉对芋疫病菌增效作用及田间防效
杀菌剂灌根注意事项
黑龙江省发现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A2交配型
真菌病害怎样正确选择杀菌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