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重对海兰褐鸡种蛋孵化率的影响

2019-01-24 03:17
中国饲料 2019年1期
关键词:蛋重受精率孵化率

白 建

(吕梁学院生命科学系,山西吕梁 033001)

种蛋的孵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Alabi等(2012)研究表明,蛋重对种蛋孵化率、种蛋失重、雏鸡重量影响显著。Metin Petek等(2005)研究认为,蛋重对种蛋孵化率影响显著,而种蛋储存时间对其影响不明显。Hesna等(2009)研究证明,种蛋的重量、体积大小、密度等物性参数对其孵化率影响显著,且种蛋重量和雏鸡重量相关显著。Wilson等 (1991)报道种蛋过重或过轻都不利于种蛋孵化。Ulmer-Franco(2010)等研究发现,蛋重对种蛋孵化期长短有关,蛋重小的孵化期比蛋重大的孵化期要短。

国内学者杨宁(1995)指出,蛋重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孵化率和雏鸡质量,一般要求种蛋为50~60 g。黄名英等(2013)研究表明平原地区藏鸡种蛋孵化可选择(48.49±4.84)g的种蛋,且种蛋重量与雏鸡初生重呈正相关。张丽娜等(2010)报道溧阳鸡种蛋为50.1~55.0 g时孵化效果最好。赵振华等(2010)指出邵伯鸡种蛋蛋重对种蛋孵化率影响不大,而对受精种蛋孵化率影响较大。璐璐等(2013)研究表明,白羽王鸽种蛋为25~28 g时,孵化效果最好,并且随着蛋重的增加,种蛋受精率随之升高。朱振鹏等(2013)报道,扬州鹅种蛋为134.1~148 g时孵化率最高,但与其他区间孵化率差异不显著。

本试验通过研究不同蛋重的区间内海兰褐鸡种蛋受精率、孵化率的差异,以期得出海兰褐鸡蛋重对其孵化效果的影响,并且提出当地海兰褐鸡选育的最佳蛋重区间,为实际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种蛋320枚,由吕梁市文水晋科生物生态发展有限公司提供。

1.2 试验主要设备及用具 孵化设备为青岛兴仪电子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EIFDMS箱体式孵化机和出雏机,电子天平,照蛋灯。

1.3 试验方法

1.3.1 种蛋称重、划分区间、标号、分组 入孵前,将随机选取的320枚海兰褐鸡种蛋逐个称重,并在蛋的小端标号,根据蛋重将选测种蛋分为4组。蛋重区间分别为Ⅰ组(51.0 ~ 55.9)g,Ⅱ组(56.0 ~61.0)g,Ⅲ组(61.1 ~ 66.0)g,Ⅳ组(66.1 ~ 70.6)g。不同蛋重种蛋数量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蛋重种蛋数量

1.3.2 种蛋管理 试验于2014年3月20至4月10日,在吕梁市文水县晋科生物生态发展有限公司孵化场进行。随机选取一批海兰褐鸡种蛋根据不同蛋重的划分区间放入种蛋贮存室进行保存,贮存室的温度应该保持15℃。在入孵之前首先要对种蛋进行消毒、预热。预热时间为12 h,消毒采用熏蒸消毒方法。在孵化机内用福尔马林30mL、高锰酸钾15 g和水16 mL密闭熏蒸,关闭所有通风口和门窗,消毒20 min。采取整批入孵的方式于当天下午入孵,并按常规操作规程孵化。

1.3.3 孵化管理 种蛋在孵化过程中采用的是变温孵化,如表2所示,1~4 d每天温度降0.1℃,5~8 d保持37.8℃不变,9~21 d温度每天降0.1℃。湿度控制在1~17 d 52%,18~21 d 65%。自入孵起,每隔2 h自动翻蛋一次,翻蛋角度为90℃。至18 d种蛋移入出雏机翻蛋停止。为防止种蛋温度过高,应进行通风,控制在4~6 d 1、7~9 d 2、10 ~ 12 d 4、13 ~ 14 d 5、15 ~ 17 d 6、18 d 7、19 d 8、20~21 d 9。孵化过程分为4个时期,1~7、8~12、13~18、19~21 d。记录种蛋数量变化情况并称重每组种蛋的重量,做好试验记录。在孵化第12天进行照蛋,检出无精蛋和死胚蛋并记录。18 d将种蛋从孵化机移入出雏机,第21天落盘,待出雏时记录出雏数。

1.3.4 测定指标

受精蛋数=入孵蛋数-无精蛋数;

种蛋受精率/%=受精蛋数/入孵蛋数×100;

受精蛋孵化率/%=出壳的雏鸡数/受精蛋数×100;

入孵蛋孵化率/%=出壳的雏鸡数/入孵蛋数×100。

1.4 数据处理 利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数据初步处理。数据用SAS(6.12版本)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用“平均数±标准差”来表示,统计方法调用方差分析,并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

表2 孵化条件记录表

2 结果与分析

2.1 蛋重对受精率、早期死胚率及孵化率的影响海兰褐鸡各组蛋重区间种蛋孵化效果如表3所示。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Ⅱ组的受精蛋孵化率和入孵蛋孵化率最高,分别为91.84%和84.11%;其次为Ⅲ组,分别为89.02%和80.22%;Ⅳ组和Ⅰ组相对较低。而早期死胚率以Ⅱ组最低,为2.04%;Ⅰ组最高,为5.88%。蛋重对受精率和早期胚胎死亡率无显著影响(P>0.05)。

