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转车间调车人员状况分析及优化调整的思考

2019-01-25 06:09倪前秋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苏州站
上海铁道增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车长调车异地

倪前秋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苏州站

1 引言

铁路行车调度工作作为保障整个铁路运行流畅、高效、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要程度不言而喻。而行车调度工作又是由多工种多人员的联合协作完成的,尽管当前铁路系统中的科学技术相对发达与完善。但是相对于行车安全可依赖既有设备保安全,调车安全更依赖于调车人员个体的业务与体能素质以及安全责任意识等影响调车人员可靠性的影响因素,所以作为调车工作中最基础单元的人应该是最重要的最需要多加关注的群体。针对当前调车工作中存在的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应急处理能力不强、安全意识淡薄等问题并不是短暂存在的问题,因此对调车人员状态做定期的分析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下面以苏州直属站运转车间调车人员结构为样本,进行调车人员状况分析并提出优化建议。

2 调车队伍人员结构现状分析

2.1 调车人员年龄结构分析

车间共有调车人员46名,平均年龄33.1岁;其中调车长13名,平均年龄40.1岁,30~35岁1名,36~40岁5名,41~45岁6名,45岁以上1名;连结员33名,平均年龄30.3;30岁以下21名(其中包括14名异地职工);31~35岁5名,36~40岁6名,40岁以上1名。

通过图1对调车人员年龄结构分析,车间年轻调车人员较少。调车长年龄平均高于连结员10岁,调车长年龄多分布于36~45岁之间,此时调车长面临着岁数较大,精力和体力逐年下降,必须到了要改职的年龄,而35岁以下年龄段仅有一名调车长。由此看出车间调车工作正处于青黄不接的状态,极度缺乏中间力量。年龄较大的调车人员因为车站生产力布局调整,晋升通道狭窄(全站调车区长岗位8个,车站调度员岗位4个),如改职扳道、道口或客运岗位,则变相减少了个人收入,所以造成个人改职愿望不高。

图1 调车人员年龄结构分析

2.2 调车队伍异地职工现状分析

车间异地职工14名,分别在30岁以下年龄段的连结员,占全部连结员的42%,占全部调车人员的30%。

通过对调车人员中异地职工比例的数据分析,从图2可以看出异地职工占比大,分担了车间近一半的连结员工作。但是大部分异地职工住在单人宿舍,休息时通勤回家,旅途的劳顿导致在日常工作中没有归属感,希望调回居住地工作,这也进一步加大了车间调车管理的难度。

2.3 调车人员学历情况分析

调车人员中无本科以上学历,大专4人,占总人数的9%,高中(中专、技)41人,占总人数的89%,初中1人,占比2%。

图3 调车人员学历分析

通过对调车人员学历的统计,从图3可以看出,调出人员文化水平多集中于中专中技、高中职高,大专及以上学历的职工比例极低,而中专高中层次的人员大都是由退伍军人转业而来,也反映出这几年铁路调车队伍主要由退伍军人组成,从铁路专业学校毕业从事调车工作的很少,高学历职工比例远远低于低学历职工比例,整体学历水平不高。因此做好调车组人员的后续培训教育工作对保障运输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2.4 调车人员技能结构分析

调车技师无,高级工13人,均为调车长,占总人数的28%,中级工32人,占总人数的70%,初级工1人,占总人数的2%。

图4 调车人员技术等级分析

通过图4对调车人员的技术等级的统计,中级工占了一大半,高级工和初级工相对较少,高级工都是调车长,这显示出调车长岗位需要的技能水平比较高,同时不仅要业务好,而且要领导本班的调车工作。

2.5 调车人员身体情况分析

今年车间调车人员高温体检情况,车间调车人员高温禁忌症人员10名,占比22%,其中高温禁忌症主要以高血压为主,经过药物控制情况正常7名,涉及调车长的1名,高温期间需要调整岗位的3名;视力不好4名,其中戴眼镜的2名。

