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精神与中医专业学生人文教育浅议※

2019-01-29 09:07刘洪波肖跃红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21期
关键词:仲景中医学医学

刘洪波 肖跃红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中医系,河南 南阳 473061)

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写《伤寒杂病论》。本书融理、法、方、药于一体,开中医辨证论治之先河,形成了独特的中医学思想体系,系统完整地阐述了伤寒病和各种内科杂症的病因、病机、诊断及治疗,为后世临床各科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尊为“医圣”。我们把仲景精神概括成“崇仁、厚德、恒志、精术”4个方面,即体恤民疾、悬壶济世的仁爱情怀;不分贵贱、普救苍生的医德医风;勤求古训、立志名医的专业志向;博采众方、精究方术的医疗技能[1]。

我校中医学专业为河南省特色专业建设项目,中央财政支持发展的专业,河南省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项目。学校被河南省中医药学会张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评为仲景学术传承集体奖,2位中医系教师被授予河南省仲景学术传承奖先进个人。中医专业为全国养老服务类示范专业点建设专业,2017年开始开办中医养生保健专业。

师资队伍中拥有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4人,全国优秀中医基础人才2人,省级名中医1人,仲景国医导师2人,省中医重点人才2人,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中医基础教学团队被评为校级教学团队建设项目。

根据《河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提高教学水平的指导意见》(教高[2016]856号)文件精神,我校中医学专业基层教学组织在省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以及省级教学团队的基础上,依托“仲景故里”人文优势,以“仲景精神”为核心,以双师型队伍建设为重点,不断提高专业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与教学技能、开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及科学研究工作,致力于探索以仲景精神为核心,加强中医专业学生人文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1 “仲景医学系列教材”为突破口 加强课程建设 促进教学改革

仲景医学在整个中医学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对《伤寒杂病论》研究与应用源远流长,对《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整理、注释、发挥研究者达2000多家,经历代医家整理、诠释、补充、发挥、验证、修订、直到现代研究中西汇通,均取得了极为丰富的成果,成为仲景医学的新内容,使仲景医学成为中医学中最核心、最精髓、最实用、也最有生命力的一门学问。我们根据仲景原著及古今中外论述,挖掘整理编写规范系统的“仲景医学系列教材”,以供教学、临床、科研及制药参考应用。

该套教材共十一本:《仲景医学发展史》了解中国医学发展的主线;《仲景药物学》指导临床用药和种植;《仲景方剂学》指导临床处方和成药加工;《仲景外感病学》《仲景内伤杂病学》《仲景诊病学》《仲景病案学》《仲景妇科杂病学》指导临床及科研,为医教研及继续教育服务;《仲景养生保健学》为人们的生命健康提出科学方法;《仲景医学现代研究》为文献研究及继续教育服务。这套教材不但为我们的本科校本教材,而且还是具有仲景学术应用特色的中医学教材,同时也可作为继续教育或其他临床及科研的参考用书。

2 加强实验实训 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借助校内实验实训场地和附属医院两大平台,以助理执业医师技能考试为切入点,开展临床技能竞赛,狠抓技能培训,有效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学生临床实习前,开展为期4周的临床技能培训,选派学校及医院临床课教师,对实习前学生全员进行临床技能培训,人人考试过关,实习学生由学校到医院实习无缝对接。利用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服务队和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学生深入到基层、农村、社区,开展医疗卫生知识咨询、义诊、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医疗专业人力资源调查、送医送药进农村等多个环节的服务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受到教育,增长才干,培养学生为基层作贡献意识。

3 进行课程改革 侧重培养学生的仁爱情怀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把培养学生的仁爱情怀作为重点,开设《伤寒论》《金匮要略》《仲景文化概论》《仲景医学发展史》《医古文选读》《医学伦理学》等相关必修课程;在组织好上述各门必修课教学工作的同时,结合现代医学体系的转变和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不断调整课程设置,开设《大学生礼仪》《医学写作》《文学鉴赏》《人文修养》《美学》等有关人文社会科学的选修课程,使学生接受仲景仁爱精神和中国优秀文化的熏陶。

在课堂教学中,选用《医圣张仲景》等读本,利用张仲景发奋研读古籍为民解除疾苦的事例,激发学生悬壶济世、体恤民疾的仁爱情怀;在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教学中融入仁爱精神教育,教育学生要尊重患者的隐私与人格,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医学伦理观念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养成从医者人文关怀、人性关爱的职业素质[2]。

4 以“仲景文化艺术节”为载体 增强学生人文修养

充分利用仲景故里这一地域优势,以“仲景精神”学习活动和《仲景传人》内部刊物、《国医论坛》国家级期刊为双翼,不断拓展师生的医学文化视野;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舞台,营造浓厚的“仲景精神”教育氛围。开设“国医讲座”“仲景论坛”,组织系列仲景精神报告会,邀请校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和优秀毕业生回校作报告,使学生直接感受大师的风采,亲身体会学长的成功经验;每年依托开展“世界读书日”开展阅读月活动,全校范围内进行“多读书、读好书”阅读学习;倡导学生诵读《大医习业》《大医精诚》《伤寒杂病论自序》等医学名篇,通过学生个人自学、集中讨论、会议交流、撰写心得体会、记读书笔记等形式,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拓展学生的中医文化视野,坚定学生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立志成为名医的专业志向[3]。

5 开展“导师制”教学 进行“现代学徒制”培养试点

传统中医“师承制”在培养学生中医临床诊疗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针对当前中医教育面临的问题、高职高专培养目标,以及中医学和中医学生自身的特点,我校在中医学专业选拔优秀学生进行“导师制”教学的尝试,并制定“导师制”人才培养方案,对导师的聘任、职责,学生的管理及考核提出了严格的制度管理。我校中医学专业实施的“导师制”教学主要与三所直属附属医院及其它实习医院等医疗机构合作共建,主要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动手能力方面共同努力。

6 校企合作 共建实训基地

鼓励校企联合,优势互补,中医系和仲泰医圣堂、南都医圣堂签订了合作协议,我系10余教师被聘为仲泰医圣堂、南都中医馆专家;和河南三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一期投入60万元筹建中医养生保健专业实验室已投入使用,为养生保健专业学生实践学习提供了真实的生产环境,共同研发的养生美容面膜、仲景牌护眼茶等养生保健产品,共同研发打造“仲景保健养生”品牌。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并提出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国家发展基本方略,全国医学高职高专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教育部下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要充分认识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大意义。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同时还强调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高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精神,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推动课程改革。树立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根据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河南省省级优质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学校名单的通知》(教高[2018]121号)文件精神,我校被立项河南省省级优质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学校,我们在党和国家一系列政策的指导下,针对学校实际开展具有地域优势和行业特色,以弘扬仲景精神,加强对中医专业学生的人文教育,是对高职高专中医专业学生教学改革的尝试和探索。

猜你喜欢
仲景中医学医学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老干爹” 难追老干妈
医学的进步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仲景食品首发过会面临经销商流失等多重风险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培养“仲景学子”的几点思考
医学、生命科学类
中医学对脑心的论述