2.2 蛋重对孵化期间种蛋相对失重的影响 由表4和图1可以看出,整个孵化期,4组不同蛋重区间的种蛋胚胎均处于相对稳定的失重过程。从图1可直观看出,随着胚龄的增加,入孵种蛋重量逐渐降低。4组种蛋失重幅度基本一致,失重曲线斜率稍微有所差别。入孵蛋重越大,失重曲线斜率越大,失重越快。这是因为在孵化过程中,水分蒸发,蛋重越大,种蛋含水量越多,在孵化过程中失重越明显。但在各个胚龄各组相比胎重变化差异不显著(P > 0.05)。

表3 各组种蛋孵化效果比较

表4 不同蛋重种蛋各胚龄的胎重变化g

图1 不同蛋重种蛋各胚龄的胎重变化线性回归分析

由表5和图2、3可以看出,7胚龄Ⅳ组失重为 2.57 g,明显高于其他 3组(P<0.05),但各组间的失重率差异不显著(P>0.05)。12胚龄时,Ⅳ组失重最高为6.15 g,与Ⅰ、Ⅱ、Ⅲ组差异显著(P<0.05);Ⅱ和Ⅲ组差异不显著(P>0.05)。Ⅳ组12胚龄失重率明显高于与其他三组,差异显著(P<0.05);Ⅰ、Ⅱ、Ⅲ组差异不显著(P > 0.05)。18 胚龄种蛋失重Ⅰ、Ⅱ、Ⅲ组差异不显著(P>0.05),胚胎失重率Ⅱ组小于其他各组为9.19,Ⅳ组最大为12.39,与Ⅰ和Ⅲ组差异显著(P<0.05)。图2和图3线性回归分析可以看出,各组在各胚龄失重及失重率不是标准的线性关系。

3 讨论

3.1 蛋重对受精率、早期死胚率及孵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海兰褐种蛋的蛋重为56.0~61.0 g,受精率和孵化率最高,早期死胚率最低。其次为61.1~66.0 g的种蛋,蛋重在55.9 g以下和66.1 g以上均导致受精率和孵化率降低,早期死胚率升高。宋远见等(2008)研究表明,罗曼褐蛋鸡种蛋蛋重为58.6~65.5 g时的孵化效果最好。孙宏君等(2010)研究发现,海兰褐鸡种蛋蛋重为55~59.9 g孵化效果最好。李蕴玉等(2005)研究认为海兰褐鸡种蛋蛋重为54.0~57.9 g,受精率和孵化率最高。这与本论文研究结果大体一致。

表5 不同蛋重各胚龄的失重和失重率

图2 不同蛋重各胚龄的失重变化线性回归分析

图3 不同蛋重各胚龄失重率变化线性回归分析

由此可见,蛋重对种蛋受精率和孵化率的影响显著,其原因可能为种蛋重量较小,蛋内营养物质不能满足胚胎正常发育的需要,胚胎发育易导致中途死亡或出现雏鸡体弱的现象,尚待进一步探讨。种蛋蛋重过大,孵化前期胚胎感温和孵化后期胚胎散热不良,胚胎发育失调,致使早期死胚率增加,孵化率下降。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必须选择适宜重量的种蛋进行孵化。

3.2 蛋重对孵化期间种蛋相对失重的影响 根据表5以及图2和图3可以直观看出,整个孵化期内,不同蛋重的失重变化依次为Ⅳ组>Ⅲ组>Ⅱ组>Ⅰ组;而失重率的变化趋势同样为Ⅳ组最大,Ⅱ组最小。这说明蛋重对各胚龄种蛋失重和失重率有影响,种蛋太大或者太小,失重率差异均较大。4组种蛋失重率随着胚龄的增加而增大,但失重情况和胚龄不是线性关系。从各胚龄阶段失重曲线斜率看,整个孵化期间,前期失重较快,后期失重变缓,这说明胚胎发育为不稳定失重过程。不同蛋重种蛋,其发育情况不同。由图3可以看出,12胚龄后,种蛋失重率发生明显变化,Ⅳ组和Ⅰ组相对失重较大,而Ⅱ组和Ⅲ组相对失重较小。种蛋发育至18胚龄,相对失重率Ⅳ组>Ⅰ组>Ⅲ组>Ⅱ组,结合表3数据可知,Ⅱ组种蛋受精率和入孵蛋孵化率均较高,这说明18胚龄失重率越高,其孵化率越低。种蛋失重对入孵蛋孵化率有一定的影响,这可能是因为胚胎发育情况不同导致,需要进一步验证。

阳光远等(2010)研究了蛋重对百宜黑鸡孵化效果的影响,发现蛋重越大,失重越大;随着孵化日龄的增加,失重和失重率增大。李蕴玉等(2005)研究发现种蛋失重的多少也是影响孵化率的重要因素。胚蛋相对失重随胚龄的增长显著增加,其相对失重多少,因蛋重而有所不同。这与本试验得到结果一致。

4 结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海兰褐鸡种蛋孵化的最佳蛋重区间为56.0~61.0 g。超出此范围,种蛋的受精率和孵化率均有所降低。在生产实践中,应选择适宜重量的种蛋进行孵化,以保证较好的孵化效果。海兰褐鸡种蛋整个孵化期内,失重过程稳定。入孵蛋重不同,种蛋的失重率不同。失重率越高,种蛋孵化率越低。

猜你喜欢
蛋重受精率孵化率
种蛋受精率检查的重要性和结果解释
夏季雅士勇对蛋用种鸡受精率及孵化成绩的影响
苏豪×钟晔(抗)正交秋用种孵化率偏低的原因分析
提高家禽孵化率的有效措施
浅述影响蛋种鸡种蛋孵化率的若干因素
优化商用蛋鸡所产蛋蛋重的四个重要因素
附文一:获得较小蛋重的管理要点
蛋重对蛋鸭孵化效果的影响
浅谈提高鸡的人工受精率的措施
不同水平维生素E对鸡受精率和孵化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