图5 调车人员身体情况分析

通过对调车人员体检报告信息分析,从图5可以看出,调车组人员整体身体状况不理想。对比往年高温体检发现患有高温禁忌症人员承逐年上升状态,随着年龄增大及环境影响,此趋势不会立即得到有效改善。

2.6 调车人员备班情况分析

车间备班人员10人,其中调车长5人,平均年龄42.4岁,连结员5人,平均年龄35.2岁,从替班岗位分析,货场区替班人员6人,到发区替班人员2人,全岗位替班1人,外单位调入跟班人员1人。

图6 调车人员备班情况分析

通过调车人员备班情况分析,从图6可以看出,备班调车长年龄均偏大,调车长与连结员比例失衡,以及替班人员岗位不均衡,造成备班管理被动,派班困难的情况时有发生。

3 调车人员动态优化建议

3.1 对于调车人员文化素养及业务素质不高的问题

一是严格落实“规章学习日”、“逢考必到”、“实作培训鉴定”制度;二是强化培训考试优化奖惩机制,营造作业人员“学技练功、你追我赶”的氛围,提高新职人员技术业务水平,改善和提升调车人员文化素养及技能业务水平。

3.2 对于调车人员异地职工比例多的问题

一是关心关爱异地职工生产生活,积极为现场办实事、解忧难,凝聚人心、理顺情绪,提升调车人员整体凝聚力和异地职工归属感;二是加强交流、谈心和引导,让作业人员不带任何思想情绪上岗,营造和谐、互补、联防、进取的工作氛围;三是加强思想教育和家访工作,家人的督促、关心与单位的教育、管理有机结合,形成共保调车安全的合力,确保调车安全持续稳定。

3.3 对于调车人员健康状况不理想的问题

一是做好调车人员健康体检数据分析,对患有禁忌症人员进行岗位和班次调整,禁忌症人员替班时安排管理人员跟班把关,落实班组互控,并指导禁忌症人员药物控制症状;二是对视力差的人员,指导做好矫正视力的工作,对佩戴眼镜的作业人员,加强班组互控,推进及连挂作业落实双人双岗领车,确保作业安全稳定。

3.4 对于调车长人员结构年龄偏大的问题

一是对年龄大的调车长进行改职分流到其他岗位,如扳道、平过道、车号及助理值班员等岗位;二是对优秀的连结员进行提职到调车长岗位,充实调车长队伍建设,加大备班人员调车长比例;三是对备班人员进行全岗位跟班学习,使备班人员能全岗位替班,全面缓解备班管理被动的局面。

3.5 建议集团公司更加合理安排调车人员招聘、晋升、出路等问题

一是在今后大中院校生的招聘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对选择运输专业的毕业生,提高招聘岗位专业的对口性,从而使应届毕业生更好的发挥专业特长,达到学以致用目的,全面提升调车岗位新职人员的可塑性,为调车岗位的培养储备优秀人才;二是合理规划调车岗位人员晋级、晋升通道,如在集团公司组织的竞赛活动中取得名次的人员,可不受年限的限制直接报考调车长高级工或升职调车长;三是拉大岗位、技能间收入差距,充分调动调车人员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意识,从而加快调车人员更新换代速度;关注调车人员出路问题,如调车岗位从业25年以上可主动申请调离岗位,每年发放一次性奖励或从业满30年可保留现有岗位工资等措施和办法,能有效稳定职工心理,提高年轻人主动加入调车岗位的积极性。

4 结束语

行车调度安全重于泰山,在信息科技提供的安全性日益提高的同时,如何提高人的安全责任意识,业务技能素质水平成为了重中之重。通过定期的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各方面的综合分析并且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关注与解决,有助于提高工作者的服务、安全责任等意识,对保证行车安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车长调车异地
图解跨省异地就医
CTC与STP结合的调车作业控制方案
客车调车作业管理的探讨
增设调车信号机 防止调车越出站界
坐守车
推进医保异地结算 稳字当先
一种调车防护应答器的设计
破除异地结算的地方抵制
公交车上众乘客救助晕倒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