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党员组织认同的提升策略研究

2019-01-28 12:17王美娟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9年27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入党身份

王美娟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214153)

1 高职学生党员在组织认同方面存在的问题

1.1 在认知层面,部分学生党员对自己的党员身份认识不清和党的理论掌握不足

高职学生党员的身份认同是指高职学生对自己作为党员这一角色身份的接受和确证,并认同与党员这一角色相关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等。对高职学生党员而言,他们可能是多个身份的集合体,学生、子女、同学等,但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的属性:共产党员。多重身份的叠加,使得一些学生党员自我认识不足,思想意识里淡化了自己的党员身份,也懈怠了对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身份的确认和知识的了解是一个人判断和见识的根基,学生党员没有明确的身份意识和系统的党史党规知识,很难对党产生热爱之情,也很难在复杂的大是大非面前有准确的判断。习总书记多次强调的“不忘初心”就是提醒广大党员要时刻铭记自己的党员身份,做与党员身份相符的事。

1.2 在情感层面,部分学生党员对党组织的情感认同表现冷漠

高职学生党员对党组织的情感认同是指学生党员对自己所接收的与党组织有关的信息,基于自身阅历,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后所形成的主观感受。绝大部分的学生党员对党组织具有强烈的正向情感,党组织在其心目中占据重要位置,但也有部分学生党员入党动机不纯,一些人功利心态严重,把入党当作谋求个人发展的一种工具或是达成某个目标的筹码;一些学生党员由于虚荣心作祟,把入党当作一种荣耀,入党是为了在亲戚朋友面前有面子;还有一些学生党员具有从众心理,看到周围的人写入党申请书、成为党员,也盲目地跟风。诸如此类的不良动机,使得这些学生党员虽然在组织上入了党,但在思想上却未能真正入党,他们对党组织很难产生深厚的感情和强烈的归属感,也很难做到在党信党、爱党、忧党、兴党、护党。

1.3 在行为层面,部分学生党员的日常行为缺乏示范表率作用

行为认同是认知认同和情感认同的显性表现,大部分学生党员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起到应有的表率、榜样作用,但也有部分学生党员在践行党员身份、履行党员职责方面与党和人民群众的期望存在一定的差距,党员身份的现实表现力不够,党员先进性的保持存在潜在的危机。一些学生党员参与党组织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对于党组织安排的活动首先关注是否有学分或者是否符合个人兴趣;一些学生党员在党组织需要牺牲其个人利益时,他们往往会以自身利益为先,大局意识和奉献精神相对不足;甚至还有一些学生党员出现边缘化现象,对党组织的事情漠不关心,游离在党员队伍之外,行为表现与普通群众没有明显差别,极大地影响了党员在普通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2 影响高职学生党员组织认同的主要因素

2.1 社会因素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社会思潮在我国广泛传播,一些不良价值观念严重冲击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极大地影响了高职学生党员健康成长的环境。尤其是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借力各种现代化手段企图对我国进行“和平演变”,大学生党员由于涉世不深,个人价值观体系尚未完全形成,往往缺乏基本的信息甄别和筛选能力,西方一些腐朽思想吞噬了部分学生党员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使得他们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忠诚度受到严重的冲击和挑战。此外,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一些不良社会风气也悄然滋生,贪污腐败等歪风邪气一度让学生党员对党和党组织产生了负面的印象。不过,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展的一系列正风反腐活动在学生党员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让学生党员看到了党中央从严治党的决心,重塑了党在他们心中的形象和威信。

2.2 学校因素

学校是高职学生党员接受党的教育、参加党的活动的主阵地。学生党员所在学校的党组织氛围、基层党组织活动开展情况甚至党支部书记的个人形象往往会直接影响学生党员对党组织的印象,良好的党组织形象有利于提高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号召力,增强学生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然而,从当前学生党员的组织认同情况来看,高职院校学生的党建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些高职院校尚未配备专职学生党建工作人员,学生党支部书记往往是由辅导员等教师兼职担任,他们往往因忙于自身的业务工作而不能规范组织开展党支部活动,教育形式和内容也相对陈旧、单一,组织凝聚力难以发挥。有的党支部因缺乏活动场所、活动经费等而让学生党员觉得自己没有得到组织的重视,组织归属感不强,继而消极应付组织的各种活动。

2.3 个人因素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则是变化的根本,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此,导致高职学生党员组织认同偏差的原因中社会因素、学校因素是一方面,最根本的还是由大学生个人因素所致。究其原因,主要是与部分学生党员年龄小、入党动机不纯、理想信念缺失、党性修养和政治辨别力不足有很大关系。目前,在校学生党员基本是95 后,他们大多心智尚未成熟,面对多元价值观和互联网上良莠不齐的信息,他们往往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一些学生党员入党具有功利性,入党只是为了追求个人利益,对党组织谈不上认同不认同。一些学生党员跨进了党的大门后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对党的相关理论知识学习掌握不够,遇到问题不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从而产生思想上的盲从和非理性的政治认同,这些都容易导致政治方向的偏差,造成其组织认同的障碍[1]。

3 提升高职学生党员组织认同的策略

3.1 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净化组织认同的社会环境

首先,全社会要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关于“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重要论述,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决惩治贪污腐败等违法乱纪行为,肃风正纪。其次,要建立和完善舆论引导机制,强化大众媒体的正面导向作用,尤其要重视新媒体对学生党员的影响,积极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向学生党员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坚定学生党员的组织信心,增强党组织的组织效能感。

3.2 优化学校教育环境,营造良好的组织认同教育氛围

首先,学校要加强对教职工尤其是基层党务工作者的教育,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和政治修养,增强其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其次,学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党员的组织认知,增强组织认同教育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再次,学校要指导、监督基层党组织规范开展组织生活,扎实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着力提升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最后,学校要充分发挥朋辈精英在学生党员中的榜样示范作用,深入挖掘学生党员身边先进党员的先进事迹,利用其影响力和感召力激发广大学生党员的情感共鸣,增强组织认同教育的实效性。

3.3 强化自我教育意识,提升学生党员组织认同的内生动力

首先,学生党员要充分运用党组织政治学习机会和现代新媒体手段,加强自身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从而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正确的自我认知。其次,学生党员要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主动参加各类党团活动,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感悟,在实践中提升对党组织教育内容的理解,提升自己的党性修养和政治素质。同时,在实践中,学生党员要有意识地加强自我反思,摒弃原有的错误的组织认知和行为,进行自我改造、自我重塑。通过自我教育,实现组织认同内化,并外化于自己的日常的行为。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入党身份
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路径研究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憨娃入党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高校学生党员党内生活常态化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管理工作的措施研究
跟踪导练(三)(5)
妈妈的N种身份
身份案(下)
放松一下 隐瞒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